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奉獻中國·100位新中國成立前英雄人物

第99章 98、蔡和森——思想進步共產先鋒

蔡和森(1895~1931),複姓蔡林,原號和仙,名澤膺,字潤寰,學名蔡林彬,湖南省湘鄉永豐鎮人,1895年3月出生於上海。 1913年蔡和森進入湖南省立第一師範讀書。期間,同毛澤東等人一起組織進步團體新民學會,創辦《湘江評論》,參加五四運動。 1919年底赴法國勤工儉學。在法國期間,他“猛看猛譯”馬克思主義著作,認真研究俄國十月革命的經驗,很快成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 1920年下半年至1921年初,他先後致信毛澤東等,明確提出:只有社會主義能夠拯救中國與改造世界,要發展中國革命,先要組織黨——共產黨。共產黨是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發動者、宣傳者、先鋒隊、作戰部”。他第一次旗幟鮮明地稱這個黨為“中國共產黨”。毛澤東對他的主張“深切贊同”。同時,蔡和森對中國共產黨建黨的理論、方針及組織原則也作了較系統的闡述,為黨的創建和早期黨的建設作出重要貢獻。

1921年10月,蔡和森因領導留法勤工儉學學生鬥爭被法國政府強行遣送回國。同年底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在中共中央從事黨的理論宣傳工作,成為黨早期重要的理論家和宣傳家。 1922年6月,他出席黨的二大,參與起草二大宣言,為製定黨的民主革命綱領作出了貢獻,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 1922年9月起任中共中央機關報《嚮導》週報主編,組織發表並親自撰寫大量文章,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和黨的綱領、主張等,揭露和批判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為維護、推動國共合作大革命高潮的到來做了大量工作。 在黨的三大、四大上,他當選為中央局委員,參與中央領導工作。 1925年參與領導五卅反帝愛國運動。同年10月,受中共中央委派,赴莫斯科參加共產國際第五屆執行委員會第六次擴大會議,會後任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 1927年春回國,在5月舉行的中共五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隨後又兼任中共中央秘書長。

在黨的八七會議上,他支持毛澤東的正確意見,主張土地革命和獨立開展武裝鬥爭,為黨確立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起了重要作用。會後,他作為中共中央特派員,赴天津參與組建和領導中共中央北方局的工作,並任北方局委員、宣傳部部長。 9月22日,中共順直省委召開活動分子會議,他在會上傳達八七會議精神,全面總結五大以來黨的經驗教訓。 1928年6月,黨的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在莫斯科舉行,蔡和森同志出席了大會。繼續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委員。他對政治問題、職工運動和農民土地問題都作了發言。他在這些發言和隨後寫的《中國革命的性質及其前途》中,批判了右傾及“左”傾機會主義,論述了中國革命性質,農民問題和革命轉變問題等。

是年8月他從莫斯科歸國時。 11月,他臥病上海時還帶病寫了《國民黨反革命統治下的辛亥革命紀念》和《中國革命的性質及其前途》兩篇重要文章,發表在《布爾什維克》第一、二卷上。 1929年初,他作為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再次來到了莫斯科。在這裡,他參加了共產國際對陳獨秀主義的討論。大革命失敗後,陳獨秀等成為取消主義者,他們認為資產階級革命已經成功,現在只能進行合法運動,等資本主義充分發展以後再進行所謂社會主義革命,宣揚“二次革命論”。 “左”傾機會主義者混淆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鼓吹“一次革命論”。蔡和森的發言稿《論陳獨秀主義》發表在《布爾什維克》第四卷上。批判了這些錯誤論調。他指出,中國革命既不同於西方資產階級革命,也不同於俄國十月革命,而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民權革命,這個革命的領導者已經不是資產階級而是無產階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無產階級不能超過資產階級的民權革命的道路,去達到社會主義革命”。蔡和森特別強調農民問題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性,指出“中國革命的中心問題是農民問題”。無產階級政黨只有徹底發動農民,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建立工農政權,鞏固工農聯盟,才能取得民主革命的勝利。關於革命轉變問題,蔡和森說,中國共產黨向全國勞動群眾宣布,中國革命有社會主義前途,並且為爭取這個前途而努力奮鬥。

1931年初,蔡和森同志從莫斯科歸國。中央派他到香港去指導兩廣黨的工作。 3月,他帶著家眷來到了香港。 6月10日,由於叛徒出賣,他被英帝國主義間諜逮捕。 6月12日,被引渡到廣州,不幸於8月4日,遭國民黨反動派秘密槍殺,時年36歲。 蔡和森同志一心為黨,一生為黨,對中國革命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中國人民是永遠記得他的。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