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喬布斯傳:神一樣的傳奇

第19章 第三節從Lisa到Macintosh

斯卡利來到蘋果的時候,蘋果內部按產品分為4個主要的團隊:Apple II團隊、Apple III團隊、Lisa團隊和Macintosh團隊。 除了Apple II面向家庭、教育市場,是蘋果當時主要利潤來源外,其他三個產品居然都是面向商務市場的。此前說過,Apple III在市場上一敗塗地。那麼,Lisa和Macintosh又是怎麼回事呢?斯卡利來到蘋果時,面對的究竟是怎樣一種產品格局呢?這一切,還要從1979年喬布斯拜訪施樂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PARC)說起。 1979年夏天,馬庫拉和喬布斯開始為快速發展的蘋果募集外部投資,這也是蘋果上市前第一輪對外融資。通過馬庫拉和瓦倫丁的關係,總共有16家美國知名的風投公司以每股10.5美元購買了蘋果的股份。這個名單上,有一個股東尤為特殊,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施樂公司。

為了洽談投資,喬布斯專程到施樂公司的風險投資部門XDC拜訪。對於風險投資,施樂的想法和其他風投公司不大一樣。施樂希望,XDC不僅能幫助創業公司成長並獲取投資回報,同時也可以成為施樂對外的一個“窗口”,幫助母公司更好地了解產業環境、市場需求、技術應用等。而且,施樂更加看重這個“窗口”作用。 喬布斯來到施樂的那一天,有一位名叫李宗南的華裔中年人剛加入施樂XDC,那也是李宗南第一天到施樂上班。李宗南是矽谷最早躋身風投行業的華人,可稱得上華人裡的“創投教父”。本書作者採訪李宗南時,他愉快地回憶起當天見到喬布斯的情景。 那天,喬布斯穿著T卹、仔褲和球鞋,頭髮梳理得整齊、光亮,渾身上下透著帥氣。

談到蘋果的融資計劃,李宗南問喬布斯:“你想做什麼?” 喬布斯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想改變世界。” 與會的施樂投資經理們非常驚訝,他們將信將疑地問喬布斯:“那麼,你打算如何改變世界呢?” 喬布斯說:“你們知道嗎,我在印度,在亞洲,看到那麼多窮人還在使用幾個世紀前的原始工具辛勤勞作時,我告訴自己說,人們需要高效的工具。”喬布斯一邊說一邊轉向李宗南,“你來自亞洲,你肯定理解我當時的感受。工具革新是改變人們生活的最重要手段。在美國,無論是家庭還是辦公室,人人都需要計算機。但以前的計算機要么太大太貴,要么太難用。蘋果可以幫助人們實現這個夢想,讓人人擁有一台好用的電腦。” 喬布斯的話給李宗南留下了深刻印象。喬布斯一行離開後,李宗南便強烈建議施樂投資蘋果。最終,施樂購買了蘋果10萬股股份,總價約合100萬美元。這次融資給了施樂入股蘋果的機會,也給了施樂將蘋果當做“窗口”,觀察個人電腦產業發展的機會。作為交換條件,施樂允許蘋果技術人員參觀施樂公司裡最神秘也最奇幻的地方——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

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簡直就是一個技術聖地。中心裡研究人員的水平甚至要超過AT&T公司著名的貝爾實驗室。研究中心擁有的專利難以計數。許多改變世界的新技術,比如激光打印機、以太網、面向對象的編程語言等,都誕生在這裡。但說來有趣,擁有頂級研究中心的施樂,竟然不知道該如何把這些頂尖的專利技術變成可以賣錢的產品。 1979年年底,喬布斯和蘋果的技術人員一起,走進了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在研究中心裡,喬布斯像個孩子一樣東看西看,打量著各種新奇的技術,欣喜若狂。 最吸引喬布斯的是一台名為Alto的個人電腦。與Apple II相比,這台電腦簡直就是一個全新的夢境。 Alto使用了施樂發明、外界無人知曉的圖形用戶界面(GUI)技術。電腦的屏幕上顯示的是窗口、菜單和按鈕,用戶操作電腦時,除了鍵盤外,還要使用一個拖著根長尾巴,像老鼠的小玩意兒——現場負責演示的施樂工程師拉里·特斯勒(Larry Tesler)告訴喬布斯,這個小玩意兒叫做“鼠標”。

喬布斯一下子驚呆了,這電腦完全是外星科技!電腦居然可以這樣操作!而且,這台電腦居然在1973年就已經問世,比Apple I還早了3年。喬布斯和沃茲在人機界面設計上的不斷創新,與這個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小傢伙比起來,就像武林中稱雄多年的高手突然在少林寺遇到掃地神僧,在一招內就被制伏一樣。 特斯勒回憶說:“喬布斯當時非常興奮。當他看我在屏幕上操作時,大約只看了一分鐘,就在屋子裡跳著嚷道:'你們為什麼不拿這麼酷的技術做點兒什麼?這是最棒的東西,這是革命呀!'” 也難怪,這麼好的技術和思想,居然就生生躲在實驗室裡,施樂竟然不知道如何把它變成可以賣錢的產品! 在Alto電腦身上,喬布斯看到的不僅僅是驚豔的人機交互技術,他看到的,是一種永遠追求用戶友好的設計理念。從那時起,這種理念就深深印在喬布斯腦海深處。回到蘋果,喬布斯認定,下一代個人電腦一定是以圖形用戶界面為基礎的,Apple II所代表的字符操作界面終有一天會落伍。

