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中國電影幕後故事1905-2005

第46章 第三部分:一詠三歎《紅燈記》銀幕著名女特務形象回放

“花旗袍、燙頭髮、高跟鞋,嘴裡經常叼著香煙卷……”,當銀幕上出現這樣的著裝打扮,那一定是女特務;“漂亮、妖艷、浪聲浪氣”,似乎成為銀幕上女特務固定風格的形象。無論是在“文革”前17年風靡一時的眾多反特片中,還是在新時期電影同類題材的影片裡,廣大觀眾幾乎都能看到這種模式的女特務形像出現在銀幕之上。 早在40年代初,著名演員張瑞芳就曾在《火的洗禮》中扮演了一個良心未泯的國民黨女特務的角色;無獨有偶的是,在40年代末,話劇演員丹尼也主演了根據茅盾同名小說改編的里幡然醒悟的女特務角色,這大概是早期中國銀幕上較為觀眾所知的女特務形象了。她們留給人們的只能是太久遠的記憶。 在新中國影壇,最早出現銀幕上的女特務形象雛形,大概是1950年東北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鋼鐵戰士》中,由女演員賀高英扮演試圖引誘被俘的新四軍張排長的國民黨女特務,那種脫掉軍裝而換上花旗袍、燙髮頭和高跟鞋的刻意打扮,給廣大觀眾留下了這種女特務形象最初的印記。而隨之在另一部反特片《無情的戰線》裡,知名演員姚向黎扮演的是一個被特務集團拉攏的女特務,當然因為角色的需要,而並沒有典型女特務形象的那種裝束。八一電影製片廠1956年由嚴寄洲導演的《這絕不是小事情》中,在這8個小故事其中之一的《如此戀愛》裡,還有一個由鄧敬蘇扮演的假裝與解放軍幹部談戀愛而專門刺探軍事情報的女特務,這些都是新中國影壇初期女特務形像在銀幕上的亮相。

八一電影製片廠繼《腳印》之後的第二部反特片,是1957年拍攝的《激戰前夜》。影片描寫了我沿海軍民聯合抗敵、共同挫敗敵特陰謀的故事。話劇演員江芳扮演的是劇中的女特務林美芳,她身穿當時流行的列寧服,故事情節也是以與我軍一作戰參謀熱戀為掩護,潛入海島軍事陣地偷拍作戰部署並暗送情報。作為演員本身的主要表演特徵,就是把女特務在談戀愛與暗地刺探情報的兩種不同的面孔,加以明顯的區別。這種固有的臉譜化的表演痕跡和模式化的表演套路,在後來的許多反特片中的女特務身上,都得到了完整的繼承和發展。這個女特務雖然沒有常見的花旗袍、燙髮頭和高跟鞋,但在人物面部表情的豐富與多變上,卻是表現得如出一轍。 八一電影製片廠的著名影片《英雄虎膽》中,由著名演員王曉棠扮演漂亮迷人的女特務阿蘭小姐,讓廣大觀眾最感興趣、最為著迷,並至今津津樂道地齊封為“中國第一女特務”。阿蘭在影片中大跳時髦的“倫巴舞”,通過試探與打入匪巢內部的我軍偵察科長曾泰過程中的暗生情愫,最後用自己的身體擋住射向“副司令”的子彈而殉情,被迫改為悔恨交織、由愛生恨欲舉槍射擊而被我軍擊斃的令人惋惜的遜色結局,都會無時無刻不牽引著廣大觀眾的心緒。阿蘭的憂、阿蘭的媚,當然還有阿蘭的憧憬、阿蘭的神往,都會無時無刻不牽動著廣大觀眾的心扉。所以,阿蘭的每一場出場,人們無不被銀幕上阿蘭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所吸引、所關注。

