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細說民國大文人:那些思想大師們

第161章 婚姻

蔡元培一生有過三次婚姻。蔡元培的第一次婚姻,可以說完全是奉父母之命(嚴格來說是母親之命)、媒妁之言的舊式婚姻。他的第一位夫人王昭是由母親為他選擇,蔡元培在婚禮之前甚至從來沒有和王昭見過面。 1889年,蔡元培迎娶了王昭。王昭有潔癖,而且花錢極節省,但蔡元培卻生性豪放、不拘小節,他更有大男子主義,常常要求王昭在所有事情上對他無條件服從,兩人婚後經常發生口角。在最初的幾年裡,蔡元培似乎難以接受自己的妻子,就更別提愛她了,婚姻的契約只讓他義務性地呆在妻子身邊,當一個所謂的丈夫。就這樣一晃過了7個年頭,直到王昭為他陸續生下了兩個兒子,他們才慢慢找到了夫妻生活的感覺。王昭是舊社會的婦女,在蔡元培面前,總要謙虛地稱他為“老爺”。為此,參與百日維新的蔡元培還嗔怪她:“你以後可不要再叫什麼'老爺',也不要再稱什麼'奴家'了,聽了多彆扭呀?”而王昭總是溫順地說:“唉,奴家都叫慣了,總是改不過來呢。”1900年,接受了西方新思想的蔡元培開始重新思考女權的定義,他寫出了《夫妻公約》,重新調整與妻子王昭的關係,這對結婚十多年的夫妻逐步互相理解、修復感情的裂痕。蔡元培與王昭維持了一段幸福的婚姻,蔡元培還告訴好友:“伉儷之愛,視新婚有加焉。”

1894年11月13日,長子阿根出生。在王昭夫人坐月子期間,蔡元培留在紹興家中悉心照顧。滿月後,蔡元培返京。三個月後,王昭夫人攜子乘輪船行程五天到天津,蔡元培趕到天津迎接。王昭夫人初到北京,對天寒地凍的北方氣候一時“水土”不服,阿根體弱也時有不適。好在蔡元培早為夫人和兒子僱到一位善解人意的女僕承擔家務,蔡元培有時亦在工餘時間陪阿根到醫院就診。 1898年3月30日,次子無忌在北京繩匠胡同出生,家庭更添喜色。 中日甲午戰爭後,蔡元培目睹清政府腐敗無能,加上康有為、梁啟超變法失敗,遂毅然棄職攜眷出京返回紹興,走“教育救國”之路。然而,不知何故,王昭夫人回鄉半年多來經常低燒不退,每日午飯後便喜睡,口渴,飲水後即嘔吐。一天,蔡元培正在浙江嘉興商辦會館、義塾時,得到王昭夫人病重的口信,顧不得吃中飯,餓著肚子便趕路急回紹興,請醫生看病、配藥。煎了藥,王昭夫人僅能喝兩三口藥湯而已,多喝便嘔吐,仍整天嗜睡。 1900年6月5日,蔡元培派三弟去請醫生,他自己在房門外不時看看王昭夫人是否醒來。傍晚時分,醫生尚未請來,蔡元培叫無忌的奶媽進房間去問問王夫人喝不喝開水?奶媽進房後,呼之術應,伸手至鼻已無氣息,驚呼:“不好了!不好了!”蔡元培急忙來到床邊,撫脈,脈微動。醫生趕到時,脈亦停止,已無回天之術。

王昭夫人病逝,年僅35歲。蔡元培忍著悲痛,為王昭夫人寫了祭文與輓聯,沉痛悼念,稱頌她有“超俗之識與勁直之氣”,讚揚她淡於名利,歷盡妻子、母親之責,不以丈夫中進士、點翰林為喜,不為丈夫辭官回鄉而怨。王昭夫人生前曾問:“人死後之幽靈當居何處?”蔡元培在輓聯中寫道:“有子二人,真靈魂所宅耳。” 王昭去世的時候蔡元培剛滿33歲,在江浙一帶的知識界已經頗有名氣了,來他家裡提親的人踏破了門檻。蔡元培面對紛至沓來的媒人,磨濃墨、鋪素箋,揮毫寫下了一張征婚啟事貼在書房的牆壁上。他提出了五個條件:第一是不纏足的女性;第二是識字的;第三是男子不得娶妾、不能娶姨太太;第四,如果丈夫先死那麼妻子可以改嫁;第五,意見不合可以離婚。消息傳開來,媒人們頓時一個個退避三舍。

也許是姻緣天定,蔡元培在杭州辦學的時候,有一天在朋友家看到一幅工筆劃,線條秀麗、題字極有功底。他一打聽,作者是江西名士黃爾軒的女兒黃世振,又名仲玉。黃仲玉出身書香門第,不但沒有纏足,而且識字又精通書畫、孝敬父母,完全符合蔡元培的擇偶標準,於是他請朋友從中撮合。 1902年元旦,蔡元培在杭州舉辦了他一生中的第二次婚禮。這次婚禮中西合璧。蔡元培用紅幛綴成“孔子”二字,代替懸掛三星畫軸的傳統,賓朋以開演說會的形式代替鬧洞房。演說內容為評論男女平等的見解:有的引經證史,說明男女平等的理論;有的認為就學行而言難以平等,並舉例:“倘若黃夫人的學行高出於蔡先生,則蔡先生當以師禮待黃夫人;反之,若黃夫人的學行不及蔡先生,則蔡先生當以弟子視之,何從平等呢?”於是,蔡元培折衷兩端,說道:“就學行言,固然有先睛之分;就人格言,總是平等的。”大家鼓掌贊同,最後儘興而散。

