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李鴻章發跡史

第79章 第七十九節李鴻章決意歸隱

李鴻章發跡史 汪衍振 3617 2018-03-16
光緒七年(公元1881年)六月,李鴻章與駐英公使曾紀澤往來電商,決定派招商局輪船載中國貨物到英國設立貿易公司,為中國開拓西國商務之倡。 李鴻章認為中國貨物打入西歐市場有這樣幾個有利條件:一、中國地大物博,物產豐富,貨物進入外洋,肯定能獲得大利益;二、洋人貨物能從我國獲利,我們也要去佔領他們的市場,這樣才不吃虧;三、用商船養兵船。 李鴻章在所上《創設公司赴英貿易折》中這樣寫道:“泰西以商立國,商務之盛衰即國勢強弱所由判,凡有益商務者必竭全力以圖之。幾年來日本步趨泰西,亦四出通商以為利國之本。中國地大物博,商務為四洲之冠,洋人視為利藪①紛至沓來,有可以從中圖利者鮮不多方要挾,實由彼來而我不往也。即有到金山、古巴、秘魯等處者,亦僅貧民傭工,並無殷商前往,似未足以立富強盛業。現已招集殷商湊成巨款,名曰肇興公司,擬往英國倫敦貿易,為中國開拓商務之倡。”折子接著又寫道:“竊維西洋富強之策,商務與船政互相表裡,以兵船之力衛商船,必先以商船之稅養兵船,則整頓通商尤為急務。邇者各國商船爭赴中國,計每歲進出口貨價約銀二萬萬兩以外,洋商所逐什一②之利已不下數千萬兩,以十年計之,則數万萬兩,此皆中國之利有往而無來者也。故當商務未興之前,各國原可閉關自治,逮風氣大開,既不能拒之使不來,唯有自擴利源勸令華商出洋貿易,庶土貨可暢銷,洋商可少至,而中國利權亦可逐漸收回。”

李鴻章此舉,在所難免要掀起一場風波,但最終還是下旨允准。 到了年底,大清國首家駐外貿易公司——中國肇興公司,在英國倫敦的鬧市區掛匾營業。中國肇興公司匾額用中英兩國文字寫就,中文書寫者是李鴻章,英文書寫者是曾紀澤。 中國的內地貨物在倫敦露面,這不能不引起英國百姓的興趣。當地百姓一時間奔走相告,競相參觀,買貨者漸漸絡繹,生意眼見著紅火。巴西國照會總理衙門,商請增刪原訂條約,上授李鴻章為全權大臣,與巴西使臣商辦此事。 巴西使臣於是趕到天津與李鴻章商議近一個月,約終成。兩國照準。是年,記名提督丁汝昌赴英國帶船並駕船升旗遊曆法、德沿途各國後歸來,使大清國的北洋水師,在西歐各國有了一定的影響。是年,通政使司參議劉錫鴻因奏劾李鴻章“跋扈不臣,儼然帝制”,以妄言獲罪,被革職回籍,永不敘用,交由地方官嚴加看管,敗得慘不忍睹。

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二月,李鴻章老母突染重疾,不治而終,享年八十有一。李鴻章一面料理後事,一面緊急上折請丁母憂;過了兩天,李鴻章依制將直隸督篆及北洋大臣印綬交直隸藩司手中,便攜一家大小離開保定,扶靈南歸。 臨行,李鴻章保舉直隸州知州薛福成出任浙江寧紹台道,保舉許鈐身為記名道,發往福建船政局差委;另有黃惠和等一班幕僚,也都在李鴻章的密保之下,到各地任職。李鴻章決定借丁母憂這個由頭,先懇請終制,待三年期滿後,再請求終致,希望遠離名利,安享晚年。 曾紀澤改約成功這件事對李鴻章的刺激很大,儘管朝廷並沒有因此而慢待於他,但他自己已明顯地感覺到,京師的文武百官,各地的督、撫、布、按,甚或自己身邊的幕僚,以及離開官場的郭嵩燾等人,看他已大不如前了。左宗棠對他的不滿,他還能理解。左宗棠出道早,比他擔任巡撫的時間也早,但他卻先於左宗棠幾年拜相,且穩坐督首的位置達十二年之久。這些,都是構成左宗棠對他不滿的因素。但曾國荃、翁同龢、張之洞等人也對他不滿,這就頗讓他費解。曾國荃的見識比自己高嗎?翁同龢對西歐各國的了解比他透徹嗎?

