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細說民國大文人:那些思想大師們

第136章 佛緣

梁漱溟在晚年曾自言,“人有今生、前生、來生,我前生是一個和尚。” 梁漱溟好思索。他自覺自己家境尚好,也聰明,父母疼愛,卻常常苦悶不樂;而家中的女工,天天做飯、洗衣、干雜活,辛苦得很,卻臉上常有笑容,並不覺苦。他苦苦思索,最後悟出“人生的苦樂不在外界(環境),而在自身,即在主觀。其根源在自己的慾望,滿足則樂,不滿足則苦。而這種慾望是無窮盡的。”他覺得自己對人生苦樂的探求與佛學頗為合拍,於是就拼命看佛書。以至18歲那年拒絕父母為其訂婚,19歲開始茹素,決意為僧長達9年。 1916年,在其時的內閣司法部任秘書期間,梁曾經杜門研佛三年。 “父親很早就開始考慮這些人生問題,後來他給我講過一些佛教故事,釋迦牟尼出家的故事讓他心有所戚。他同樣是看見別人窮苦就受不了的人,後來的信佛實際上也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梁漱溟的長子梁培寬說,梁漱溟信佛有自己的規矩,“他沒有禮佛行動,從來沒有去寺廟燒香拜佛,他是在自我修養上下功夫。”後來在抗戰時梁漱溟曾帶著學生深入前線,他寫信給兒子梁培寬稱“時人說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此行蓋踐之以。” 梁漱溟對生死看的很開。曾有一位生活孤苦的老人向他請教:“先生,人甚麼時候才能得到解脫呢?”梁漱溟一字一頓問答:“佛家對生死的態度是不求生、不求死。” 梁漱溟從二十多歲就吃素,堅持素食七十餘年。他平時用餐,除了雞蛋、牛奶外,其他葷腥一律不沾;但他並未出現營養不良的問題。三十歲以後,他的身體愈發結實,體質、精力反為朋友輩所不及。建國初期,在一次公宴上,毛澤東走到梁漱溟的座席前,見他只吃素食,又不飲酒,笑著說,梁漱溟堅持食素,清心寡欲,定長壽也。梁漱溟1988年去世,時年95歲。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