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間諜王·戴笠與中國特工

第182章 隕落

1989年春,在戴笠的飛機於南京郊外墜毀43年後,幾百個他生前的情報特工員在台北集會,成立了一個“三十七聯誼會”(即3月17號)。為了名符其實地紀念他們的上司,他們宣布這個聯誼會的目的是形成一個同盟來“打擊反革命勢力”。聯誼會的所有成員都有治安背景,他們被前台灣情報主任葉翔之召集起來,而後者的領導是曾任戴將軍總督察官的喬家才。 於是,晚年戴笠的形象包含了兩個截然相反的方面。對於中國大陸的共產黨人,他完全是一個邪惡的象徵,魔鬼的化身。而起碼對於在台灣的一些國民黨人來說,他一直是個英雄人物:這位“間諜王”也許把中國從最兇惡的敵人那裡拯救了出來。或許,不把戴笠從這兩個極端來看倒能更好地表現他的複雜性。不過,在本書接近尾聲時,一位中國朋友不帶傾向地問:“最終,他到底是壞人還是個好人?”

像戴笠這樣一個模糊不清的異種是無法用如此簡單的方法來概括的。他曾一度是法西斯恐怖的象徵,現代警察國家的化身,嚴格的儒家理想的執行者;在他永不休止的夢想中,他是傳說中的中世紀那些在王朝頹落時應運而生的戰略家們的一個雄心勃勃的繼承人。在所有這些形像下面,戴笠在很大程度上是他所處的複雜時代的產物,身居傳統與現代政治鬥爭的頂峰,堅信自己生必逢時,但終究難以擺脫命運的叵測無常。 想到戴笠對諸葛亮這個中最核心而且最曖昧的人物的崇拜,人們不禁會想起孔明在公元234年去世時,對自己在亂世之中畢生致力於平息反漢叛亂的反思。 “萬事皆由天意”,眼看北斗之中的一星搖搖欲墜,諸葛亮無可奈何地嘆道:“吾本欲竭忠盡力,恢復中原,重興漢室,奈天意如此。”孔明的魔力此刻已無法挽救他,隨著他將星的隕落,周圍的魏兵鼓譟不止,這位臥龍逝於軍帳之中。 6個世紀之後,詩人杜甫寫道:“長星昨夜墜前營,訃報先生此日傾。”諸葛亮終年54歲,而戴笠死時49歲。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