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劉邦發跡史·神一樣的無賴

第53章 用人如器

總結劉邦的一生,其成功之處在於能用人。 知人善任。中國有句俗話,謂之“物盡其用,人盡其才”。要實現“盡其用”、“盡其才”,關鍵在於把物放在適當的地方,把人擺在適當的崗位。知人善任的重點在於知人,然後就是善任。 知人、知己、知彼,其中知己意味著人應該有自知之明,人聰明的地方就是有自知之明。這對很多人來說確實比較難。而劉邦恰恰是一個非常有自知之明的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一個帝王最重要的能力是如何調動將士們的積極性,他很清楚他們都有什麼樣的能耐,並且知道該把它放在什麼位置上最為適合,並且可以最大限度地、充分地發揮自己的積極性和作用。知人善任,這個根本道理,劉邦把它運用得非常好,這就是劉邦他為什麼會成就這樣一個漢朝集團。

孔子有這樣一句話,“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意思就是以道德教化來治理政事,就會像北極星那樣,自己居於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會環繞在它的周圍。在茫茫蒼穹中,或許北極星不是最明亮的,但它永遠指向北方,指向思想與靈魂前進的地方。北極星是永遠不動的,而北斗七星永遠都圍繞著北極星運動。不難看出在大漢的革命軍隊中,劉邦就是那個亙古不變的北極星。而蕭何、張良、韓信、陳平、等這些人就是北斗七星,劉邦一直在領導著他們的方向。 這就是劉邦為什麼可以取得成功的很重要原因。 選人不拘一格,用人用其所長。這是古今中外成功的用人之道。用人最忌按框框、槓槓取才,有的人學識很高,由於不知變通,辦事卻很低能。有的人經歷很豐富,由於悟性太差,始終沒有長進。重用這種人,就可能誤事。成功的帝王取才,首重能力,絕不存世俗偏見。所以,他們手下總是人才濟濟。古代明君不拘一格選用人才,就是敢於打破門第、學歷觀念。許多明智的帝王深深知道,有許多人才出自普通百姓家裡,出自社會最底層。因此,他們積極到民間尋找人才,打破門第觀念選用人才,如:五帝時期的帝舜是一個瞎子的兒子,商朝的伊尹是一個燒飯的奴隸,傅悅是一個砸夯的奴隸,成吉思汗手下有許多大將都是奴隸出身,北魏孝文帝的大將趙黑也是奴隸出身……

在劉邦這支革命的隊伍中,張良是貴族,陳平是遊士,蕭何是縣吏,樊噲是狗屠,灌嬰是布販,婁敬是車夫,彭越是強盜,周勃是吹鼓手,韓信是待業青年。可以說是他們是處於社會的各個階層,了解社會的各個層面。什麼人都有,可謂是一個雜牌軍。但劉邦要求的是,所有的人才都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 劉邦的隊伍裡有很多人都是從項羽營帳裡來的,劉邦盡釋前嫌的大度程度大得讓人不可理解,大得超出了一般人的理解就成了“偉”。最根本的問題,劉邦抓大放小、不拘小節。招降納叛,盡釋前嫌,是氣度,是用人之道,不是用人之術。 大海之所以這麼寬廣,是因為大海不僅容納了江河湖泊帶給它的水源,同時還接納了江河湖泊帶給它的泥沙和雜質。劉邦軍隊之所以強大,就是因為他海納百川的胸襟。劉邦之強大正在與劉邦不僅接納了人的優點,同時還接納了人的缺點。

曾經在項羽麾下的人,都簇擁在劉邦的身邊,就因為劉邦寬宏大量,一視同仁。比如,韓信、陳平。韓信原本是項羽手下的人,韓信有才,但項羽看不起韓信,他在項羽手下不能發揮其真正的作用,所以就投奔了劉邦。陳平原來投奔了魏王,後來又轉入項羽手下做謀士。陳平得不到項羽重視,鬱鬱不得志,直到上天安排他在鴻門宴上見到了劉邦。良禽擇木而棲,此後,才華橫溢的他從項羽的軍中逃了出來,經魏無知推薦,投靠了劉邦。兩人縱論天下大事,十分投機。劉邦破例任陳平為都尉,留在身邊做參乘(陪他出行,為他駕馭馬車的官員),並命他監護三軍將校。 有句名諺說:“一兩重的坦誠,勝過一噸重的聰明。”人才,最需要的得到的是尊重。世界上任何一個人在人際交往中,都希望對方對自己坦誠相待,而不是信口雌黃或口蜜腹劍。重視人才最重要的是尊重和信任,如果你要尊重這些人才,唯一的辦法就是以誠相待。

