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細說民國大文人:那些文學大師們

第37章 風靡

據左笑鴻、賀逸文、夏方雅合寫的《〈世界日報〉興衰史》記載,每日下午兩三點鐘,許多讀者便在報館門口,焦急地排隊等待當日報紙發售,只為先睹為快。他們不論寒暑,不管風雨,堅持在報館門口排隊,天天如此,一排就是5年!寫到第13回時,由《世界日報》出了單行本,發行不久,即告售罄,接連數版,都迅速銷售一空。 1927年11月,報社又將一、二集合併出版,也很快就售完。 1930年,上海世界書局出版全集,分上下兩函12冊,發行前,在上海《申報》、《新聞報》兩大報紙上刊出巨幅廣告,並將全書86回目聯文,全文大字刊載。此舉轟動了整個上海,吊足了讀者的胃口。書發行後,一版再版,每次都搶售一空。當時,上海和北京的作者,各有地盤,北京的作者一向不被上海報紙約稿,而北京的報紙也從不約上海的作者寫稿,似乎井水不犯河水,張恨水的出現打破了這一約定俗成的慣例,成為北京作者打入上海灘的第一人。隨著進入上海,張恨水也成為南北皆知的人物。

張恨水精心創制的九字回目,受到讀者、詞章愛好者的激賞,他們不僅吟誦研究,而且“私淑者”大有人在,萬枚子、金寄水、劉肇霖、蕭豹岑等都採用九字回目寫書。當時還有一位叫郭竹君的讀者,把的所有回目,全部用原韻和唱,投到《世界晚報》。 《夜光》的主編左笑鴻,將全部回目刊出。和詩步韻,本是歷來文人常見之事,郭竹君“唱和回目”,則屬破題第一遭,大概也是“空前絕後”了吧。 連載過程中,發生了“請命”風波。當小說連載到21回,寫到梨雲身染重疾,危在旦夕時,讀者紛紛寫信給張恨水,讓他筆下留情,免“梨雲”一死,甚至有人給梨雲開出救命的良方。還有人質問張恨水:“你忍心讓梨雲送命嗎?” 太原交通司令潘宜之的側室鄭秀珍長得很漂亮,也有文化,對潘就毫無感情,看了,心儀主人公楊杏園,對新聞記者產生了好感,認識了太原報人張慎之(名小說家“百花同日生”張秋蟲的哥哥)後,兩人一見鍾情,衝破阻力,逃到北平,終結良緣。張慎之進了《世界日報》後,同事們開玩笑地說:“沒有恨老,就沒有你們這一段姻緣,可得謝謝恨老這個大媒人呀!”

出版後,不僅被拍成電影,北京的評書藝人還將它改編為評書,不僅在茶社說書,而且還在廣播電台播講。現代題材被改編為評書,可能還是第一次。 在連載時,再一次發生了“請命”風波。當讀到冷清秋在大火中攜幼子出走時,很多讀者為冷清秋的淒慘命運灑下同情淚。張恨水的至交、著名的老報人萬枚子,看到此處,竟和夫人相對而泣。當讀者看到在昆明湖發現冷清秋丟失的鞋時,預感不妙,紛紛寫信給張恨水,讓他“筆下超生”,不能讓冷清秋死去。有的甚至對張恨水“口出不遜”。著名漫畫家華君武回憶,他看時,曾給張恨水寫過一封信,要他不可“筆下無情”。 當在上海《新聞報》連載時,《新聞報》的副刊主編嚴獨鶴立即與嚴諤聲、徐恥痕辦了一個叫“三友書社”的出版社,這個出版社惟一的目的就是出版。

成書後,張恨水有事到江南,看到此書的受歡迎程度,他說:“我這次來,上至黨國名流,下至風塵少女,一見著面,便問,這不能不使我受寵若驚了!” 還引發了一場著名的官司。 1931年,上海明星電影公司購得的演出改編權,決定將其拍攝成電影,由胡蝶、鄭小秋、夏佩珍主演,陣容十分強大。與明星公司素有積怨的大華電影社的顧天為,迅速請人將改編成劇本,並根據當時《著作權法》的規定,搶先向民國政府內政部申請了准予拍攝的執照,並與黃金榮勾結,高薪從明星公司挖走主要演員。只有女主角胡蝶不為金錢所動,依舊效忠明星公司。時有人謠言稱張學良不抵抗日本侵略軍,在北平與胡蝶跳舞行樂。顧忌恨胡蝶,特在天蟾舞台排演新戲《不愛江山愛美人》,藉以坐實謠言。於是張學良與胡蝶的緋聞在全國不脛而走,事實上兩人並不相識。張恨水對顧天為的惡行十分惱怒,站出來公開支持明星公司。 1932年6月,明星公司的第一集有聲影片終於上映。當影院已座無虛席,觀眾們期待電影上映時,顧竟從法院弄來一個“假處分”,帶著法警來到電影院,要求南京大戲院立即停映。明星公司無奈之下,只能向法院交了3萬元,撤銷了“假處分”,使影片得以準時放映。接著,顧又請黃金榮出面,讓內政部下令明星公司停映。明星公司迫不得已,請杜月笙居中調停,章士釗做法律顧問,交了10萬銀元的巨款,與大華達成了“和解”。

自1932年上映後,先後十幾次被搬上銀幕和熒屏,成為近百年來小說改編創下的最高紀錄。 隨著名氣的與日俱增,張恨水的稿費收入亦愈加豐厚。上海世界書局請張恨水寫四部小說,稿費按千字8元計算。張從上海帶回了8000元現款,當時上海小報立即刊載出張恨水“幾分鐘就拿了數万元稿費”的神話,號稱張“在十幾分鐘內,收到了幾萬元稿費,在北平買了一座王府,還自備了一部汽車”。 在《快活林》連載後,上海讀者感到耳目一新,很快就像是一股旋風刮進了上海灘,上海讀者為之瘋狂。接著又傳遍了大江南北,全國各地,成了“最時髦”、最暢銷的書,一時間竟出現了“啼笑因緣熱”! 出版後,要求張恨水寫續集的讀者信,從全國各地像潮水般湧來,3年不輟。張只好在報上發表文章說,因“不願它自我成之,自我毀之”,“所以歸結一句話,我是不能續,不必續,也不敢續”。 1933年,張恨水送母親回安慶時,順便赴上海探友。張一到上海,就被書商包圍,天天磨著他寫續集。而且當時居然有十幾種“續書”和“反案”。面對此種局面,又聯想到國難,張寫了,讓書中的人物都投身抗日,並且為國捐軀。這樣的安排一來為宣傳抗日,二來是為了不會再有續集的續集。

雖然張恨水最暢銷的書是,但他最喜歡的卻是和。他曾對子女說:“寫得併不太好,你去看和吧。讀一遍不行,要一口氣讀三遍,然後再來問我。”兒子張伍的戀人第一次上門,張對未來兒媳說:“你看過嗎?並沒有什麼好看的。如果有興趣,請你去看這兩部書。” 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北平新聞界差不多主要的報刊都在連載張恨水的小說。到三十年代,當時全國最重要的兩家報刊——上海的《申報》和《新聞報》,都在連載他的小說。 民國年間,曾有不法書商盜用張恨水的名字,攢出了一百多部偽書,在市面上銷售,讀者一時無法分辨真偽,亦非常熱銷。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