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古代的中醫·七大名醫傳奇

第20章 範尊師是誰

范老師是宋代范仲淹的後代,范老師自己的名字叫範圓曦,是位道人,“尊師”是道教中的尊稱,這位範尊師的地位不得了,為什麼呢?這要從他的老師說起。 大家都知道全真派吧,當年王重陽在山東傳道,收了七個弟子,稱“全真七子”,他們分別是:丹陽子馬鈺、長真子譚處瑞、長生子劉處玄、長春子丘處機、玉陽子王處一、廣寧子郝大通、清靜散人孫不二。 其中廣寧子郝大通,號太古真人,郝大通後來創立了華山派,這位範圓曦就是郝大通的大弟子,是道教的一位傑出人物,號普照真人,在李東垣來的時候他正負責主持山東的道教事宜,其人“言議宏深,胸懷灑落,飄飄然非塵土中人”,當時的文人都喜歡到他那裡做客,一來是尊敬范仲淹,二來是聽聽高人論道,提高自己的修養。

這裡面我們要順便糾正一個醫史文獻中的錯誤,這個錯誤是因為繁體字和簡化字的翻印而造成的。 我們在看全真教的資料的時候總是覺得很神秘,這幫高手一會兒在泰山開會,一會兒在華山,一會兒在崑崙山,要說這泰山和華山還有可能,這崑崙山可就遠了點兒了,這麼來回一跑,時間可就都耽誤在路上了,難道他們真的沒事兒就去趟西域的崑崙山開會? (武俠小說也跟著起哄,只當他們是坐飛機去的了。) 實際上,古代文獻裡記載的全真派的一個主要修煉場所是山東境內的昆嵛山,該山被稱為“海上仙山之祖”,在現在的威海附近吧,傳說麻姑在此昇仙,王重陽在昆嵛山開闢煙霞洞,帶領弟子修煉,後來丘處機也在昆嵛山修煉很久,郝大通不但在此修道,還是在昆嵛山授徒的,估計是使用簡化字的時候,大家看這個昆嵛山的“嵛”字和崑崙山“崙”字的繁體字“崙”字很像,看走了眼了,就以為是崑崙山了,結果現在翻開李東垣的書,但凡提到人家範尊師的地方,都寫個崑崙範尊師,我自己以前就特奇怪,這位先生跟崑崙有什麼關係呢?

原來,人家正確的稱呼應該是:昆嵛山普照真人范尊師。 其他簡體版的文獻也一樣,包括道教文獻裡的,武俠小說裡(或者武俠小說例外,它是希望越遠越好,天山才好呢),好多都寫成了崑崙山。 這回您明白了,全真教今天在泰山開會,說下週的會議改在昆嵛山開,這是比較靠譜的,如果說下週改在崑崙山開了,得,大家回頭施展法術吧,誰能飛去誰去。 那麼,為什麼大家這麼尊敬范仲淹呢?因為范仲淹是一位不世出的賢人,是當年所有知識分子的榜樣。 范仲淹的事蹟大家都了解,做官做到了副總理的位置,政績還是很卓著的,在國家無人的時候又被當作武將使用,派到西部的邊關駐防,居然威懾得外族不敢入侵,使得邊境平安若干年。這種能力已經夠讓各路學子們羨慕的了,他還順手在岳陽樓寫下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樣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句子,讓所有聽了的學子都自嘆境界不如,鼻孔噴血。

現在的人已經不了解了,范仲淹在過去讀書人的心目中的地位到底有多高,那簡直是超級偶像啊! 但是有此政績,有此學問的人歷代也不少,為什麼單單這位范仲淹在讀書人中的地位這麼高呢? 這要從范仲淹的修為談起。 范仲淹之所以成為儒者心目中的典範,主要是因為他的清修苦節。 他做了幾乎是副宰相的大官,工資應該是不少了,但是他家裡卻窮的一塌糊塗,四個兒子只有一條像樣的褲子,誰有事兒的時候出去穿,沒有什麼事就在家裡穿破的。 您該覺得這是胡說八道了,世界上哪有這樣的事啊,他的工資都哪兒去了? 都施捨給需要幫助的人了。 別人說他是“忠義滿朝廷”,就是這個意思,他見到讀書人窮困沒有錢了,就幫助人家,見到誰家喪葬嫁娶困難了,也幫助人家。

