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在歷史的拐點上·世紀偉人鄧小平的智慧和膽識

第59章 八、小康社會的設想

1979年12月6日,鄧小平與前來中國訪問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舉行會談。 大平正芳首相對日本現代化發展戰略的製定起過重要作用。 1960年池田內閣成立時,大平擔任官房長官,當時他提出了日本未來十年的收入倍增計劃,到1970年這個計劃實現了。於是,大平對一衣帶水的鄰邦的領導人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 “中國根據自己獨立的立場提出了宏偉的現代化規劃,要把中國建設成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將來會是什麼樣的情況?整個現代化的藍圖是如何構思的?” 大平的這個問題,使鄧小平陷入了沉思。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黨中央決定一心一意搞現代化建設,但實際上達到什麼程度,步子怎麼走,心中還沒有數。大平的提問啟發了鄧小平具體思考這個問題。

他“想了一分鐘”,隨後提出一個著名的、影響中國今後幾十年發展戰略的設想。他說:我們要實現的四個現代化,是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即使到本世紀末,我們的四個現代化已經達到了某種目標,我們的國民平均收入也還是很低的。要達到第三世界中比較富裕一點的國家的水平,比如國民平均收入達到一千美金,我們也還得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行。就算達到那樣的水平,同西方來比,也還是很落後的。我只能說,中國也還是一個“小康”的狀態。 鄧小平後來多次提到這次談話,說中國式的現代化,一千美元,小康社會這些概念都是在那次談話中形成的。這樣一個重大設想的提出,看起來似乎是在一種偶然的情況下,只經過短暫的思考,其實在這背後,有著重要的認識背景,全黨經過了一個較長的認識過程,而決非出於個人一時的靈感。

1964年12月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上,由毛澤東建議、周恩來第一次提出了我國的現代化任務。但是,由於後來“階級鬥爭為綱”和十年動亂的影響,我們不可能集中精力搞現代化建設。在“左”的思想指導下,經濟建設又表現出急躁冒進的傾向,提出一些不切實際的、過高的目標和口號。 1978年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恢復了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實現了黨的工作重點轉移。黨中央和國務院召開了一系列會議,鄧小平和許多領導人發表了重要意見,深刻指出我國人口多,底子薄,基礎差,因此發展目標不可能訂得過高,實現現代化的時間也不可能太短。 鄧小平提出的小康目標,正是建立在這樣的認識基礎之上的。 實事求是,是小康目標的最大特點。這個目標只要達到第三世界比較富裕一點國家的水平,與發達國家比起來還是落後。這與過去那種看似鼓舞人心,實際上是天方夜譚式幻想的目標比起來,似乎是低調,但卻是符合中國實際的。因為這一目標規定二十年國民生產總值平均每年增長7.2%,而從前十年的發展來看,年均增長超過了9%。

沒有對國情和世界經濟狀況的深入研究和了解,沒有對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沒有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黨中央領導集體對這些問題的深思熟慮,鄧小平是不可能提出這一設想的。但同時,鄧小平作為一位戰略家的遠見卓識使他能夠從新的角度,把握歷史發展的契機,富有創造性和想像力地構思未來,這才是他能夠抓住偶然機會提出這一設想的主要原因。 經過黨中央領導集體和理論界的研究論證,1982年9月黨的十二大把鄧小平提出的小康目標定為全黨和全國人民本世紀末的奮鬥目標。 小康目標提出以後,鄧小平進一步構想中國21世紀的發展戰略,逐步形成三步發展的70年戰略目標的完整設想。 為什麼要進一步提出下世紀的發展戰略呢?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黨中央對我國實現現代化的艱鉅性和長期性有了深刻認識,認為在本世紀內還不能夠完成現代化的任務,實現的時間必須拉長,要分幾個階段。 1987年10月,黨的十三大政治報告中明確提出,中國祇有到了下個世紀中葉,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才“基本上實現現代化”。鄧小平也認識到這個問題,他在1979年12月第一次提出小康目標的那段話中,就明顯包括著這樣一個意思:本世紀末實現的小康目標,只是現代化的初步目標,是“最低的目標”。

