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細說民國大文人:那些國學大師們

第86章 苦痛

1949年,錢穆離開大陸,避難港島,雖然避免了被“思想改造”的劫難,但同時也付出了遠離故土、拋妻棄子的代價。 據余英時回憶,錢穆初到香港時,曾經與余英時一家觀看一場有關親子之情的電影,向來能夠“以理馭情”的錢穆,禁不住想起在大陸的兒女,悄然淚下。中國傳統文化甚重父子之情,而此時已中年並且畢生信仰中國傳統文化的錢穆,其落寞可想而知。 余英時回憶:有一年的暑假,香港奇熱,他(錢穆)又犯了嚴重的胃潰瘍,一個人孤零零地躺在一間空教室的地上養病。我去看他,心裡真感到為他難受。我問他,有什麼事要我幫你做嗎?他說:我想讀王陽明的文集。我便去商務印書館給他買了一部來。我回來的時候,他仍然是一個人躺在教室的地上,似乎新亞書院全是空的。

錢穆高呼“對歷史的溫情與敬意”,近乎偏激地為傳統文化辯護,為各種激進勢力所不容。故當時的共產主義者與自由主義者都視之為封建餘孽,不約而同的攻擊與封殺他。於是,就有了建國後錢穆著作被禁直到改革開放,就有了向來標榜“寬容”的自由主義者胡適生前封殺錢穆進入“中研院”的舉動。另外,即使是錢穆的擁躉,大多也並非他理想中的讀者,因為錢穆畢生辛勤著述,是為故國招魂,是培養對中華傳統文化抱有信仰的讀者,但現實中大多數讀者,離信仰中國文化還很遙遠。故而作為保守主義者,錢穆注定要落寞。所以錢穆的余英時也不無嘆息的說“錢先生無疑是帶著很深的失望離開這個世界的”。 1978年,錢穆因黃斑變性症眼疾劇烈發作,無法正常視物看書,前後開了三次刀,靜養半年後,並無顯著成效。後在妻子胡美琦的幫助下,錢穆先生開始用口述錄音的方法寫作。視力受損後,在胡美琦協助下,錢穆仍先後出版《歷史與文化論叢》、《從中國歷史來看中國民族性及中國文化》、《中國通史參考資料》、《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宋代理學三書隨札》等著作。

錢穆晚年數度輕微中風,加上年事已高,不適宜出國旅行,因此殷切期盼在清華大學教書的大女兒錢易能去台探望。 1987年底梁實秋去世,長女梁文茜不能去送別父親的遺憾激起民憤,台灣於1988年11月公佈探親奔喪辦法。辦法公佈時,人在荷蘭阿姆斯特丹進行學術訪問的錢易,當月即申請赴台,成為兩岸分隔四十年來第一位赴台探親的大陸人士。能和女兒在外雙溪共聚天倫,讓錢穆激動而欣慰。只是當年邁的錢穆聽到女兒細數家鄉景色的變遷,不由得黯然地說:“此生恐怕是回不去了。” 錢穆曾說希望女兒赴台是趟單純安靜的旅程,然而民進黨卻揭發錢易赴台申請時掩飾了其具有共產黨員等官方身份,要求國民黨政府立刻處理;還以錢易在國立大學教書為由,檢舉她參加台灣方面定義的“叛亂組織”。陳水扁更具狀控告錢易曾是共青團員,引發軒然大波。雖然錢穆父女都說以平常心看待這些不實在的說法,但樹欲靜而風不止,素書樓風波連連,還有人要告錢穆“知匪不報”,連串風波讓錢家不得安寧。雖然台灣“高檢署”在1988年底即對各相關控告處以不起訴決定,但錢易只能黯然離開台灣,希望爭議到此為止。垂垂老矣的錢穆哀傷地說:“這些人已經完全拋棄了中國文化傳統,不承認父女間的親情,更不能理解他的女兒為何會從這麼遠的地方來看望父親。”

後因陳水扁等人指責錢穆居住的素書樓產權一事,錢穆憤然搬離素書樓。眼疾纏身的錢穆,搬家時已不太能出門,也不太肯多講話進食,記憶力明顯減退,僅希望子女能在他生前去台一聚。但天不從人願,在度過九十六歲的壽誕後,也就是遷出素書樓才三個多月,1990年8月30日,一代國學大師錢穆逝世於杭州南路新寓所。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