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林徽因

第120章 城牆派

林徽因 张清平 1205 2018-03-16
梁思成和林徽因意識到,北京作為一個整體,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完整地保存下來了。他們希望退而求其次,保住北京的城牆和城樓。 他們假設了這樣美好的可能。 城牆上面,平均寬度約十米以上,可以砌花池,栽植丁香、薔薇一類的灌木,或鋪些草地,種植花草,再安放些公園椅。夏季黃昏,可供十萬人納涼休息。秋高氣爽的時節,登高遠眺,俯視全城,西北蒼蒼的西山,東南無際的平原,居住於城市的人民可以這樣接近大自然,壯闊胸襟。還有城牆角樓等可以辟為陳列館、閱覽室、茶點鋪。這樣一帶環城的文娛圈,環城立體公園,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古老的城牆正在等候著負起新的任務,它很方便地在城的四周,等候著為人民服務,休息他們的疲勞筋骨,培養他們的優美情緒,以民族文物及自然景色來豐富他們的生活。它將是世界上最特殊的公園之一———一個全長達39.75公里的立體環城公園!

他們用抒情般的語言來描述古老城牆的遠景,宣傳城牆在現實生活中可以發揮的作用,還用科學家的理性細細地算了一筆賬,讓數字說話,來駁斥那些認為拆下的舊城牆磚可以用於其他建設的看法,來證明拆毀城牆是多麼勞民傷財、得不償失的做法: 城磚固然可以完整地拆下很多,以整個北京城來計算,那數目也的確不小。但北京的城牆,除去內外各有約一米的磚皮外,內心全是灰土,就是石灰黃土的混凝土。這些三四百及至五六百年的灰土堅硬如同岩石;據約略估計,約有一千一百萬噸。假使能把它清除,用由28節18噸的車皮組成的列車每日運送一次,要83年才能運完!廢物體積如十一、二個景山,安放何處? 林徽因和梁思成深知,城牆也好,城樓也好,一旦被拆毀,就永遠也不能恢復了。他們懇請決策者從長計議,為國家為後代留下這珍貴的歷史遺存。

然而,他們卻被稱為“城牆派”。主張毀牆的人中,也有建築師,也有懂科學、會寫文章的人。他們說,城牆是古代的防禦工事,是封建帝王為鎮壓農民起義而修建的,是封建帝王統治的遺跡,是套在社會主義首都脖子上的“鎖鏈”,理應拆除。 梁思成反駁道:“那麼,故宮不是帝王的宮殿嗎?天安門不是皇宮的大門嗎?這些建築遺物雖然曾為帝王服務,被統治者專用,但它們都是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傑作,今天已屬於人民大眾,成為民族的紀念性文物了。” 毀城論者又說,城牆限制和妨礙城市發展。梁思成說服道:“現代城市為防止過度密集和擁擠,採取用園林地帶分隔大城市為小城區的辦法。城牆正可負起新的任務,充當現代大城市的區間隔離物。而當國防上需要時,城牆上還可利用為良好的高射砲陣地,古代的防禦工事到現代還能再盡歷史義務。重要的是打破心理上的城牆,舊時代政治、經濟上的阻礙早已消除,我們不能再為心理上的一道城牆所限制,所迷惑。”

毀牆論者還說,城牆阻礙交通。 梁思成則說:“只要選擇適當地點,多開城門即可解決。同時在城市道路系統設計上,控制車流,引導其匯集在幾條主幹道上,正可利用適當的城門位置導向。 無論梁思成、林徽因如何竭盡全力,毀城運動仍勢不可擋地進行著。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