還買了田地千畝,把家族的人都聚集起來,將地交給家族的族長管理,田地的收入就供給這些家的老人啊,讀書人啊等等,古人對家族是非常重視的,一個人如果能夠使家族繁榮興旺,那是儒者們津津樂道的事情啊,是大事,是要記功德的。這跟現在不一樣,現在都是一家三口為單位了。 范仲淹還建了給學子們學習的地方,我的印像中好像在蘇州就建立了文廟,蘇州的同學幫著考證一下,是否正確。 總之淨干好事了,凡是忠義之事,聽說了,沒有不做的。 自己卻廉潔操守,不收回扣,不貪污,不亂花公家一分錢。 有了這樣的員工,他的老闆皇上大人一定晚上在被窩裡偷著樂。 歷史上的評價是,范仲淹在朝廷一出現,搞得其他朝臣們誰都不好意思奢靡了,風氣為之一振。

文的可以了吧,武的更加厲害,北宋人才緊缺,邊關告急,把范仲淹給派了過去當大元帥,范仲淹治軍有條,西夏不敢來犯,在范仲淹去世後,邊關人們焚香痛哭,連敵人那邊都給點香跪拜,以示敬重。 這就是德行的力量啊! 但是在他去世的時候,家裡窮得連買棺材的錢都沒有,四個兒子居然無錢為他舉辦葬禮。最後棺材是大家湊錢買的。 其清廉若此! ! !千古無人出其右。 我們現在給范仲淹的評價是: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 但是,我知道,范仲淹心中想做好的只是:一個儒者。 所以他以無懈可擊的品行,成為了讀書人心目中的超級偶像。 過去有人評價,歷史上能夠以自己的德行佑護子孫千年的只有那麼兩個人,一個是孔子,一個就是范仲淹。

什麼意思?就是說,他的後代,一提自己的祖先,大家都禮敬,都客氣,都給面子,還有可能給提供生活來源的,就只有這兩個人能夠做到。 比如孔家的後代,歷代皇上等各級人物都尊重著呢,范仲淹的後代呢?因為現在學儒的少了,所以大家不了解,在過去,儒生們如果誰和范仲淹的後代有交往,那是榮幸的事情呢,寫本書絕對是要請人家來給寫個序的,就是給寫句話,大家也都覺得臉上有光。 那麼,您該問了,說了這麼多,這范仲淹到底和中醫有什麼關係啊? 有,而且關係還很大。 因為范仲淹說了一句功德無量的話:不為良相,則為良醫。 這話有多種版本,還有:“不為良相,願為良醫”;“不為良相,必為良醫”兩種。 這是范仲淹在青年讀書的時代,還沒當官的時候,有一次到廟裡燒香禱告,對神仙所發的自己的誓言,意思是我范仲淹一生只為老百姓做事,對百姓好的我就做,讓我當官,我就當個好的官,如果不讓我當官,那就一定讓我做個好的醫生,也是為老百姓解除痛苦。

這不是一句普通的話,大家切勿等閒看過。 這話裡麵包含了極其堅定的信念。 此語與佛教中地藏王菩薩所發的大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具有相似的感召力。 過去做醫生的地位並不高,都混到與算命打卦的基本是同一個份兒上了,一個讀書人,眼巴巴地期待著功名呢,一朝落第,心里特承受不了,跳樓的心都有了。 那個時候還沒有“一個高考,兩種選擇”這樣的話,只有“除了登科,還是登科”這樣的思路。 所以有人考了一輩子,有人放棄了,給大官當個狗頭軍師幕僚什麼的,有人回家種地去了,當然,還有的直接就瘋了。 在這個時候,范仲淹的這句話起了作用,我們已經無法統計歷史上到底有多少醫生是因為落第後,在這句話的啟發下走上了從醫的道路的。

但是至少,在從醫後以這句話作為自己的心理安慰的,幾乎百分之九十九吧。 我看過了那麼多的古代醫書,幾乎大部分書的序言裡,別人在介紹的時候都要寫上:“昔範文正公(就是范仲淹)曾言:不為良相,願為良醫”這樣的話,有的書好幾個人寫序,每個人都把這話說一遍。 可見此話影響之深!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