而在《英雄虎膽》中扮演另一個女特務、女匪首的李月桂,其舉手投足也表演得非常出色。這個角色扮演者胡敏英,同是八一電影製片廠演員,1963年她在《奪印》中飾演的反派“爛菜花”也很有味道。只可惜這樣的一個有表演才能的女演員,在個人婚姻問題上卻屢遭不幸,再加上當時因為政治運動的反复無常,後來精神上受到了極大的刺激,最後在她40多歲的時候,終於不堪心理的重負而自殺身亡。演員本人銀幕外的悲劇,恐怕是眾多觀眾想都想不到的。 1965年“文革”風暴來臨的前夕,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的反特驚險片《秘密圖紙》,是“文革”前17年與《羊城暗哨》、《跟踪追擊》齊名的三部最有影響的反特故事片之一。導演郝光另闢蹊徑挑選當時被喻為“少女明星”的師偉飾演女特務,有他一定的遠見卓識。而作為師偉本人,她在影片中出場的幾個情節中,無論是舞台演奏,還是街市接頭,無論是謊言設計,還是逃跑時的孤注一擲,都以很自然的人物性格發展的脈絡,來完成這一女特務圍繞著執行竊送膠片這個秘密的任務來展開角色塑造,絲毫沒有那種妖裡妖氣、搔首弄姿的慣用表現手法。所以,師偉又一次以其“本色表演”加“性格表演”的雙向融合,出色的讓這部影片中的女特務清新脫俗,令人倍感新鮮和可愛。雖說銀幕上的方麗漂亮、洋氣,而此時扮演女特務的師偉,卻已是37歲的中年女性。

來自河南省鄭州市話劇團的著名話劇演員陸麗珠,外表形象冷艷、美麗,集高雅不凡的氣質於一體。她多年來的舞台表演功底,練就了紮實的塑造各類角色的技巧,故被八一電影製片廠的著名女導演王蘋選中,並於1957年特邀在上海實地開拍的反映抗戰時期我地下黨員出生入死、建立秘密電台的著名故事片《永不消逝的電波》中,扮演日偽“雙料”女特務柳尼娜。作為出鏡較多、戲份充足的這一反派角色,陸麗珠把柳尼娜這個交際花出身、後投靠汪精衛政府和日本情報機關的“雙重間諜”,表演得極其富有層次。無論是人物出場的“時局交代”,還是同日本特務的狼狽為奸,乃至為破獲地下電台而採取“分區停電”的挖空心思、絞盡腦汁,以及最後搖身一變以國民黨“接收大員”女祕書身份出現,都牢牢地抓住了人物性格隨時局、時代的不同變化為著眼點,精彩的演出了這個女特務心如蛇蠍、冷酷而工於心計的複雜女性的心理特點。後來,為了這一部從影之作,陸麗珠在“文革”中身心遭受極大地摧殘,而吃盡了苦頭,造反派們可笑而幼稚地把角色和扮演者簡單的“對號入座”,也無形地襯托出陸麗珠這個女特務形象的深入人心。在上世紀80年代初、中期,重新復出後的陸麗珠,還領銜主演過以解放開封為背景的話劇《神秘的古城》,曾經轟動一時。

1960年,在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的由王蘋、袁先聯合執導描寫解放軍工作隊深入雲南傣族發動群眾的反特故事片《勐壟沙》裡,重慶話劇團的女演員曹櫻繼五年前在《五更寒》中扮演巧鳳之後,再次“觸電”,在這部影片中以女特務刀愛玲的面孔出現。這是一個國民黨在潰逃時期,潛伏在傣族頭人家裡進行破壞土改活動的女特務。這個女特務身穿傣族的長筒裙,說話和走路都是故作姿態,與女特務標準的“花旗袍、燙髮頭、高跟鞋”非常相似。而演員的表演也完全是按照女特務特有的模型,帶有明顯誇張、臉譜化的表演模式,使人們從面孔上一眼就能看出這個女特務詭計多端的內心世界。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由於當時政治時代的特定背景,反特片作為一種及時反映社會現實、又有其驚險樣式的劇情處理,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和歡迎。建國初期的《天羅地網》、《斬斷魔爪》是上海電影製片廠同類題材的最早嘗試。而1957年由上海海燕電影製片廠拍攝的《羊城暗哨》,則是集驚險樣式、懸念特徵和曲折故事情節發展之大成的最經典的反特片代表作,劇中塑造的兩個非常突出的女特務形象尤為令人稱道。這部影片是由發生在廣州的一個真實的故事改編而成。

