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細說民國大文人:那些文學大師們

第35章 三、張恨水

張恨水出生在武將之家,其祖父曾經做過參將,武功非常好,十幾歲時就能舉起百斤巨石。祖父還有一手筷子夾蒼蠅的絕活,挾住了之後,蒼蠅並未被挾爛,而是翅膀折斷。張兒時曾目睹祖父施展此絕活,並將其寫入了小說。 張恨水的父親張鈺也會武功,他在江西新淦縣三湖鎮任職時,曾制止了一起因婚事引發的兩個村子間的大規模毆鬥。當時兩個村子凡16歲以上的男子全部出動,連老人和女人都參與其中,上千人揮舞大刀、長矛、棍棒等,對峙著。張鈺帶領一隊稅警趕到現場,他策馬衝入人群,揮動長矛,連挑十幾個稻草人,次次直中草人前心。隨即,他又向眾人展示了百發百中的槍法。村人攝於他超群的武藝,在他的勸說下,漸漸散去。父親的這段傳奇經歷,後來也被張恨水寫入小說。

張恨水記憶力極強,過目不忘。先生讓他背書,他總是很快就能背出來。先生逐漸增加背誦量,他也能迅速背誦下來。鄉人傳言張恨水過目不忘,母親並不相信。一天,她將張恨水叫來,找了一本張沒有讀過的書,順手拿起納鞋底的錐子,使勁紮下去,一下紮透半本,讓張背完被錐子扎到的書頁。第二天早上,張竟一口氣將半本書全部背出,全家人驚詫不已。 十歲時,張恨水隨父親坐船去新城縣赴任。在船上,張從本家四叔那兒發現一本《殘唐演義》,如獲至寶,看得如痴如醉。到新城後,張進入私塾讀書。私塾先生喜歡看,常常把放在書桌上。每次先生不在,張就過去偷看幾頁。他對《三國》很是著迷,希望能自己擁有一本。從此,他便開始攢零花錢,偷偷買小說看。

父親反對張恨水看小說這種“閒書”,張便將小說藏在箱子裡。等到夜深人靜,家人都已經睡熟,他才悄悄取出書,放下帳子,將一個小凳子放在枕邊,在凳子上點上一支蠟燭,津津有味地痴讀起來。 張恨水看小說,不僅看正文,也看批註,不僅看內容,也看書評。在他看來,這些旁人讀來有些枯燥的文字,妙處實不亞於小說本身。他從裡面“懂了許多典故”,又“領悟了許多作文之法”;例如,“形容一個很健美的女子,我知道'荷粉露垂,杏花煙潤',是絕好的筆法”。 少年張恨水讀《聊齋》後,對書生獨自焚香挑燈夜讀,引來美貌狐女女鬼的故事很是癡迷。他在一個戲台的側面要了一個看戲的包廂,做成一個小書房,用小銅爐焚上一爐香,挑燈夜讀。為了不讓人打攪,他上樓後,還特意讓人撤去了梯子。當然,這天晚上,他什麼也沒有等到。

張恨水常將讀來的故事講給弟妹們或鄰家的孩子們聽,中間加上自己的想像和誇張,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慢慢地,他不滿足於書上的故事,開始自己杜撰。 13歲時,張恨水寫了他生平第一部小說,並為小說配了插圖,為了突出英雄的厲害,他將打虎的銅錘畫得很大,老虎畫得很小,結果引來弟妹們一陣嘲笑,說他畫的老虎實在像條狗。 為張恨水所特別推崇,他認為不著一“貶”,卻通篇充滿了諷刺。他又從《小說月報》上讀到了許多林紓翻譯的歐美小說,對歐美小說中的心理描寫、景物描寫,尤其是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描寫手法,非常喜歡。他還認真讀了一部詞章小說《花月痕》,對這部小說中的詩、詞、曲很是讚賞,在這部小說的啟發下,日後他創造了特有的“九字回目”。

張恨水認為中國章回體小說有三個缺點,一是缺少心理描寫,有一些,但還不夠;二是缺少景物描寫,中的“三顧茅廬”關於雪景的描寫還不錯;三是缺少細節描寫。日後他在創作時作了改革。 張恨水原本想去日本留學,但1912年秋父親患病去世後,家中經濟來源中斷,他只能中途輟學,隨母親返回原籍安徽潛山。第二年,張考入孫中山所辦的蘇州“蒙藏墾殖學校”。在蘇州上學期間,他寫了兩篇短篇小說《舊新娘》(文言)、《梅花劫》(白話),並向《小說月報》投稿。他的短篇小說受到主編惲鐵憔的讚許,可惜沒能刊出。 1913年9月,“二次革命”失敗,學校被解散。張恨水又一次失學,返回故鄉。不久他到了漢口,隨親戚加入一個文明戲劇團,開始只是寫寫說明書,後來便上台表演,演過裡邊的一個生角,還演過《賣油郎與花魁女》裡的賣油郎。這次演員經歷給他的創作起了很大的幫助,他說:“當我描寫一個人不容易著筆的時候,我便自己對鏡子演戲給自己看,往往能解決一個困難的問題。”

張恨水從文明戲劇團回到家鄉,遭到家鄉人的白眼。因為他每次回家,都是窮困潦倒走投無路的時候,而且他不事生產,還當過戲子,所以鄉鄰都叫他“大包衣”(包衣為胎盤,時人認為包衣無用,只能扔掉)。這時,張在文明戲劇團時認識的朋友郝耕仁寫信給他,說想學習中的老殘,到處遊歷,邀張同行,說明費用由他承擔。張欣然前往,二人在安慶會合,化裝成藥商,準備一起徒步,經江蘇、山東去北京。 他們走到揚州邵伯鎮時,準備找個旅店休息。旅店老闆發現他們不是藥商,樣子奇怪,要求他們找鋪保才讓他們住店。郝耕仁到鎮上的西藥店去找鋪保,西藥店的經理告訴他:“前方正在發生戰事,軍閥混戰,你們很容易被人家當作探子抓起來,我勸你們還是趕快回去,不要再走了,否則有生命危險。”二人只好賣掉藥品換得回程路費,打道而回。這一次遊歷讓張恨水了解了當時中國社會的生活狀況。

“五四”運動的爆發給了張恨水“很大的刺激”。他決定去北京,計劃先在北大旁聽,再轉為一名正式學生。但由於他無法維持生活,到北京後,不得不先找家報館工作,維持生計。但只做一份工作工資菲薄,他只能同時兼著兩份報紙的工作,才能養活自己,“這樣,決不讓我有時間再去讀書了”從此,張恨水成為一名報人,開始了他長達一生的寫作生涯。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