李鴻章有一肚子的苦水,不能說,他也不肯說。靈柩行至半路,李鴻章才接到聖旨。 李鴻章率一家大小跪在靈前聽宣。旨曰:“內閣奉上諭:大學士直隸總督李鴻章、湖廣總督李瀚章之母,秉性淑慎,教子有方。今以疾終,深堪軫惻。朝廷優禮大臣,推恩賢母,靈柩回籍時,著沿途地方官妥為照料。到籍後賜祭一壇,以昭恩眷。欽此。” 李鴻章接旨在手,謝恩剛畢,正要起身,沒想到第二道聖旨又到。 旨曰:“內閣奉上諭:大學士直隸總督李鴻章現丁母憂,本應聽其終制,以遂孝思。唯念李鴻章久任畿疆,籌辦一切事宜,甚為繁巨。該督悉心經畫,諸臻妥協,深資倚任,且駐防直隸各營,皆其舊部,歷年督率訓練,用成勁旅。近复添練北洋水師,規模創始,未可遽易生手。各國通商事務,該督經理有年,情形尤為熟悉。朝廷再四思維,不得不權宜辦理。李鴻章著以大學士署理直隸總督,俟穿孝百日後,即行回任。際此時勢多艱,該督當以國事為重,勉抑哀思,力圖報稱,即以慰伊母教忠之志,有厚望焉。欽此。”

李鴻章含淚接過聖旨,面北連稱:“臣恭謝皇太后、皇上隆恩!”當夜,李鴻章親書《懇請終制》一折,折子第二天交由地方衙門代為拜發。李鴻章是決意歸隱了。 靈柩很快進入安徽地界,早有先期到家的李瀚章率三弟鶴章、四弟蘊章、五弟鳳章、六弟昭慶等滿門大小,全身素白敬候於路口。地方官府也遵照聖旨,派了專差於路照料。靈堂已佈置妥帖,李家遠近親戚、好友,俱從各地陸續趕來弔祭。 安徽巡撫衙門及合肥縣衙,自然不敢怠慢,都委了專差在此幫喪。李家舉哀,全省震動,李母的喪事辦得既熱鬧又隆重。靈柩進府的第十日,聖旨又到靈前。 李瀚章、李鴻章兄弟,率一門大小齊整整跪倒靈前,恭聽聖諭。旨曰:“內閣奉上諭:李鴻章奏瀝陳下情,仍懇開缺終制一折,情詞懇切,覽奏良為惻然。朝廷以孝治天下,本不忍重違所請,強人子以所難。唯念李鴻章久任畿疆,值此時勢艱難,一切措置機宜,動關全局,實非尋常疆事可比。雍正、乾隆年間,大臣如孫嘉淦、朱軾嵇、曾筠、蔣炳、於敏中等,皆奉特旨在任守制。如今如曾國藩、胡林翼,亦皆奮情起用。李鴻章唯當仰體朝廷不得已之苦衷,勉抑哀思,仍遵前旨,俟穿孝百日後,即回署任,毋得再行固辭。欽此。”

