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奉獻中國·100位新中國成立前英雄人物

第101章 100、瞿秋白——《熱血日報》 堅定信仰

瞿秋白(1899~1935年),原名瞿雙,後改名瞿霜、瞿爽。江蘇常州人。中共黨員,中共早期重要領導人之一。 瞿秋白早年曾到武昌外國語學校學英文,後到北京謀生。 1917年考入北洋政府外交部辦的俄文專修館讀書。 1919年參加五四愛國運動,同年11月參與創辦《新社會》旬刊。 1920年10月16日,瞿秋白告別送行的親朋好友,登上了火車,經過3 個月的艱辛,於1921年1月25日到達莫斯科。從1921年初到1922年底, 瞿秋白在蘇俄度過了整整兩個年頭。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採訪俄各方面的社會生活,向國內讀者報導蘇俄現狀。從1920年10月18日在哈爾濱寫的第一篇報導《哈埠見聞上之琿春事件》起,到1923年1月25日回到北京寫的最後一篇報導《赤俄之歸途》止,先後在北京《晨報》、上海《時事新報》等報章上發表了50篇通訊報導和專論,計20餘萬字。

赴俄考察的革命實踐,大量經典著作為閱讀,使瞿秋白以一個較快的速主實現了向共產主義革命觀的轉變。 1921年5月,瞿秋白加入了中國共產常的早期組織,1921年9月,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3年7月,中國共產常在文洲召開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討論要不要孫中山先生領導的中國國民黨的合作問題。瞿秋白堅持國共合作的正確意見,為大會起草了黨的綱領草案,並在會上就草案作了說明,他被大會選為中央候補委員,負責宣傳工作。 1924年1月,國共合作的國民黨“一大”在廣州召開,瞿秋白又被選為國民黨候補中央執行委員。在此後召開的中國共產黨“四大”、“五大”上,瞿秋白均當選為中央常委,成為中共產黨的重要領導人,為黨的理論建設和宣傳工作作出了傑出的貢獻,為國民革命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正當國民革命蓬勃開展、北伐戰爭形勢大好的時候, 國共關係卻開始破裂。 1927年蔣介石、汪精衛為代表的國民黨右派先後發動政變,大肆屠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了,全國陷於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1927年8月7日,在漢口俄租界三教街41號(今漢口鄱陽街139號, 會議由瞿秋白主持。會議通過了由瞿秋白起草的《告全黨黨員書》,確定了武裝準了在湘、鄂、贛、粵四省發動秋收起義的決定。在這次會議上,選舉產生了以瞿秋白為首的新的臨時中央政治局。這次會議在革命危急關頭,將打散了的隊伍重新團聚起來,使中國革命完成了由國民革命到土地革命的重大轉折,它與後來的遵義會議一起被視作是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時期的兩次轉折性會議。

“八七”會議以後,1928年6月,瞿秋白赴莫斯科出席在那兒召開的上共“六大”。會後留在莫斯科擔任中國共產黨駐共產國際的代表團團長。在莫斯科其間,他雖建康狀況不佳,但仍堅持工作10小時以上,十分關注國內的革命鬥爭。 1930年7月,他回國繼續主持工作,並糾正在他出國期間主持工作的李立三的工作失誤。但在1931年1月上海召開的六屆四中全會上,瞿秋白遭到王明等人的錯誤批判,被排擠出中央領導機構。 瞿秋白被排擠出中央領導機構後,並沒有停止革命鬥爭,他隨即參加並領導了當時上海文藝戰線的鬥爭。瞿秋白的譯作有著明確的指導思想,就是藉俄羅斯革命民主主義文學、蘇聯新文學的翻譯介紹,喚醒中國人民,推動中國新文學、革命文學的發展,做普羅米修斯盜天火給人間的工作。他的譯作文筆流暢可觀。瞿秋白創作的雜文明白曉暢,與魯迅的雜文合稱“雙璧”。

1934年10月,紅軍主力開始撤離蘇區,瞿秋白由於身患肺病留在蘇區,擔任蘇區中央分局宣傳部長。蘇區在國民黨軍隊的瘋狂進攻下,形勢非常危險,中央分局決定將瞿秋白、何叔衡、鄧子恢等轉移出發。 1935年2月11 日瞿秋白一行從瑞金九堡附近啟程,前往福建,準備轉道廣東到香港或去上海。 2月24 日他們到達福建長汀縣,被國民黨軍隊包圍,瞿秋白不幸被捕。敵人逼他投降就範,但他堅決拒絕,並在獄中宣傳:“中國共產黨的勝利,就是國家前途的光明。”6月18日, 國民黨宣布槍決令,他視死如歸:說:“人生有小休息,也有大休息,今後我要大休息了”他高唱自己翻譯的《國際歌》走向刑場,慷慨就義,時年36歲。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