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在歷史的拐點上·世紀偉人鄧小平的智慧和膽識
在歷史的拐點上·世紀偉人鄧小平的智慧和膽識

在歷史的拐點上·世紀偉人鄧小平的智慧和膽識

赵丰

  • 傳記回憶

    類別
  • 1970-01-01發表
  • 156660

    完全的
© www.hixbook.com

第1章 序鄧小平的智慧與膽略

1988年,筆者曾翻譯出版一本小冊子,《英雄和英雄崇拜——卡萊爾講演集》,當時也算得上一本暢銷書,3次印刷達到了73000冊。讀者對這本書的青睞,是我這位譯者始料末及的。看來讀者感興趣的,主要是它觸及了一個在當時還算是敏感的話題,是英雄創造歷史還是奴隸創造歷史?卡萊爾是英雄史觀的典型代表,他直言不諱的英雄崇拜,即使是在19世紀40年代表達出來的,也在140年後已開始改革開放的中國,產生了振聾發聵的反響。 “在我看來,世界的歷史,人類在這個世界上已完成的歷史,歸根結底是世界上耕耘過的偉人們的歷史。他們是人類的領袖,是傳奇式的人物,是芸芸眾生踵武前賢、竭力仿效的典範和楷模。甚至不妨說,他們是創世主。我們在世界上耳聞目睹的這一切實現了東西,不過是上天派給這個世界的偉人們的思想的外部物質結果、現實的表現和體現。可以公正地說,整個世界歷史的靈魂就是這些偉人的歷史。”

卡萊爾如是說。 筆者並不苟同卡萊爾的英雄史觀。畢竟,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沒有人民群眾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不從人民群眾中汲取營養和智慧,不把正確的理想信念轉化為人民群眾的自覺的行動,甚至違背歷史潮流和人民意願而一意孤行,再偉大的偉人也必將一事無成,再高明的謀略也終將化為孤家寡人的哀鳴。 但話又說過來,馬克思主義者不是民粹主義者,從來都不否認偉人、領袖在歷史上的巨大作用。一個沒有英雄輩出的民族,必然是沒有希望的民族。一個缺乏英明領袖的政黨,必然是沒有前途的政黨。因為,偉人、領袖畢竟是人民意願的代表、集體智慧的體現。就偉人的作用,卡萊爾說得不錯: “偉人是自身有生命力的光源,我們能挨近他便是幸福和快樂。這光源燦爛奪目,照亮了黑暗的世界。他不是一支被點燃的蠟燭,而是上天恩賜我們的天然陽光。”

由此,我們也不難理解為什麼鄧小平說“沒有毛主席我們還會在黑暗中摸索很長時間”,為什麼江澤民說“如果沒有鄧小平同志,中國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國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開放的新局面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光明前景”。 自黨的十五大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並寫進黨章以來,學習研究鄧小平理論形成高潮,有關鄧小平的理論專著、論文大量出版,可謂汗牛充棟,有關鄧小平的生平傳記亦不少見,有的甚至是很權威的。但專門講鄧小平的智慧和膽略,並且是史論結合的論著卻不多見。這正是中央社會主義學院趙豐教授這部著作的價值所在。 講一個偉人的思想,不能不談他的智慧,因為智慧是思想得以萌生的內核;講一個偉人的實踐,也不能不談他的膽略,因為膽略是實踐得以成功的魄力。作為一名鄧小平理論的長期研究者,筆者想藉此序談談對鄧小平的智慧和膽略的一孔之見,以就教於同仁。