當然,劉邦就有這個優點。張良、韓信、陳平這些人,有問題便跟劉邦談,劉邦全部都是如實地解決,哪怕這樣解決會讓自己下不來台。 張良在鴻門宴之前得到消息,說項羽要派兵來剿滅劉邦,張良曾問劉邦,以自己的實力,是否打得過項羽。劉邦如實回答“固不如也”。後來,韓信到劉邦軍中來,也問了這樣的問題,說大王你的能力、魅力比得過項羽嗎?劉邦沉默了許久,最後還是坦誠相告,“固不如也”。 這些人能夠為劉邦出謀劃策,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劉邦做每件事情都是如實相告,絕不隱瞞。信任對方,尊重對方,就會得到對方同樣的回報,同樣的信任和尊重,這樣一來他們就會盡心盡力地幫劉邦出謀劃策。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這是中國傳統的信任方式,也是自古以來為人稱道的一條原則。在革命中最忌諱懷疑別人,劉邦就有這個魄力,一旦決定用某人,絕不懷疑,放手使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陳平。陳平從項羽的軍中投靠劉邦以後,得到劉邦的信任,這讓很多劉邦的老部下不滿意:我們跟著劉邦跟那麼長時間,建功立業,出生入死,也不過就混到現在這個位置,陳平這個小子一來,就給他那麼高的職務。所以就有人去到劉邦那裡說陳平的壞話。他們紛紛說他品行不端,貪圖賄賂,也就是後人有時提起的“昧金”、“盜嫂”,認為這種人不能信任重用。

劉邦經不住眾人再三詆毀陳平,便也心生疑團,召陳平來質問道:“聽說你原來是幫助魏王的,後來離開魏王去幫助楚霸王,現在又來幫助我,這怎麼不讓別人懷疑你的信義呢?” 陳平不緊不慢地回答道:“同樣一件有用的東西,在不同的人手裡作用就不同了。我侍奉魏王,魏王不能用我,我離開他去幫助楚霸王,霸王也不信任我,所以我才來歸附大王。我雖然還是我,但用我的人可不一樣了。我久慕大王善於用人,所以才不遠千里來投奔大王。我什麼也沒帶,來到這兒,所以什麼都沒有,才接受了人家的禮物。沒有錢,我就生活不了,也就辦不了事。如果大王聽信讒言,不起用我,那麼,我收下的那些禮物還沒有動用,我可以全部交出來,請大王給我一條生路,讓我辭職回家,老死故鄉。”

寥寥數語,道明了各方的政治優劣,話中有話。 劉邦說:“對不起。我慢待先生了,請先生繼續留在軍中。” 劉邦的疑慮頓消,對陳平倍增好感,並重重地賞賜一番,提升他為護軍中尉,專門監督諸將。從此,陳平一心一意為劉邦“六出奇計”奪取天下,成為西漢安邦定國的著名謀臣。 有了劉邦的信任,陳平終於可以施展手腳,大干一番了。之後不久,劉邦被項羽圍困,向陳平討主意,陳平說:“原來我在項羽手下當差,很了解項羽。項羽這個人出身於貴族的家庭,待人接物,都是按照貴族的那一套,平常都是恭恭敬敬、彬彬有禮,所以很講道德和禮數,而且非常看重自己身份名譽。愛惜羽毛,守護著以為萬古不變的聖潔與美麗。一根羽毛的傷痛,也可以成為逃遁努力的藉口。所以這些人都集結在項羽的麾下。這些人雖然對項羽忠心耿耿,但是項羽多疑。他的忠實部下不過幾人,只要大王拿出數万金,讓臣實施反間計,使其君臣離心,自然可破。”

於是劉邦出黃金四萬金交給陳平,讓他隨意使用,不問他的出入。陳平出重金派人到項羽軍營,散佈消息,果然項羽起了疑心。 當然,這是當時特殊情況下的一種特殊措施,表示劉邦對陳平的信任。 獎勵是對一個人才貢獻的實實在在的肯定。論功行賞又可以說是論功行封,表示評按功勞的大小,給予封賞。劉邦奪取天下以後,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獎賞這些功臣們。 劉邦論功行賞,定蕭何為首功,封他為酆侯,食邑最多。許多功臣心裡憤憤不平,私下里議論不休。他們說自己跟隨劉邦輾轉南北,身經百戰,而蕭何只不過坐在家裡發發議論,做做文字工作而已,毫無戰功,為什麼他的食邑反而比我們多呢? 劉邦聞知此事後,就對他們說:“你們知道獵人嗎?打獵的時候,追殺野獸的是獵狗,而指示行踪,放狗追獸的是人。如今諸位只是能獵獲野獸,相當於獵狗的功勞。至於蕭何,他能放出獵狗,指示追逐目標,那相當於獵人的功勞。況且你們只是一個人追隨我,多的也不過帶兩三個家里人,而蕭何卻是全族好幾十人跟隨我,這些功勞怎麼能抹殺呢?”