1907年,已近不惑之年的蔡元培開始了4年海外留學的生活。在德4年,他編著了《中國倫理學史》,蔡元培由最初的大男子主義思想,轉變成為尋求婦女平等權利的鬥士,他的第二位夫人黃仲玉可謂對此作用不小。萊比錫大學的蘭普來西教授,是史學界的革新者,創設的文明史與世界史研究所有很多學生。蔡元培極其憧憬蘭普萊西,還稱讚蘭氏講史,最注重美術,尤其造型美術,如雕刻、圖畫等。蔡元培攜黃仲玉夫人一起拜訪蘭普來西教授,贈以景泰藍茶杯二具,並由黃夫人贈送一幅親繪的《歲寒三友圖》,圖內松、竹、梅“三友”工筆細緻精到,佈局新穎別緻。蘭氏見到此畫激動萬分,贊不絕口。 1920年9月,教育部复準蔡元培赴歐美考察教育及學術研究等事務,由蔣夢麟代理校長職務。此時,黃仲玉夫人腹部經常脹痛,經醫生診療,時好時差。蔡元培一考慮赴歐美考察需時半年以上,對黃夫人身體狀況很不放心。黃仲玉一面請醫生診治,一面整理行裝,力促蔡元培按期成行。 1920年11月24日,蔡元培率北京教育團自上海吳淞口登法船高爾地埃號赴法。第五天,蔡元培在船行途中發電蔣夢麟,詢問夫人病情,復電告知小愈,蔡元培認為這是寬慰話,總是放心不下。船行三十餘日,12月27日抵達法國。蔡元培致電李石曾,詢問夫人病情。久不得複。 1921年1月9日自巴黎至日內瓦,在旅館得蔣夢麟電,知夫人黃仲玉已於當月2日病逝,時年45歲。

蔡元培懷著萬分悲痛心情,作《祭亡妻黃仲玉》一文,稱頌黃夫人“善書、善畫、善為美術之天才”,“孝於親,睦於弟妹,慈於子女”,“常克勤克儉,以養我之廉,以端正子女之習慣”;“愛我以德,無微不至”。同時,蔡元培為告慰黃仲玉夫人,允諾:“汝所愛者,威廉也。柏齡也……我回國以後,必躬自撫養,使得受完全教育,為世界上有價值之人物,有所貢獻於世界,以為汝母教之紀念。”《悼亡妻黃仲玉》字字血淚、情真意切,後來被收入了中學課本,成為抒情散文的典範。北京大學等學校、團體舉行了隆重的“蔡黃仲玉夫人追悼會”。蔡元培無法回國參加,強抑悲痛之心情繼續完成歷時9個月的考察任務。 在蔡元培54歲時,時任北大校長的他決定續娶,他再次提出自己的條件:一、具備相當的文化素質;二、年齡略大;三、熟諳英文,能成為研究助手。由摯友徐仲可先生及夫人何墨君為介紹人,1923年7月10日,蔡元培與周峻(養浩)女士在蘇州留園舉行結婚典禮。周峻是蔡元培先生原來在上海成立的愛國女校的一名學生,這名學生對蔡元培先生一直抱有一種敬佩與熱愛的情感,她一直到33歲還沒有結婚。當時蔡元培和周峻兩人年齡相差有24歲。

婚禮按照蘇州地區民俗風情辦得簡樸、隆重、熱烈。身穿西裝的蔡元培在婚禮上即席演說,說明徵婚條件:一、我年已五十七,且系三娶,所欲娶者為寡婦,或離婚之婦,或持獨身主義而非極端者,惟年齡須在三十歲以上;二、我熟悉德文,略通法文,而英文則未嘗學好,故願娶一位長於英文的女子;三、我不信宗教,故不欲以宗教中人為妻;四、我嗜好美術,尤願與研究美術者為偶;五、我既辭去北京大學校長,即將去比利時或瑞士繼續求學,有志願留學歐洲的女子,有所歡迎。再是,希望是原有相應認識者。恰巧,周峻(養浩)女士年三十三,原上海愛國女校畢業,曾改名為周怒清,有反清革命思想,學英文多年,非宗教中之人,亦嗜美術,油畫作品有相當水平,有志遊學。介紹人徐仲可先生認為周峻是一位“才、學、識三者俱備之閨秀也”。

這次的婚禮完全是現代文明式的,當時蔡元培到周峻下榻的賓館迎接周峻,之後兩人一起到蘇州留園拍攝了結婚照片。當時的蔡元培西裝革履,周峻身披白色的婚紗。蔡元培偕夫人新婚不到半月,7月20日攜次子無忌、長女威廉、三子柏齡、內侄黃紀霆及黃紀興在上海黃浦碼頭乘波楚斯號船赴歐洲考察。故蔡元培與周峻夫人是在赴歐遊船上度過新婚蜜月的,正如蔡元培後來為周夫人46歲生日所作賀詩中寫到的:“遂於蜜月裡,海上聽濤聲”,別有情趣。期間,北洋政府授權,蔡元培偕夫人遊說英倫,力促英國退出“庚款”,卓有成效。 蔡元培與週夫人都喜吟詩,時常聯句、唱和,生日必互贈賀詩,表達愛慕之情。如賀夫人周養浩50歲生日七律一首:“蛩驅相依十六年,耐勞嗜學尚依然,島居每恨圖書少,春至欣看花鳥妍。兒女承歡憑意匠,親朋話舊詡心田,一樽介壽山陰酒,萬壑千巖在眼前。”夫人周養浩擅長油畫,曾為蔡先生描摹全身,惟妙惟肖,確係神來之筆。蔡元培十分喜愛,專為此題詩:“我相遷流每剎那,隨人寫照各殊科。惟卿第一能知我,留取心痕永不磨。”週夫人亦有和作,其中有“天荒地老總不磨”一句,表達自己的心願。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