鄧小平是智慧之人,不是小智慧,而是大智慧。所謂大智慧,從理論上講是要有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思維,就鄧小平的智慧而言,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曰破解難題,平穩轉折。 “文化大革命”是歷時十年之久的全國性動亂,對於新中國來說是一場浩劫。作為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和打壓的鄧小平,順應全黨全國人民的意願否定“文化大革命”亦在情理之中。但這場所謂的“革命”畢竟是毛澤東主席親自發動並領導的,甚至被毛澤東自詡為一生所干的兩件大事之一。如何既徹底否定“文化大革命”又維護毛澤東的威信、高舉毛澤東思想的旗幟,成了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面臨的一大難題。這的確是對鄧小平政治智慧的一個考驗。因為此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曾有過赫魯曉夫以反個人崇拜為名全盤否定斯大林而造成混亂的前車之鑑。鄧小平會不會是第二個赫魯曉夫,成了當時的一個懸念。鄧小平以高超的政治智慧,緊緊抓住什麼是毛澤東思想、要完整確切地理解毛澤東思想這個問題,通過支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大討論,使人們認識到,毛澤東思想不等於毛澤東的所有言論,更不等於毛澤東在“文化大革命”中的錯誤言論;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是實事求是,是群眾路線,毛澤東晚年的錯誤正是違背了他所倡導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只有徹底否定“文化大革命”,才是真正堅持毛澤東思想;“世世代代地用準確的完整的毛澤東思想來指導我們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現在看來,鄧小平對毛澤東晚年錯誤和毛澤東思想本身所做的這種“切割”,實在是高明之舉,妥善處理了繼承和創新的關係,既不丟老祖宗,又要說老祖宗沒有說過的新話,由此開啟了當代中國改革開放新的歷史進軍。

二曰求同存異,舉重若輕。改革開放的中國,面臨著許多兩難性的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就是其中之一。祖國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中國人民包括台灣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僑胞的共同願望。問題是用什麼方式來實現?在這個問題上,鄧小平說:“實現國家統一是民族的願望,一百年不統一,一千年也要統一的。怎麼解決這個問題,我看只有實行'一個國家,兩種制度'。”所謂“一國兩制”,就是在祖國統一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同時在台灣、香港、澳門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長期不變。 “一國兩制”既體現了實現祖國統一、維護國家主權的原則性,又充分考慮台灣、香港、澳門的歷史和現實,體現了高度的靈活性,是鄧小平政治智慧的又一結晶。當今世界並不太平,許多長期懸而未決的國家間、民族間的爭端引起的矛盾和衝突此起彼伏,很不利於世界的和平和穩定。 “一國兩制”的構想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經驗,即尋找各方都能接受的合情合理的方式方法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用鄧小平的話說,“不只對第三世界,而且對全人類都具有長遠意義。這是一個具有創造性的傑作。”

三曰韜光養晦,有所作為。上個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蘇聯東歐發生劇變,相當一批社會主義國家的共產黨喪失政權,甚至國家分裂,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進入低潮。我們中國也由於國內政治風波而遭受西方國家製裁。面對這樣的局面,一些人悲觀失望,哀嘆紅旗能打多久。也有人情緒亢奮,主張中國挑旗硬幹。鄧小平又一次顯示出了他卓越的政治智慧,提出了韜光養晦、有所作為的謀略。首先是冷靜觀察,善於守拙。不能把形勢看得一片漆黑,總是有可利用的矛盾。世界將向多極化方向發展,中國不要貶低自己,怎麼樣也算一極。其次是穩住陣腳,埋頭實幹。不要驚慌失措,首先是中國自己不要亂,認真地真正地把改革開放搞下去。中國祇要這樣搞下去,旗幟不倒,就會有很大影響,社會主義在世界將始終站得住。再次是沉著應付,有所作為。我們不著急,也不悲觀,泰然處之。 “第三世界希望中國當頭,但是我們千萬不要當頭,這是一個根本國策。”不當頭,又要有作為,積極推動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那之後的二十年,黨中央正是堅持鄧小平韜光養晦、有所作為的謀略,在“捧殺”面前不上當,在重大利益上不讓步,實現經濟上的長足發展,使我國國際地位不斷提升,展示社會主義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形象。

鄧小平是有膽略之人,不是小膽略,而是大膽略。所謂大膽略,從理論上講無非是堅定性、開創性、穩固性,就鄧小平的膽略而言,也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曰綿里藏針,柔中有剛。鄧小平一生多坎坷,三落三起。先是在江西蘇區因支持毛澤東而受迫害,再就是在“文化大革命”初期作為全國第二號“走資派”被打倒,後又因所謂“翻案風”再次遭貶黜。儘管有如此之多的磨難,但他矢志不渝,不改初衷,總能東山再起。他有過委曲求全的時候,也曾服輸認錯,但這不過是一種鬥爭策略。正如西方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盧卡奇所說,“被驅逐出黨意味著再也不能積極參加反法西斯主義的鬥爭。我寫了自我批評,作為參加這種鬥爭的'入場券'”。鄧小平之所以這樣做,既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膽略,認准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正確的,以一種堅韌毅力頑強地堅持下去,終成正果。難怪毛澤東也拿他沒辦法,嘆息一聲:說不翻案,靠不住呀!正是鄧小平有這樣的膽略,使他成了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的領班人、核心,帶領全黨果斷地進行撥亂反正,把黨和國家引向了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光明道路。