眾人聽罷,都無言以答。 諸侯分封完畢,接著是排位次。群臣都說:“平陽侯曹參跟隨陛下南征北戰,身受七十餘處戰傷,攻城略地,功勞最多,應排第一。” 劉邦已經壓過大家一次,重封了蕭何,對排位次的事就不好再說什麼,不過他心裡仍然認為蕭何應該排在第一位。 這時,關內侯鄂君說:“在楚漢戰爭中,陛下有好幾次都是全軍潰敗,隻身逃脫,全靠蕭何從關中派出軍隊來補充。有時,就是沒有陛下的命令,蕭何一次也派遣幾萬人,正好補充了陛下的急需。不僅是士兵,就是軍糧也全靠蕭何轉漕關中,才保證了供應。這些都是創立漢家天下流傳後世的大功勞,怎麼能把像曹參等人只是一時的戰功列在萬世之功的前面呢!依臣之見,蕭何應排第一,曹參第二。”

鄂君的這番議論,正中劉邦下懷,於是順水推舟,把蕭何排為第一,准許他穿鞋帶劍上殿,並封了蕭何的父子兄弟十多人。這樣,蕭何位列眾卿之首,被稱為“開國第一侯”。 劉邦建立漢朝以後,蕭何在政府中的地位僅次於劉邦,可謂是一人之上,萬人之下。這樣打一個比方,如果劉邦集團是一家公司的話,劉邦是董事長,蕭何就是總經理。即使劉邦給予蕭何極大的信任,但是也在暗中控制、監視著蕭何。不過劉邦控制、監視不像項羽,他總是不動聲色的,也不把“懷疑”兩字寫在臉上。 漢十二年秋,黥布造反,劉邦御駕親征,蕭何留守京城。在這個戰爭的過程中,劉邦不斷派使者回來,每回來一次就必定去見蕭何,而且傳話說皇上問蕭相國最近在幹什麼,非常關心體恤,所以蕭何很感動,盡心盡力地為劉邦的作戰作好後勤保障。

這時,一個門客跟蕭何說:“丞相覺得陛下對你怎麼樣?” 蕭何說:“皇上對我很信任,頻頻派使者來,關懷我,問我最近好不好,在幹什麼。” 門客冷笑一聲:“丞相,您離滅九族的大禍不遠了。” 蕭何不解,門客說:“你以為皇上是關心你嗎?他是不放心,所以不斷地派人回來看你在幹什麼。你自入關十幾年來一直深得民心,民眾都願意歸附於你,皇上屢次派人回來詢問近況,就是怕你在關中挑起民眾造反。你是大漢第一功臣,已經沒有可以加封的餘地了,他怎麼能夠放心你?” 蕭何說:“所言極是,那怎麼辦?” 門客說:“只有一個辦法,你自己把自己的形象搞壞,貪污腐敗是最好的辦法,讓他知道你貪圖小利、胸無大志。” 劉邦平定了黥布以後,回到了京城,發現有很多人狀告蕭何,說利用職權,低價強行購買土地。劉邦得知,果然嘲笑蕭何“小農意識”,就此放下心來。 可後來,有人向他打小報告,說蕭何有經濟問題。劉邦立刻翻臉無情,將他關進監獄,準備對其實施肉體消滅。還好蕭何平日人緣兒不錯,又早已和呂后系統打成一片,最終借助這些關係網的保護被無罪釋放,這才落了善終,免於滅族之災。 所以,劉邦的用人之術是典型的帝王之術,一方面用人不疑,另外一方面害怕功臣勢力大,功高蓋勢,搶奪帝位,總要想方設法殺掉那些跟隨自己出生入死的有功之臣。但這也非劉邦一個帝王而已。 總而言之,劉邦能夠信任人才,使用人才,充分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又暗中加以防範和控制,從而把當時天下的人才,都集結在自己的周圍,形成了一個優化組合。所以才戰勝項羽,走向勝利。劉邦認為,這是他成功之道的根本所在,應該說是有一定道理的。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