影片中的女特務“八姑”和“梅姨”的扮演者是狄梵和梁明,無疑給影片本身增添了最為精彩和成功的一筆。此外,著名導演盧珏則以深厚的藝術功底,把起初劇本中由演員夏天扮演馬老闆真正身份的“梅姨”,更加深化地擴展到女傭人劉媽身上,使其故事情節更加複雜、曲折,並讓女特務頭目直到影片最後一場船上高潮戲時,才始露出“廬山真面目”,這不得不佩服導演的高超技巧。狄梵和梁明早於40年代就已經從影,倆人都分別參演過、《水上人家》和《姊妹劫》、等多部故事影片。女特務“八姑”的扮演者狄梵,精心扮演了這一角色,發揮了作為演員最對戲路的精彩演技,這個“八姑”不但早已成為狄梵個人銀幕最為光彩的代表作,而且多年來許多老影迷們都還念念不忘她的“八姑”。現在,狄梵走在外邊,仍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八姑”,可見角色的影響之大。而這個角色的魅力何在?這主要是因為狄梵並沒有單純的按照反派角色的表演套路來束縛自己。 (她既沒有把角色去簡單化、甚至用單一的“臉譜化”來醜化處理這一人物,而是把女人在妖冶背後一顆冷寂的心,還有渴望真愛、對偵察員王煉所隱藏在內心時常想要傾訴和表達的愛戀,以及自作聰明、反被聰明誤的既狡猾又愚蠢的性格,全部淋漓盡致的隨著情節的發展給表演出來。)雖說影片對這一人物的舉止,也僅僅只是點到為止,並沒敢過多地用膠片刻意的渲染和刻意的表現,但狄梵在極其有限的戲份中,靠著自己對角色深入細緻的理解,真實的表現出了八姑七情六欲的人物心態。而同是上海電影製片廠的知名演員梁明,主要是以專演“老旦”角色而見長,她飾演的女特務“梅姨”在戲中百分之九十都是以慈眉善目的女傭人身份出現,直到影片結尾處才揭開謎底。故此,“梅姨”的神秘,先天賦予了這一角色以極大的可塑性。人物的佣人著裝,到女特務頭目的旗袍著裝,性格變化自然由此轉向,其特定形像也就隨著角色的改換而凸現出來。

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於1963年拍攝的反映“南京路上好八連”事蹟的《霓虹燈下的哨兵》,是根據轟動全國的南京前線話劇團演出的同名話劇改編而成。這部影片雖不是以反特為主線,但在表現與潛伏特務作鬥爭的情節上也著墨不少,故影片中所出現的女特務形象,也自然映入了觀眾的視線。這個名叫曲曼麗的女特務,主要任務是受特務老K指使,準備爆炸“五一”遊園會,製造新上海的社會混亂,最後當然是在英勇的“好八連”戰士面前被挫敗詭計,粉碎陰謀。前線話劇團的原班人馬齊上銀幕,女特務的角色也是由該劇團的女演員姜曼璞扮演。姜曼璞外形嬌媚,膚色白皙,說起話來也是細語輕聲,雖然服裝時髦、艷麗,但絕沒有固有女特務的服飾裝扮得那樣耀眼。在上海解放初期的那個時代,姜曼璞塑造的女特務形象,主要是以大學生的身份出現,這當然又是獨特女特務形象的另一種類型。姜曼璞的丈夫白文正是頗有影響的話劇《我是一個兵》的編劇,隨後,這部話劇被改編成喜劇電影《哥倆好》。