當時,蘋果公司內部除了Apple III以外,已經啟動了另一個面向高端商務用戶的Lisa電腦項目。 Lisa最開始是喬布斯的主意。喬布斯甚至用自己當時拒絕承認的非婚生女兒麗莎(Lisa)的名字來命名這款電腦。 一方面,喬布斯竭力推動在Lisa電腦中使用施樂發明的圖形用戶界面技術;另一方面,喬布斯也一心想把整個Lisa部門控制在自己手中,親自指揮工程師們打造一款驚世駭俗的電腦。但馬庫拉和斯科特覺得,喬布斯還不適合管理大的開發團隊。他們小心地控制喬布斯的權力,不讓他過多地干預Lisa事務。 Lisa項目最早由肯·羅斯穆勒(Ken Rothmuller)負責,很快就交給約翰·柯奇掌管。 心有不甘的喬布斯時不時對Lisa項目指手畫腳,並經常越過柯奇,直接向工程師提出要求。沒過多久,忍無可忍的約翰·柯奇就明白地對喬布斯說,他不想讓喬布斯再插手Lisa了。馬庫拉和斯科特堅定地站在柯奇一邊,他們一起把喬布斯“趕出”了Lisa團隊。

趕走了喬布斯的Lisa雖然使用了圖形用戶界面,卻悲劇地成為了繼Apple III之後的第二款失敗的產品。 1983年1月19日,Lisa正式發布,這是世界上第一款使用圖形用戶界面技術的商業產品。但Lisa太貴了,要賣到1萬美元上下!這樣的價格和當時的IBM PC機相比沒有任何競爭力。而且,Lisa上可用的軟件非常有限,只有可憐的幾款辦公軟件。 Lisa與Apple II以及後來的Macintosh也互不兼容。更要命的是,Lisa把自己定位於純粹的辦公電腦,除了提供自己開發的幾款辦公軟件外,完全無視第三方開發者的要求。最終,Lisa在市場上徹底失敗了。 1984年2月,業績持續低迷的Lisa團隊被部分裁員後併入Macintosh團隊。 1989年9月,蘋果銷毀了庫存中最後積壓的大約2700台Lisa電腦,這標誌著Lisa項目的最後終結。

被趕出Lisa團隊的喬布斯憤恨不已,他想盡快找一個項目,證明自己的領導能力。沒用幾天,到處閒逛的喬布斯發現,計算機科學家傑夫·拉斯金(Jeff Raskin)正在秘密研發一款新的電腦。這是一款擁有和Lisa類似的圖形用戶界面,但便宜得多,價格足以打動普通人的電腦。拉斯金找了幾名工程師,在1979年聖誕節前就設計出了電腦原型。拉斯金根據自己喜歡吃的一種蘋果的名字,把這台電腦命名為Macintosh,簡稱Mac。 流行的說法是,拉斯金當時把這個單詞拼錯了,蘋果的名字本應是McIntosh,卻錯寫成了Macintosh。但拉斯金自己說,他是故意把名字拼成這樣的,以免和當時一家製造音響設備的公司McIntosh實驗室重名。即便如此,蘋果1982年註冊Macintosh商標時,還是因為和那家音響設備公司的名字發音相像,引出了不大不小的麻煩,一直拖到1983年才獲得批准。

拉斯金的Macintosh只是個小項目。 1981年年初,喬布斯很容易就把項目從拉斯金手裡搶了過來,自己當上了Macintosh團隊的總經理。喬布斯迅速從其他團隊,包括Apple II團隊抽調人手,組建了一支空前強大的隊伍。 一開始,拉斯金還如履薄冰地與喬布斯合作,但他內心裡並不認可喬布斯搶走Macintosh項目的行為。兩人之間經常爭奪Macintosh項目的控制權。有一次,喬布斯居然竭力破壞拉斯金已經準備好的內部講座,告訴參會者講座已經取消了。拉斯金則跑到斯科特那裡告喬布斯的狀,列舉了十幾條喬布斯不適合管理Macintosh部門的理由。馬庫拉試圖調解,但未能成功。最終,失望的拉斯金於1982年離開了蘋果。

為了展示自己的管理能力,喬布斯和柯齊打賭5000美元,賭Macintosh比Lisa更早發布。很不幸,喬布斯輸掉了賭局。 Macintosh的進度一拖再拖,最終發佈時間比原計劃晚了一年多,直到1984年1月才正式亮相。 無疑,Macintosh是一台傑出的電腦。漂亮的外觀,低廉的價格,第一次在大家買得起的電腦上出現的圖形用戶界面,還有強大的廣告攻勢,這一切都讓蘋果的忠實用戶如痴如狂。雖然面臨IBM PC的嚴峻威脅,Macintosh還是在上市初期取得了不俗的銷售業績。 除了產品和初期銷售上的成功,Macintosh對於蘋果還有另外一層意義。 Macintosh的研發、發布和銷售,幾乎就是斯卡利與喬布斯兩人從密切合作走向分歧、決裂的全過程。喬布斯在Macintosh團隊里大權獨攬、任性肆意的管理方式,為他失去眾多員工的信任埋下了伏筆,也成了他與斯卡利之間管理理念衝突的關鍵所在。

更重要的是,Macintosh在銷售上一帆風順的時候,斯卡利和喬布斯之間的合作就親密無間;Macintosh在銷售上一走下坡路,CEO和創始人之間的種種矛盾就被凸顯和放大了出來。毫不誇張地說,Macintosh是斯卡利和喬布斯決裂的催化劑,也是喬布斯被排擠、被驅逐的見證者。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