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從乞丐到元首

第110章 第十八章“水晶之夜” (3)

從乞丐到元首 约翰·托兰 1568 2018-03-16
在過去一年中,希特勒毀滅了一個主權國家,瓦解和癱瘓了另一個主權國家,並在這一過程中令西方卑躬屈膝。 1939年預示著更大的政治征服。 1月1日,墨索里尼終於下定決心,接受了德國在去年秋天所作的提議,將“反對共產國際公約”從只起宣傳效果的條約變成不折不扣的軍事聯盟條約。 “在這個月中”,齊亞諾在日記中寫道,“他計劃讓公眾輿論接受他的觀點——對公眾輿論,他不屑一顧。”理由:墨索里尼生怕與西方發生戰爭,現已是不可避免了。 在新年文告中,希特勒宣布,德國政府的希望只有一個:“……在新的一年中,我們希望能為世界的和平成功地作出貢獻。”在他的“和平”計劃中,下一個步驟是全面控制捷克斯洛伐克。一些時候以來,對慕尼黑條約他深覺後悔,因為,很明顯,他原可把整個捷克吞併而又不會遭到報復的。現在呢,他卻要尋找某種人們接受得了的藉口,以便向捷克進軍,把殘留部分拿到手。

2月,他令戈培爾發動一場反對捷克政府的宣傳攻勢:它仍在信奉異教的日耳曼公民中製造恐怖,在蘇台德邊境集結軍隊,暗中與蘇聯密謀,並粗暴地虐待斯洛伐克的居民。最後的一項指控是最有成效的,因為斯洛代克的某些激進的民族主義者,早就對此誘餌躍躍欲試,並開始提出實行完全獨立。這種局勢是爆炸性的,若捷克政府中某個經驗不足的高級官員稍有不慎,另一個危機便會隨即出現——授希特勒以他所需之柄。 在倫敦,由於德國外交部官員埃里希·科爾特提供了一份假報告,反綏靖的情緒又高漲起來了。科爾特密告一英國官員,說希特勒計劃在不久的將來轟炸倫敦(這是德國國內反希特勒集團故作之舉,目的在於使英國與德國發生戰爭。這只是科爾特及其他與這一陰謀有關的外交部官員發出的一系列的假情報之一)。張伯倫對轟炸之說很是認真,特為此召開了一次內閣會議。雖然未有納粹飛機出現,但懷疑的溫度仍在上升。英國駐柏林大使漢德遜也奉召回國述職,並就希特勒是否會採取軍事行動一事作出匯報。漢德遜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使負責外交事務的助理國務大臣賈德干相信,德國人“並未考慮立刻進行冒險,他們的指針正指向和平。”狡猾的賈德干並不那樣樂觀。他說,希特勒的意圖是“極可恥的”,但他也不太相信希特勒即將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報告。

漢德遜回到柏林後,繼續發來樂觀的估價時局的報告。他報告說,關於納粹要在烏克蘭或者荷蘭進行冒險的謠言已消聲匿跡。 “雖然某些人士說,目前的平靜可能是另一次風暴的前奏,但,我本人目前並不持如此悲觀的觀點。” 然而,到次晚,希特勒在為外交使團舉行的年宴上的行動,卻令他擔心。 “在這次晚宴上,在汽車展覽會上表現出來的友好,已明顯地消失了”,漢德遜在他的回憶錄中寫道。 “他雙眼緊盯著我的右肩,只講一般的話題,但也強調一點:中歐,沒有英國的事,別老干預德國。”元首的態度雖然令漢德遜“模糊地感到有點不安”,在下一次給倫敦的報告中卻也未提到這點。 德國的陰謀很快便昭然若揭了。 3月6日,英國駐捷克大使牛頓從布拉格發回的報告說,捷克與斯洛伐克的關係“似乎朝危機的方向發展。”由於斯洛伐克要求財政援助,事態便發展到了赤熱化程度。 “在這件爭執中,德國起了什麼作用”——德國若插了手的話——”這還有待人們去猜測,但值得注意的是,斯洛伐克的商業部長和交通部長,在專家的陪同下,於上星期訪問了柏林。”

因為某種原因這封電報被耽擱48小時。至此時,漢德遜已從“模糊的不安”中甦醒過來。 3月9日,他給哈利法克斯寫了一封長信。他在信中表示堅信,希特勒和德國人民都渴望和平。 “希特勒本人曾在世界大戰中作過戰,強烈地反對流血,或導致德國人死亡的任何方法。”納粹的極端分子雖有可能吵著要繼續進行侵略,但,作為煽動政治家的希特勒,卻傾向於討好多數,而不是討好瘋狂的少數。 “因為我無法找到可以證實希特勒已發瘋或處在發瘋邊緣的理論的論據,這也是我為何會認為他今天想的並不是戰爭的原因之一。”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