作為新中國電影的搖籃——長春電影製片廠,曾經是反特片風光一時的拍攝“大戶”,故在全國各大電影製片廠中出現的反特片片種最多。無論是五六十年代的《無形的戰線》、《神秘的旅伴》、《邊寨烽火》、《國慶十點鐘》、《南海的早晨》、《海上神鷹》,還是七八十年代的《風雲島》、《熊跡》、《暗礁》、《客從何來》,當然,最為成功、也最著名的當屬《寂靜的山林》、《虎穴追踪》、《徐秋影案件》、《前哨》、《鐵道衛士》、《冰山上的來客》這六部許多觀眾耳熟能詳、過目不忘的優秀反特故事片,巧合是這六部反特片裡面,也都有一個女特務來展開故事情節,讓觀眾有一種欣賞影片之外的特殊感受。 曾在40年代中期東北“偽滿”時期就主演過《黑痣美人》等多部電影的著名演員白玫,解放後在長影厂主要從事譯製片配音工作,因年齡關係,參演的影片數量屈指可數,1956年,白玫與“英俊小生”王心剛一起聯袂主演了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的反特故事片《寂靜的山林》,在影片中,她扮演的女特務李文英從海外回來,潛入東北某市進行拉攏、腐蝕、物色和發展新特務,準備裡應外合,共同製造反革命事件。這個女特務外表偽裝進步,內心卻極其反動,並根深蒂固地仇視和反對新生的共和國政權。我偵察員史永光化裝成跑行商的特務馮廣發,與女特務從接觸到相識,從而全面了解到特務集團的活動線索,最後配合公安將空投特務和潛伏特務一網打盡。可貴的是,白玫在塑造這個女特務形像上,首先把女性特有的柔情表演得絲絲入扣,在處理女特務與分離多年的幼子相見時所流露出的母愛情懷,表現出作為一個女人、一個母親所流露出人性最真實、最自然的一面,也是這個女特務形象的亮點。而在與王心剛扮演偵察員角色的對手戲中,又把一個女人的柔情蜜意,發展到男女之間不可避免的曖昧關係,表演得非常得體和到位,展現出女特務內心豐富的個人情感。所以,白玫飾演的李文英,一改那種“臉譜化”的女特務的形象,真實袒露自己的心扉,細膩地顯示出一個女演員對角色的滲透力和個性化的表演。後來,步入老年的白玫生前的最後一個角色,是在長影厂的反特片《第三個被謀殺者》中,扮演了以修女身份潛伏的女特務羅曼的銀幕形象。

在同一時期,長春電影製片廠的《虎穴追踪》,作為驚險樣式典型的反特故事片,片中的劇情發展也有兩個女特務作鋪墊。一個是由北影厂的女演員莽一萍扮演的女特務米如珍,另一個就是由長影厂的葉琳瑯扮演的女特務資麗萍。莽一萍在建國前夕的北京,就與著名喜劇演員韓非在一起合作主演了吳永剛導演的《飛紅巾》,只可惜影片在時局變化中而未能封鏡。她在該片扮演的這個女特務形象,從外形上來講主要是由服裝造型來揭示出人物的內心性格。第一次出場是身穿旗袍對上司指令自己潛伏下來進行破壞活動的極其不滿,第二次的出場,則是一身東北農村婦女的肥大棉襖的裝扮,表露出在農村進行破壞活動時的凶狠和毒辣。莽一萍的外表,非常適合人們腦海中常見的女特務的形象,再經她自然入戲、出神入化的表演,可以說是銀幕上標準類型女特務的代表和样板。只可惜這一頗有潛質的女演員,受戲路限制,雖演技自如但一直未能得到導演們的重視,其自身的形象定位,當然也不可能在以重點表現革命鬥爭題材的當時去出演重要角色,所以,莽一萍留給人們的銀幕形象,除了女特務形象,似乎也沒有其他什麼別的角色了。而葉琳瑯作為有別於專演女特務、並能開拓喜劇戲路的著名演員來講,她在《虎穴追踪》裡扮演的以糧食局長秘書身份為掩護,竊取情報的“地下”女特務。所以,角色的外在身份,是女特務從不顯山露水,到最後一幕的原形畢露,葉琳瑯把這一女特務循序漸進表演得有張有弛,不慍不火,且把這一角色又淋漓盡致地延續發揮到另一部以抗美援朝為背景的反特片《鐵道衛士》中的女特務王曼麗身上。

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鐵道衛士》,作為一部著名的反特故事片,早已家喻戶曉,因為在“文革”中所有的故事影片均遭封殺,而在其後期為紀念抗美援朝40週年,經周恩來總理親自倡議,才挑選出五部以抗美援朝為主題的故事片公開復映。從嚴格意義上來講,《鐵道衛士》並不能同“特赦”的《打擊侵略者》、、《英雄兒女》和朝鮮片《戰友》那樣直接以朝鮮前線為中心來展開故事,作為一部反特片類型的影片,這部《鐵道衛士》,僅僅是把抗美援朝作為其故事情節的背景,只因另一部直接描寫朝鮮戰場的著名影片《上甘嶺》裡的主創人員,其“右派”問題沒有得到徹底的“解放”,故《鐵道衛士》意外地“取而代之”。葉琳瑯扮演的女特務王曼麗是一個潛伏的特務,列寧裝,直髮型,單布鞋,而並不是觀眾印像中女特務常有的花旗袍、燙髮頭和高跟鞋,葉琳瑯在角色的面部表情、形體動作做足文章,這一角色的別樣化,難怪觀眾印象深刻。多年後,步入老年的葉琳瑯,在江南某農村拍攝《香魂女》的時候,被許多圍觀看拍戲的農民給認了出來,大家在指指點點地小聲議論著她的王曼麗,快人快語、為人豪爽、充滿喜劇細胞的葉琳瑯,於是來了個現場發揮,她不無幽默地拱手抱拳,連聲說道:“是我,是我,剛從監獄裡放出來。”一席話,逗得大家開懷大笑。

