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比我老的老頭

第19章 黃永玉記

比我老的老頭 黄永玉 2753 2018-03-16
文/朱偉(三聯生活周刊總監) 1985年應紅大學畢業後到《文藝報》當記者,與我同在一個作家協會,後來搬到同一個樓的同一層,我讀到她寫過的一些清秀潤澤的報導。這兩年離開報社到出版社,她在今年內連續出了兩本黃永玉的書。先是《黃永玉大畫水滸》,照顧我還有一點文人味道,送我一本毛邊書。再接著就是剛出來的。我問應紅,這麼急迫給黃先生出書,你 喜歡黃先生什麼?答曰:第一是認真,許是當年刻木刻培養,老頭做什麼都像木刻一樣,一刀刀都刻得特別仔細。第二是勤奮,這麼大年紀,還天天早上一起來就畫畫,一絲不苟。第三是他的文字,大家都知道他的畫而不知道他的文字。黃先生的文字,我先讀過三聯出的《永玉六記》,三本水墨三本線描,每一種畫與文字在“俯拾皆是,不取諸鄰”中都透著放任與放肆,又時時有“霧餘水畔,紅杏在林”之感。隨後是《從塞納河到翡冷翠》,我喜好他把自己的尊相與情景作對比,他喜歡自己怒髮衝冠或者張牙舞爪的樣子,一點不需要別人很重視的斯文。這幾本書的文字多是圖說,能感覺到處是睿智與俏皮,知道這“素處以默,妙機其微”非常人可以達到,但並未想到先生寫成一個長度的文章會是什麼景象。事先也聽說他稱生活中文學排在第一,雕塑第二,木刻第三,繪畫第四,繪畫排在最後是因為它可以養活前三樣。

於是專門用半天時間讀。讀第一篇錢鍾書,我驚異於一個自視甚高的人對另一個比他佔有更多知識的人會是那樣真摯的仰慕。第二篇張樂平,讀到更深的一種感動:一個人與另一個人的幾十年始終那麼美好,那樣的饒有趣味,誰能幾十年始終看到一種陽光沐浴的景象呢?第三篇從李可染寫整個大雅寶胡同,則完全被其中描述的那種集體迷住了——從老到少,全部沉浸在溫馨之中。我由此讀懂了黃先生今日的“返虛入渾,積健為雄”是在多少厚積之中。他的文字,不是綺麗,不是清奇,不是練達,也不是深邃。那是一種自然而被溫暖真情包裹的敘述。一個一個老人的幾十年,好像都在這樣一種寧靜的陽光蘊籍之中,即使最嚴酷的日子也完全被這陽光耀亮。我讀完此書後與應紅說,最深的感觸是,黃先生看任何一個人,看到的都是其好處,他總在低處,而且中間沒有一絲陰影,完全是情性所至。這本書裡篇幅最長的是寫他的表叔沈從文,也不知怎麼反而沒有大雅寶胡同、張樂平、許麟廬等那樣動人。也許是距離太近,被他表叔過多遮蔽的緣故。

我至今不認識黃先生,倒是有過邀請去見老人的機會,總覺得既不是自然的相遇,也不必一定刻意要去拜見。與黃先生最近的丁聰老先生夫婦倒是很熟。問起沈先生對黃先生的評介,答曰:才華出眾、精力旺盛,畫畫、寫文章、做雕塑、還不誤蓋房子,蓋了一處又一處的大房子,我們都覺得他蓋房子有癮。丁先生更是一句話:“沒見過這樣的人!” 黃先生年輕時先畫漫畫,然後做木刻,他的木刻真力彌滿,很有粗曠的野氣。文革時期畫過貓頭鷹之後,顯然入迷於“遠引若至,臨之已非,少有道氣,終與俗違”的境界。這境界引領他上年紀之後,要不就是最簡潔的構線,要不就是最艷俗的潑墨,再加上那種誇張造型的雕塑。幾般武藝恣意放浪,最平庸又最睿智的線條與最艷又最沖淡的色調能同時揮灑自如,真所謂“持之非強,來之無窮”。我讀到過黃先生說傅抱石的手法,他說傅先生是先灑水、潑墨,等乾之後,把它團起來捏成一團;然後再壓平,拿筆在上面掃,掛起來找霧、找遠近的距離,找水流、瀑布;再把空濛的東西剔出來,加上很小的樹、更小的房子與人。他在研究西方現代抽像畫之後,比喻說抽像畫是“加了各種顏色的鑼鼓點子”。他說高更的顏色理論跑到了彩色膠卷之前,藍顏色與黃顏色合起來是綠的,如果藍點子與黃點子分開點,老遠看綠顏色就動了,跳起來了。而塞尚的形體是一塊塊堆積起來,以一塊塊顏色增強體積感。這樣聰明的洞見之後,黃先生說他表現的是形體、調子、質感、虛實、縱深關係與他們的運動。他說他表現的就是調子,調子就是深淺,一塊一塊的顏色,深淺不一的微妙調子,這就是一張畫。他說他表現質感,粗的細的,這又是一張畫。這種中西雜燴給了他放蕩的自如。黃先生到老了,讓我佩服的是銳氣與氣勢猶在。經過那麼多年滄桑,一個人的野性與棱角似乎無始毫磨損,潑墨酣暢到仍能令一牆走煙連風逼你而來,而寥寥數筆又能“超以像外,得以環中”。而且還是完全真性情,毫無刻意委曲求全之處。