1984年初,鄧小平視察了深圳等三個經濟特區,回京後提出進一步擴大改革開放的思想。 10月,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召開,作出了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重大決策。在鄧小平思想的指導下,中國出現了全面改革和開放的局面。也正是這一年,他總結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方針政策,系統地闡述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種種跡象表明,這一年是他思維十分活躍的一年,一幅更為完整的中國現代化建設的藍圖在形成中。 1984年4月18日,鄧小平會見英國前外交大臣杰弗裡·豪時說:同我們的大目標相比,這幾年的發展僅僅是開始。達到小康水平以後,我們還要在下世紀30年到50年內,接近發達國家水平。後來他反复提到這個設想,並逐步形成了下世紀再翻兩番,整個現代化建設分三步走的完整戰略設想。

1987年4月30日,鄧小平在會見西班牙副首相格拉時,明確了三步發展戰略目標的設想。 他是這樣表述的:從1978年底十一屆三中全會到現在將近九年的時間,算是第一步。第一步原定的目標,是在80年代翻一番,以1980年為基數,當時國民生產總值人均只有250美元,翻一番,達到500美元。第二步是到本世紀末,再翻一番,人均達到1000美元。實現這個目標意味著我們進入小康社會,把貧困的中國變成小康的中國。那時國民生產總值超過一萬億美元。雖然人均數還很低,但是綜合國力有很大增加。我們制定的目標更重要的是第三步。第三步是在下世紀用30到50年再翻兩番。目標大體上是人均達到4000美元。 一個從上世紀80年代到本世紀中葉共70年時間的我國現代化三步發展戰略設想誕生了!一個寄託一百多年來中國人的強國夢、要使中國徹底擺脫貧困、雄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宏偉戰略設想誕生了!一位外國評論家指出,中國提出70年的發展戰略,這樣長期的目標,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

年近九旬的鄧小平,為了改變中國的落後面貌,早日實現現代化的戰略目標,投入了全部的心血、精力和智慧。為了確保實現這個大目標,鄧小平又作了周密的思考,提出了許多具體指示: 要抓緊時間,保持一定的發展速度,才能保證戰略目標的實現。鄧小平認為,20年翻兩番,時間是很緊迫的,必須抓緊。否則就有落空的危險。到本世紀末的這段時間,是一個關鍵時期。我們要認清形勢,把握機遇,加快經濟發展速度,力爭幾年上一個台階。 為確保戰略目標的實現,必須做到心中有數。鄧小平說:“各個省、市都要有自己的具體規劃,做到心中有數。”他指示,國家計委要規定各省市的任務,要一個省市一個省市落實,使大家都做到心中有數。 為了確保戰略目標的實現,必須從基礎環節抓起,鄧小平強調:“農業是根本。這一點千萬不要忘記。”他要求在規劃中要確定用什麼手段來達到這個目標。比如,從增加肥料上增產多少斤,從改良種子上增產多少斤,從改進管理上增產多少斤,從搞好農田基本建設上增產多少斤,其他手段能夠增產多少斤,都要有計算。他還特別強調科學技術對農業發展的作用。他說,中國解決農業問題,要搞生物工程,投資少,見效快。 “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作用是無窮無盡的”。

為了確保戰略目標的實現,必須依靠科技和教育。鄧小平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要提倡科學,靠科學才有希望。高科技領域,中國也要在世界佔有一席之地。 鄧小平在視察南方時說,我們要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上繼續前進。資本主義發展幾百年了,我們幹社會主義才多長時間!何況我們自己還耽誤了20年。如果從建國起,用一百年時間把我國建成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那就很了不起!從現在起到下世紀中葉,將是很要緊的時期,我們要埋頭苦幹。我們肩膀上的擔子重,責任大啊! 在這裡,鄧小平再一次強烈地表達了中華民族的雄心壯志,即到下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中等水平的發達國家這一戰略目標,這是一個用“一百年”走完“幾百年”路程的偉大戰略目標。我們有了一個宏偉而符合國情的目標,我們有了團結奮鬥的基點和前進方向,我們取得了第一步的重大勝利。

中國人的世紀之夢,正在實實在在成為偉大而光輝的現實!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