1961年年底,曾被國家文化部評選為新中國“22大明星”之一的長春電影製片廠著名女演員張圓,一直是以其端莊、賢淑的中國婦女正面形像出現在銀幕上,無論是《祖國的花朵》中的老師,還是《地下尖兵》中的地下黨,無論是《笑逐顏開》中的街道大嫂,還是《羌笛頌》中的紅軍戰士,張圓質樸無華的表演,都是那麼感人至深,而轟動一時的反特片《徐秋影案件》,張圓卻“一反常態”地扮演女特務邱滌凡,這無疑是張圓銀幕形像一次深層次的拓展戲路。這部影片的真實故事,雖然是後來被平反的一大冤案,但影片中張圓飾演的女特務邱滌凡的原型,也確有其人。張圓從人物的外形、身份為出發點,從頭到尾沒有一絲一毫的簡單來處理這一角色,從而使女特務形象獨成一體,在人們心目中,與師偉在《秘密圖紙》的女特務方麗“反角正演”異曲同工。 《前哨》也是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的一部比較成功的反特片之一,這部影片雖然不是太出名,但其故事情節發展也是由一個女特務貫穿其中,所以,在同時代的影迷心中,還是能留下一定的記憶。劇中的女特務阿麗由長影演員張勤箴擔任。她主要是以樸素的漁家女身份出現,直到最後山洞的一場戲中,才將她真實身份的顯露,故其著裝也由粗布衣改換為國民黨軍裝,這一簡單的服裝變化,完全是為了女特務形象的變化而設計。其實,在現實的生活中,完全沒有必要這樣簡單的通過衣著變換,來詮釋角色。張勤箴在許多影片中一貫以“綠葉”的配角出現,在這個女特務形象塑造上,她確實下了一番苦功。特別是她與李亞林扮演公安人員的對手戲上,表現出演員潛在的表演素質,在阿麗這個難得的角色上,有比較完整、全面的演技發揮。 以驚險樣式和鮮明民族抒情風格見長的反特故事片《冰山上的來客》,是這部反特“另類”區域的成功嘗試和突出的藝術特點。這部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的著名反特片,是同類題材成就最高的一部。故事背景設置在新疆邊境線上,以邊防軍戰士尋找昔日戀人為主線,由此引發出真假古蘭丹姆的反特故事。假古蘭丹姆的扮演者,是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的谷毓英扮演,長相很有特點的谷毓英,其實是典型的漢族人,她在影片中演繹的女主角的真實身份,是一個身穿民族服飾的女特務,她主要是通過複雜的面部表情,來刻畫和完成人物的內心性格。後來,谷毓英也僅僅只是參加了《天山歌聲》、《藍盾保險箱》等為數很少的幾部影片,80年代初中期就已經移居國外了。 被譽為“文革”前17年三部優秀反特故事片之一的《跟踪追擊》,是由執導著名的《羊城暗哨》的著名導演盧珏,在調往珠江電影製片廠後導演的又一部成功的反特故事片。這是綜合許多真實故事的素材虛構而成,主要是描寫廣州公安局摧毀和挫敗潛伏特務企圖在國慶節炸毀發電廠陰謀的驚險故事。影片也刻意安排了一個戲份很重的女特務徐英,她作為與境外特務接頭的聯絡人,一直貫穿在故事情節發展之中,外表友善、和藹和內心的陰險、狠毒,是這個人物同一身份和雙重心理的互換,珠江電影製片廠的資深演員紅冰,憑藉著紮實的演技,游刃有餘地把這一女特務表演得入木三分,可以稱得上是眾多女特務形象的又一成功代表。 1964年,長春電影製片廠又開拍了一部描寫我南海軍民殲滅台灣來犯之敵的反特故事片《南海的早晨》,影片由趙明編劇,朱文順導演,李亞林、胡樂佩主演,裡面也有一個潛伏的女特務聶玉嬌,臆想與敵特里外配合,時刻夢想自己的舊日時光,這個一筆帶過的女特務,由長影厂的演員章薇扮演。