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間諜王·戴笠與中國特工

第42章 復興社的十三太保

中華民族復興社,簡稱復興社,是中國國民黨內部的一個軍事特務組織,核心人物多畢業於黃埔軍校,強調“一個主義、一個政黨、一個領袖”,推行對領袖蔣中正的個人崇拜,加強蔣中正嫡係對軍隊軍官的思想控制。 復興社1932年3月1日成立於南京,社長為蔣中正親自擔任,下設幹事會和監察委員會。幹事會的主要成員有賀衷寒、桂永清、肖贊育、滕傑、康澤、戴笠、鄭介民等十三人,號稱“十三太保”。復興社的外圍組織有以黃埔軍校學員為主的“革命軍人同志會”,以潘佑強為書記,以及以其他學校學員為主的“革命青年同志會”,以康澤為書記。復興社設有行動組織“別動總隊”,由康澤負責。 復興社成立之初,主要活動包括開設由戴笠和鄭介民負責的特務培訓班、孫常鈞負責的憲警訓練班、劉健群主持的軍委會政訓班等,培養嫡系力量。復興社還以軍委會政訓處為總機關,通過各部隊政訓體系實施監軍,並通過在各省開設的國民軍事訓練委員會,對高中以上的學生進行軍訓。

1932年其核心成員賀衷寒等人又自組力行社。 復興社成立後不久,便與CC派發生矛盾,被迫退出文化教育領域,解散中國文化學會。此後,復興社的活動歸併為三個系統:賀衷寒的政訓系統、康澤的別動總隊,以及戴笠的特務處(後發展成為軍統)。 1938年復興社宣布解散,其成員大部加入新成立的三民主義青年團。 1932年蔣介石授意其心腹、黃埔軍校畢業生賀衷寒、鄧文儀、康澤、桂永清等人成立特務組織“中華民族復興社”,由蔣介石核定乾事十三人為該組織骨幹,被稱為“十三太保”。人員有:劉健群、賀衷寒、鄧文儀、康澤、桂永清、酆悌、鄭介民、曾擴情、梁幹喬、肖贊育、滕傑、戴笠、胡宗南。 1932年3月1日,復興社在南京秘密成立。大會選出賀衷寒、酆悌、騰傑、周復、康澤、桂永清、潘佑強、鄭介民、邱開基等九人為中央幹事。會後,蔣介石又指定賀衷寒、酆悌、騰傑三人為常務幹事,騰傑為書記,轄組織、宣傳、訓練、特務四個處。內中,具有實力和名望的特務頭目共有十五人。他們以封建社會的“太保”自居,故稱復興社十五太保。他們是:

大太保賀衷寒,湖南嶽陽人,黃埔一期生。號稱復興社四大台柱之一。他除了有較深的資歷外,還具有較深的理論修養和狂熱情緒。 二太保鄧文儀,湖南醴陵人,黃埔一期生。在意識形態領域為蔣介石拼命鼓譟,瘋狂宣傳法西斯主義,是一個十足的擁蔣狂和反共狂。 三太保劉健群,原籍江西吉安,先世以避亂進入貴州,定居遵義。他能說會寫,也很會活動,但不是黃埔生。 四太保康澤,四川安岳縣人,黃埔三期生。一生主要從事宣傳、特務工作,曾參與籌建復興社、別動隊和三青團。 五太保胡宗南,浙江鎮海縣人,黃埔一期生。他在黃埔學生中保持著幾個第一:第一個跨入將軍行列;第一個當軍長;第一個當戰區司令官;第一個晉升上將。 六太保桂永清,江西貴溪人,黃埔一期生。任復興社訓練處長,鼓吹:“德國出了一個希特勒,使德國復興;中國有了我們的蔣校長,只要大家一致擁護,中國必可複興。”

七太保鄭介民,廣東文昌縣人,黃埔二期生。從事特務工作20餘年,戴笠死後,他任軍統局代局長和保密局局長,顯赫一時。 八太保潘佑強,湖南湘鄉縣人,黃埔一期生。曾任復興社中央幹事和作為複興社外圍組織的“革命軍人同志會”中央幹事兼書記。他牢牢記住復興社的宗旨“內求統一,外抗強權,擁護領袖,收復失地”,一言一行都要對照一番。他把蔣介石奉若神明,除了蔣,他誰都瞧不起,在復興社里幾乎與所有的人都有矛盾。 九太保葛武,浙江浦江縣人,黃埔二期生。復興社組建時,有人曾建議效仿意大利法西斯“黑衫黨”,在中國組織一個“藍衣社”。對此,蔣介石未置可否。葛便認為領袖默認了這個計劃,於是,便主張把復興社改名為藍衣社,成員一律著藍衣服。後來這個計劃沒有得到推行,但葛卻從此穿上了藍衣服,一年四季一身藍。

十太保梁幹喬,廣東梅縣人,黃埔一期生。他早年曾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又投靠蔣介石,以研究反共政策而著名。 十一太保蕭贊育,湖南邵陽人,黃埔一期生。他個性突出,辦事沉穩,有“一味生薑”的雅號。他深得蔣的信任。但他安於現狀,樂於讀書做學問,不願捲入國民黨內各派之間的鬥爭。 十二太保曾擴情,四川威遠縣人,黃埔一期高材生。任國民黨四屆中央執委、國民黨四川省黨部中將主任。 十三太保騰傑,江蘇阜寧縣人,黃埔四期生。他外表上溫文爾雅,實際上是一個狂熱的法西斯信徒,擔任過復興社的首任書記和國民黨其他黨政軍要職30餘個。 十四太保酆悌,湖南湘陰人,黃埔一期生。 十五太保杜心如,湖南湘鄉人,黃埔一期生。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