二曰思想解放,敢試敢闖。說到鄧小平的膽略,最大的還是思想解放。他曾說:“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在改革開放的每個關鍵時刻,在碰到種種思想障礙干擾之時,他都高舉解放思想的旗幟,以一個又一個震撼人心的創新性論斷,突破一個又一個理論和實踐禁區,不斷開闢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境界。長期以來,資本主義搞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搞計劃經濟,已經是馬克思主義的定論。而鄧小平硬是切割了資本主義與市場經濟的必然聯繫,提出“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指明了前進方向。曾幾何時,我國農村走集體化道路、建立人民公社是毛澤東的傑作。而鄧小平頂住“單幹風回潮”的壓力,堅決支持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廢除人民公社,調動廣大農民種田積極性,一舉解決長期困擾我們的農村溫飽問題。不必諱言,共產黨人要同傳統所有製實行徹底決裂,社會主義就是實行公有製,僱工剝削搞私有經濟就是資本主義,這似乎天經地義的真理。而鄧小平堅持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果斷支持發展個體經濟、私營經濟,打破了公有製經濟一統天下的格局,使我國社會的所有製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凡此種種,不一而論。無論哪一個動作,對傳統的社會主義觀念都是顛覆性的。如果沒有鄧小平的膽略,誰敢這樣做? !

三曰心有定力,扭住不放。鄧小平的膽略,不光是破,也有守。就是說,做對了的事情,已被實踐證明是正確的決策,要排除各種干擾,頂住各方壓力,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不能有絲毫的動搖。為此,他提出了“不爭論”,並且視之為自己的一個發明。儘管對很多問題都會有不同的看法,對不爭論本身也有爭論,但其寓意是深刻的。很多問題不是理論上能爭論清楚的,特別是在受傳統的僵化觀念束縛的情況下,“一爭論就複雜了,把時間都爭掉了,什麼也乾不成。不爭論,大膽地試,大膽地闖。”拿事實來說話,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相信後人比我們聰明,比我們有辦法。今天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其中,特別重要的是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他說:“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只有堅持這條路線,人民才會相信你,擁護你。誰要改變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老百姓不答應,誰就會被打倒。”“即使沒有新的主意也可以,就是不要變,不要使人們感到政策變了。有了這一條,中國就大有希望。”正是謹記鄧小平的這些教誨,我們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推動社會生產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起來,使我國綜合國力、人民生活水平、國際地位得到大幅度提升。今後,我們仍要心存定力,牢牢扭住中心,決不能有絲毫動搖。

當然,任何一個偉人,哪怕再偉大,也擺脫不了時代的局限。鄧小平也不例外。如果說鄧小平有什麼局限,恐怕就是對我國社會的嚴重的貧富差距甚至兩極分化的趨勢估計不足。當初為了破除平均主義“大鍋飯”,他提出了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大政策,說這不會導致兩極分化,中國不會出百萬富翁。現在看來,這個預言恐怕落空了。好在鄧小平不愧為敢於面對現實的政治家,在晚年坦言:“十二億人口怎樣實現富裕,富裕起來以後財富怎樣分配,這都是大問題。題目已經出來了,解決這個問題比解決發展起來的問題還困難。分配的問題大得很。我們講要防止兩極分化,實際上兩極分化自然出現。——少部分人獲得那麼多財富,大多數人沒有,這樣發展下去總有一天會出問題。分配不公,會導致兩極分化,到一定時候問題就會出來。這個問題要解決。過去我們講先發展起來。現在看,發展起來以後的問題不比不發展時少。”這段發自肺腑的對親友的感言,算是他為未竟的事業而留給後人的政治囑託吧!

適逢紀念鄧小平南方談話20週年,我們要學習鄧小平的思想理論,也要領悟鄧小平的智慧膽略。說到對鄧小平智慧膽略的繼承,最好的表達莫過於胡錦濤總書記在紀念建黨9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結束語。在此照錄,以示敬意: “全黨同志要牢記歷史使命,永遠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永遠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勇於變革、勇於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被任何干擾所惑,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奮勇前進,更加奮發有為地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和中華民族的美好未來!” (作者係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常務理事、鄧小平理論研究會會長)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