黃先生把他在繪畫中追求的境界歸結為“清醜頑拙”四個字。我喜歡他的作品,是因為這四個字中,我體會“頑”是重心。我常聽認識黃先生的人說他“好玩”,無論做什麼,都是一種頑童心態與一種玩物手段。玩在其中,各色雜等就皆為追尋,一點負擔沒有;一點負擔沒有,年齡也就好比悠悠空山回音,在身上留不下什麼痕跡,老了老了照樣鮮蹦活跳。黃先生說他幾十年開過音樂、拳擊、摔跤講座,也講過地質學、林學與昆蟲學,他說他依仗的是“童叟之言,百無禁忌”,認識他的人都說他的好處在不僅童叟,而且身邊匆匆流過各色雜等總在有滋有味之中。這童、趣、滋味合在一起,就大雅大俗,生氣遠出,澹不可收。平時見到黃先生的照片,總是眯縫著或者斜著眼叼著煙斗默然沉思的樣子,好像不太輕鬆而過於高古。他自己說他喜歡煙斗,走到哪裡收到哪裡,已經積聚近四百個之多。而近日翻到應紅的先生李輝記《黃永玉:走在這個世界上》一書,見到其中老人像鷹一般彈跳,離地三尺之高的照片,真是可愛得一塌糊塗。問應紅,這兩者形態哪者更接近黃先生?答曰:他最喜歡的,一是拳擊二是賽車,你以為呢?

(選自《三聯生活周刊》2003年第36期) 80歲的黃永玉先生在散文新作中,給我們講了那些比他還老的老頭的故事。在這本具有黃氏獨特風格的書中,黃永玉先生用風趣且另類的語言給我們講述他 相識的那些“比他老的老頭”:錢鍾書、沈從文、李可染、張樂平、林風眠、張伯駒、許麟廬、廖冰兄、鄭可、陸志癢、餘所亞、黃苗子……通過這些中國當代最優秀的藝術家們鮮為人知的感人故事,在與這些藝術大師的相遇、相識、相知中,最值得細細品味的是他們的精神追求和人格魅力。 黃永玉簡介: 黃永玉,1924年出於湖南省鳳凰縣,土家族人,受過小學和不完整初級中學教育。十六歲開始以繪聲繪色畫及木刻謀生。曾任瓷場小工、小學教員、中學教員、家眾教育館員、劇團見習美術隊員、報社編輯、電影編劇及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自學美術,文學,為一代“鬼才”,他設計的猴票和酒鬼酒包裝家喻戶曉。其人博學多識,詩書畫俱佳,亦是詩、雜文、散文、小說、劇本的大家……寫過、出版老祖宗多種畫冊,還有《永玉六記》、《吳世茫論壇》、《老婆呀,不要哭》、《這些憂鬱的碎屑》、《沿著塞納河到翡冷翠》、《太陽下的風景》、《無愁河的浪蕩漢子》等書。畫過《阿詩瑪》、生肖郵票《猴》和毛主席紀念堂山水畫等。在澳大亞、德國、意大得和中國內地、香港開過畫展,其美術成就曾獲意大利總司令獎。在海內外享譽甚高。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