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胡適傳

第13章 棄農學文

胡適傳 易竹贤 2593 2018-03-16
在太平洋上航行了半個多月,胡適等70個留學生於9月9日在舊金山登上新大陸。 ①隨後胡適便改乘火車,橫穿美國國土,來到紐約州南部的綺色佳城(Ithaca),走進了康奈爾大學的校園。 時當清朝末年,災難深重的祖國,處在極度衰敗、腐朽、貧窮落後的黑暗年代。 炎黃子孫的一些先進分子便紛紛向西方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派往國外的留學生,也多有血性的愛國青年。胡適赴美留學,一方面是尋求個人的出路。他在辛亥年元旦作的小詩中曾自述說:“可憐逢令節,辛苦尚爭名。”②說的正是真心話。但另一方面,胡適也懷抱著“願得西乞醫國術”和“執筆報國”的愛國主義目的。他在日記中曾寫道: 連日日所思惟,夜所夢囈,無非亡國慘狀,夜中時失眠,知“嫠不恤其緯,而憂宗周之隕”,是人情天理中事也。 ③

這種身旅異域,眷懷祖國的感情,在他的《藏暉室札記》中常有流露。 胡適曾經寫過一首《睡美人歌》,最足以代表他“西乞醫國術”的願望和愛國主義精神。詩是因為法國拿破崙皇帝的一句話引起的。拿破崙曾說中國像一頭睡獅,將來睡獅醒時,世界都會為之震悚。後來世界上許多人都跟著這樣說。胡適卻認為“以睡獅喻吾國,不如以睡美人比之之切也”,因為我們是東方的文明古國,將來強盛了,能有所貢獻於世界,應該在文物風教方面,而不應在武力方面。 所以,他便寫了《睡美人歌》,來“祝吾祖國之前途”。全詩如下: “東方絕代姿,百年久濃睡。一朝西風起,穿幃侵玉臂。碧海揚洪波,紅樓醒佳麗。昔年時世裝,長袖高螺髻。可憐夢迴日,一一與世戾。畫眉異深淺,出門受訕刺。殷勤遣群侍,買珠入城市;東市易宮衣,西市問新制。歸來奉佳人,百倍舊姝媚。裝成齊起舞,“主君壽百歲!”④詩雖然不怎麼高明,但寓意卻非常明白,胡適希望學習西方的“新制”,改變祖國貧窮落後的面貌,使中華民族振興富強起來,以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在專業的選擇上,也反映出胡適當時所懷抱的愛國主義目的。當他準備在上海乘船赴美的時候,他的二哥特地從東三省趕來送行,並對他說,因為家道中落,去美國應選學鐵路工程,或礦冶工程,學了這些回來,可以復興家業,並替國家振興實業;特別叮囑胡適不要學文學、哲學,也不要學做官的政治、法律,這些都沒有用。胡適到了美國,同許多人談論專業選擇問題,都對路礦不感興趣;他又不能辜負兄長的期望,便採取折中辦法,選讀農科,進了康奈爾大學附設的紐約州立農學院,想做科學的農業家,以農報國。 ⑤ 但是,胡適對農學院的課程實在沒有興趣。特別是一門“果樹學”的課程,每周有實習,要求每個學生每次將幾十個蘋果分類填表。例如莖的長短,果臍大小,果上棱角和圓形的特徵,果皮的顏色,果肉的韌度,酸甜的嘗試,肥瘦的記錄……等等,項目分得很細。美國那時有四百多種蘋果,都要一一細分。中國學生對這許多蘋果不了解,填起表來便覺十分枯燥,令人頭痛,結果卻還是錯誤百出,成績甚差。胡適覺得學農實在違背了個人的興趣。原來在中國古典文史方面,胡適已有較好的基礎;留學以來,對英國文學又有了濃厚的興趣,也涉獵了德國和法國的文學。加上當時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清朝,建立了民國,美國各界人士希望了解中國新政府的情況,胡適被邀請去作了幾回有關中國問題的講演。這樣就促使他去研究辛亥革命的背景及革命領袖人物的生平,因而對政治史也發生了興趣。這種種原因,便促成胡適於1912年春天放棄農科,轉入康大文學院,改學哲學和文學。 ⑥

改習文科,雖是由興趣所致,卻也含有他“執筆報國”的心願。就在轉習文科的這年9月,胡適把法國都德的短篇小說,第一次譯為中文,改名《割地》,登在《大共和日報》上。後來五四文學革命時,又恢復原名,收入他譯的《短篇小說》第一集,列為首篇。從此,這膾炙人口的愛國名篇,因胡適用白話譯出,便影響特大,在中國傳誦數十年而不衰。稍後,他又翻譯了拜倫的《哀希臘歌》,其詞慷慨哀怨,也是激勵希人愛國之心的名篇。這些表明胡適愛好文學,他從事外國優秀文學的翻譯介紹,為的正是要“以此報國”,以此來激勵中華兒女的愛國之心。 康奈爾大學設有“卜朗吟徵文獎”,以紀念英國19世紀詩人羅伯特?卜朗吟(Robert Browning 1812—1889)。 1914年春天,胡適寫了一篇論文《論英詩人卜朗吟之樂觀主義》,作為應此獎的徵文。 5月7日揭曉,胡適竟得了獎,獲獎金50美元。他以一個外國留學生獲得這項卜朗吟徵文獎,在學校是少有的,因而各方面人士都有些出乎意料,報紙也作了報導和評論,各大城市報紙又加以轉載,甚至登在著名的《紐約時報》上。於是,影響便相當大了,一些相識的人都先後來祝賀。胡適也出乎意外的高興,他在日記中寫道:

此區區五十金固不足齒數,然此等榮譽,果足為吾國學生界爭一毫面子,則亦“執筆報國”之一端也。 ⑦ 顯然,胡適是把個人爭得的榮譽,同為祖國爭榮譽聯在一起了。 ①胡適在1938年9月9日的日記中寫道:“看此行〔按日記本此頁上印著'Admission Day (in California)'〕,始記起1910年此日到美國,在金山上岸,恰逢California加入聯邦50年慶典。如今28年了!”(三版註) ②見《藏暉室札記》卷一,1911年1月30日為辛亥年元旦,作小詩云:“永夜寒如故,朝來歲已更。層冰埋大道,積雪壓孤城。往事潮心上,奇書照眼明。可憐逢令節,辛苦尚爭名。”奇書,指是日所送來的《五尺叢書》(Five Foot Shelf),又名《哈佛叢書》(Harvard Classics),是哈佛大學校長伊里鶚(Eliot)主編之叢書,收集古今名著,印成50巨冊,長約五英尺,故有“五尺”之名。上海亞東圖書館版,第1頁。

③《藏暉室札記》卷一,1911年3月24日。所引“嫠不恤其緯,而憂宗周之隕” ,見《左傳》昭公二十四年。嫠,寡婦。緯,織布用的緯紗。謂寡婦不憂其緯少,而恐國家滅亡。後因用作憂國忘家之喻,亦簡稱“嫠緯之憂”。 ④《藏暉室札記》卷九,1914年12月作,1915年3月15日追記。上海亞東版,第587~589頁。 ⑤參看胡適1952年12月27日在台東縣的演說《中學生的修養與擇業》,見《胡適言論集》(甲編),1953年台北自由中國社編輯,華國出版社出版。 ⑥參看《胡適口述自傳》第3章“放棄農科,轉習哲學”一節。唐德剛譯註,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84年3月出版。 ⑦《藏暉室札記》卷四,“一一得卜朗吟徵文獎金”(1914年5月9日),上海亞東版,第230頁。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