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權謀高手李鴻章:從刀筆小吏到第一重臣

第58章 扭轉戰局的一戰

發現上海城外的淮軍連戰連捷,躲藏在租界裡的英法聯軍頓時毛了,有沒有搞錯,原來太平軍這麼不抗打,早知道我躲到租界裡來幹什麼? 來找李鴻章的,是英國將軍斯狄夫雷。他要求與李鴻章組成國際維和部隊,共同進攻嘉定。之所以進攻嘉定,是因為早在淮軍參戰之前,英法聯軍就成功地奪取了這座城市,進而威脅到太平軍的老巢蘇州,結果惹火了李秀成,驅三十萬人馬大舉殺來。英法聯軍不支,落荒而逃,退回上海。儘管斯狄夫雷成功地把嘉定丟失的責任全推到了商務大臣薛煥的身上,可是他自己心裡清楚,嘉定之敗,讓聯軍的地位在上海官紳心目中一落千丈,如果不能再奪回嘉定,以後他就沒法子在中國混下去了。 令北京城聞之驚恐的英法聯軍,竟然自己找上門來央求合作,這是李鴻章外交上的重大勝利,他當然沒有理由拒絕。

英法聯軍既然能夠直搗北京城,攆得咸豐皇帝向熱河飛逃,其戰鬥力絕對是不含糊的。此時與淮軍聯手,嘉定太平軍如何吃得消?不出意料,嘉定城被淮軍拿下。 奪得嘉定,淮軍的兵鋒直指崑山、蘇州。慕王譚紹光憂心如焚,調集聽王陳炳文、潮王黃子隆,再次集結重兵,向著四江口推進。此地是兵家必爭之地,是扼制蘇杭水道的關鍵所在。太平軍據有四江口,就可以通過水路運輸糧草輜械,而如果被淮軍奪走四江口,蘇州就淪為了絕地。 此時在四江口,已有淮軍幾路人馬據營而守。譚紹光驅師大至,先將淮軍營壘團團圍困起來,卻圍而不攻,反而挑揀了白鶴港死地,紮下大營,公開向淮軍邀戰。 白鶴港距青浦極近,是用兵的絕地,三面環敵,一面背水,倘遇強敵,逃無可逃。譚紹光是精熟兵法之人,他如此做法,就是要效秦漢年間的楚霸王項羽,破釜沉舟,背水一戰,欲陷於死地而激起太平軍的鬥志。

另一個原因是,譚紹光是太平軍中以悍勇聞名的戰將。其人十六歲追隨金田團營打天下,是李秀成最倚重的大將,他曾回師擊潰清軍的江南大營,因而受封健天義。此後譚紹光陷杭州、湖州,又被封為慕王。其人之悍勇,名播天下,無法忍受淮軍比他更凶悍的現實,因而要邀鬥淮軍,比一比誰才是真正的天下猛將。 譚紹光此戰,與李鴻章第一場虹橋之戰,以及為解況文榜之圍的七寶之戰,情形差不多,都是拼死一決。倘若贏了,譚紹光就可以驅師大進,摧枯拉朽,直入上海;倘若輸了,則是連個退路都沒有,因為他已經將自己置於必死之地。 李鴻章如何不知道四江口之戰關係重大,遂親率淮軍中三員猛將:郭松林、程學啟並劉銘傳,殺奔白鶴港。到了地方就見譚紹光的大營森嚴,殺氣騰騰,竟然無懈可擊。原來這譚紹光,不惟善攻,更善於防守。

無法攻克也得攻,李鴻章這時候已經對西洋兵器了然於心,遂令英法聯軍、常勝軍集中炮火,向白鶴港譚紹光大營無休無止地狂轟,直到把營壘打得徹底散架,這時候郭松林居中,程學啟居右,劉銘傳居左,三名猛將開始瘋狂衝擊譚紹光的大營。激戰中程學啟胸口負傷,索性卸甲裹傷再戰。 饒是譚紹光再狠,也狠不過郭松林、程學啟及劉銘傳三名悍將聯手,勉強支撐了大半個時日,譚紹光的大營終於崩潰了,喪失了鬥志的太平軍丟掉武器,向著四面八方哭號著奔逃。 可是太平軍駐紮於死地,如何又能逃得了?淮軍向前推進,大批的太平軍落水而死,而被淮軍殺死的太平軍就超過了兩千人。 譚紹光從水路走脫,退回蘇州城,從此閉門不出。 四江口之戰,於李鴻章而言,具有決定性的意義,不僅徹底扭轉了上海的頹勢,而且徹底掐斷了太平軍的水路糧道運輸,置太平軍於必死之地。

李鴻章也憑藉這一戰的勝利,被朝廷任命為江蘇巡撫,去掉了令人不爽的署理兩字。 如此明顯的戰局,有眼睛的人都看得明明白白。於是據守於蘇州外圍的太平軍,紛紛向李鴻章派出信使,要求投降易幟,跳到李鴻章這條永遠不會沉沒的戰船上來。 李鴻章大喜,急忙寫信向老師曾國藩炫耀,曰:敝鄉人陷在忠黨(指李秀成部)最多,來歸者相望於路。 收到弟子的來信,曾國藩淚流滿面。此時他的弟弟曾老九,正被李秀成圍攻甚急,險象環生。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