傳旨官把聖旨遞到李鴻章之手,等李鴻章面北謝恩畢,依禮來到靈前施行了三叩九拜大禮,這才轉身離去。李鴻章把聖旨照例供奉到上房堂上,一個人呆坐了半晌,卻返身走進書房,鋪上紙墨,揮筆再次寫了《再懇終制折》。 李鴻章這樣寫道:“故凡奪情起用者,非為國家屬不可少之人,即屬事勢無可如何之會,方今賴聖主威德,四彝實服,九寨清慶,固尚晏然無事也。而臣待罪畿疆,略無寸效可比前賢。數年以來,調停於中外交訌之時,經營於兵餉兩絀之際,雖君父之慈,宥過匿瑕,而不弭夫讒忌之口。雖廟堂之上,計從言聽,而不敢望之僚寀之間,積誠既不足動人,省愆宜莫如用晦。茲以縗絰之身,例應終喪,可已而不已。值此時勢,臣自揣才力,實不能於己於人,為其事而無其功,固無解於妨賢誤國之譏評,更難免於貪位忘親之咎責。若至指謫交加,既負朝廷知人之明,尤失臣母教忠之意,則臣之獲罪更大。再四籌思臣之進退,實為狼狽。與其含詬貽羞於日後,曷若瀝誠控辭於事先。惟有籲懇天恩,俯加原諒,收回成命,准開大學士署直隸總督之缺,俾得在籍終制,稍安愚拙之分,曲全母子之情。感戴皇仁,曷有既極。”

李鴻章封折之際,大哥李瀚章悄悄走了進來。李鴻章急忙起身扶大哥坐下。李瀚章眼望著李鴻章手裡的折子說道:“二弟,你是在寫謝恩折?你與大哥都是有了年紀的人。像這樣的事,讓師爺去做好了。我們把把關,潤色潤色也就是了。朝廷對你著實依賴,竟然接二連三地下旨。二弟呀,你百天一到,就回任所吧。大哥帶著他們幾個替你守孝。自古道:忠孝不能兩全。朝廷讓你盡忠,你自然就不能盡孝。” 李鴻章把折子慢慢打開,雙手遞給李瀚章道:“大哥,這是我第二次上的懇請終制折。您看一看,有沒有什麼不妥?” 李瀚章接過折子掃了兩眼,大驚道:“二弟,你又犯了執拗的老脾氣了!大清立國以來,丁憂官員能被朝廷奪情起復,是多少人夢想的事情,你怎麼能這樣辜負聖恩!”

李鴻章小聲說道:“大哥,您莫急,您慢慢聽我說。我這麼做,也是有苦衷的。” 李瀚章攔住話頭道:“二弟,你不要跟大哥講什麼急流勇退的話,大哥什麼都懂。二弟呀,你該滿足啊。你是名漢官,朝廷卻破格加恩補授你為文華殿大學士。大清立國百年,漢官入主文華殿的,你是頭一個呀!二弟,大哥知道劉錫鴻參劾你這件事,讓你受了委屈。他雖參了你十個罪款,可朝廷並沒有派大員去查實啊!這難道不足以說明朝廷對你的信任嗎?二弟呀,聽大哥的勸,見好就收吧。你才六十歲,正兒八經能幹幾年呢。乾隆五十八年狀元潘世恩,三朝元老,八十歲才休致回籍。不瞞二弟,大哥雖已六十四歲,三年期滿後,也才六十七歲,大哥還想出山好好乾他幾年呢!” 李鴻章默默地從李瀚章手裡拿過折子,長嘆一口氣說道:“大哥,各有各的難處,您就別說了。這件事,讓我再考慮考慮。”

李瀚章臨走又說道:“二弟,在外面,你是相國,大哥不過是名總督,名頭沒你大,地位也沒你高,可在家裡我卻是你大哥。大哥的話,你可無論如何都要聽。大哥現在要去外面迎客,你在屋裡歇一歇再出去吧。”李瀚章推門走了出去。 李鴻章皺著眉頭想了一會兒,又拿起折子重新封好。他把折子裝在衣袖裡,到門外叫過一名隨侍的差官,把折子遞給他說道:“煩你到縣衙走一趟,讓他們今兒就發走。” 差官雙手接過折子,答應一聲走出去。李鴻章走出屋門,來到靈前,雙膝跪倒,繼續為母親守靈。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