只是這部影片在“文革”風暴的前夕拍攝,影片處處流露出“以階級鬥爭為綱”的痕跡,就連片頭字幕也配上一首充滿火藥味的齊唱歌曲,使一直以驚險、曲折而又充滿懸念見長的反特題材樣式,在此片中大打折扣。 在經過漫長的十年浩劫之後,中國電影又迎來了文藝春天的再次復蘇。 1978年,北京電影製片廠拍攝的反特故事片《黑三角》,又讓廣大觀眾朋友驚喜地看到了久違多年最喜愛的反特片類型。儘管現在看起來這部影片有許多公式化、程序化的處理模式,但是,許多觀眾至今對影片中所出現的一個女特務——那個叫做“於黃氏”的賣冰棍的老太太過目不忘。的確,這樣一種潛伏下來的平民化裝扮,在中國電影漫長的幾十年中的銀幕上,和所固有的高跟鞋、花旗袍、捲髮頭和嘴裡經常叼著香煙的那種妖冶的女特務形象相比,有一種非常“另類”的脫穎而出。儘管電影中也不可避免地在切入這個賣冰棍的老太太回憶自己年輕的時候,加入特務組織的情節交代,而刻意臉譜化,也把人物的服飾極力地朝著以往固有的女特務模式化靠攏,水平有限的編導沒有擺脫女特務的模型,而讓她故作姿態的陰陽怪氣地說道:“為了上帝,我不干,為了我們事業,我幹”,給人一種啞然失笑的感覺。但難能可貴的是,影片中大量篇幅所出現的女特務,則是那個顯得非常慈祥、和善和家常的普通街坊大媽的形象,從情節發展的處理中,演員樸實化的表演風格,並沒有刻意的進行女特務的反角誇張化表演,其中有一場賣冰棍的老太太走到特務司機面前,很隨意地扔去一個紙團傳遞情報的動作,想必現在許多觀眾還能夠記憶猶新,而在影片的情節發展中,演員在門縫裡偷窺的神情,還有最後身份暴露後,刻意流露出來的猙獰嘴臉,也是人為地為這個女特務角色而刻意表演,與回憶情節如出一轍。所以,人們就記住了這個飾演“賣冰棍兒的老太太”的女特務的演員,就是曾經在《平原游擊隊》和《錦上添花》以及在許多電影中,扮演慈祥老太太的老演員凌元。凌元一改戲路、一反常態的扮演的這個女特務角色,成為她一輩子演藝生涯裡,最為突出的銀幕代表作品。 此外,像著名老演員束夷在《逆風千里》中扮演的國民黨女特務艾菲,蘇曼意在《烈火中永生》扮演的國民黨女特務瑪麗,還有話劇演員白玲在《兵臨城下》扮演的國民黨女特務羅曼,都因出場的限制,難以完整地發揮演員自身對女特務角色完整的形象塑造。 從上世紀70年代初期到80年代中期,是被中國電影史列為“新時期電影”的年代,珠影厂、長影厂、北影厂和西影厂又相繼開拍了八部反特片,而且毫不例外地都在片中有女特務的粉墨登場,無論是陶白莉在《斗鯊》中扮演的女特務康曼倩,還是龐敏在《霧都茫茫》、《誘捕之後》中扮演的女特務林晶晶和日本女特務芳島;無論是丁鐵寶在《東方劍》中扮演的女特務林夢雅,抑或是喻引娣在《與魔鬼打交道的人》中扮演的女特務麗麗;無論是周麗娜在《第三個被謀殺者》中扮演的女特務艾霞娣,還是傅藝偉、張曉敏分別在同一題材的《風流女諜》、《川島芳子》中扮演的女特務川島芳子,都是反特片類型中女特務形像不可缺少的一種延續和深化。 儘管時間跨越多年,這其中許多扮演女特務的演員如白玫、莽一萍、張圓、胡敏英、曹櫻、紅冰、束夷、張勤箴等人都已謝世,但其銀幕形象的獨特魅力,卻將她們永遠留存在反特故事影片的原版膠片和熱愛老電影的廣大觀眾的心中,並且已經成為廣大觀眾最喜歡的一種片種之一。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