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奉獻中國·100位新中國成立前英雄人物

第55章 54、楊子榮——打虎上山熱血春秋

楊子榮(1917~1947),原名楊宗貴,山東牟平人。 1945年參加八路軍,歷任戰士、班長、團偵察排長等職。 提起革命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裡的偵察排長楊子榮,可謂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他的英雄事蹟感動著千千萬萬的中華兒女。眾所周知,楊子榮一角是根據解放戰爭時期東北民主聯軍某部在深山老林剿匪的真人真事塑造的英雄形象。楊子榮,原名楊宗貴,字子榮,1917年生於山東牟平,1929年逃荒到丹東市沙河鎮,直到23歲才離開丹東。楊子榮在丹東市沙河鎮居住了12年,可以說丹東是楊子榮第二故鄉。直至今日,奔流的鴨綠江水依然見證著英雄楊子榮的成長歷程。 1929年,楊子榮家裡已經飢寒交迫,度日艱難。為了給家人尋找生路,這年秋天,父親領著全家跟隨闖關東人流的腳步一路北上,只把楊子榮的哥哥留在老家。幾經輾轉,來到丹東市沙河鎮定居。

初到丹東,一家人僅僅依靠父親做泥瓦匠的微薄收入來養家糊口,生活顯得拮据而窘迫。不久後,楊子榮的父親因勞累過度,因病去世。尚未成年的楊子榮成了家裡的頂樑柱,擔起了養活全家的重任,可是他畢竟還是個孩子,不久,全家的生活就變得難以維持了,母親只好領著子女回到了山東老家,把楊子榮一人留在丹東謀生。 母親回山東後,楊子榮孤身一人在丹東闖蕩著。繅絲,採石頭,開山洞,伐樹木……為了生存,他幾乎什麼臟活累活都乾過。 1935年,18歲的楊子榮與人結夥到鴨綠江上當船工,做著順水放排、逆水拉縴的繁重工作。由於常年在鴨綠江上漂泊,楊子榮練就了一副好身板,也練得一身好水性。 多變的工作經歷使楊子榮有緣接觸到下層社會中各式各樣的人,並結識了不少患難與共的朋友。在這些人當中,有決心抗日的文人,也有在黑道上闖蕩的江湖人士。加上常年在社會底層摸爬打滾,使得他對丹東地區的人情世故、鄉風民俗、行幫黑話等都異常熟悉,這些豐富的社會知識成了他一生中最為寶貴的財富。

楊子榮在丹東生活了12年,豐富的生活閱歷,使他養成了堅定果敢,不畏難辛,不怕犧牲的鬥爭精神和高尚品質。 1940年,23歲的楊子榮離開了丹東,到鞍山千山採礦廠當一名礦工。 1943年春天,楊子榮不堪忍受牛馬般的礦工生活,組織礦工痛打欺壓他們的日本工頭,逃離了礦山。回到山東老家秘密加入了民兵組織,積極參加抗日鬥爭。 1945年9月,28歲的楊子榮參加了八路軍,被編入膠東海軍支隊。同年10月,隨部隊開赴東北,被編入牡丹江軍區第2團某部炊事班當戰士,不久調到戰鬥班當班長。隨後在1946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由於在戰鬥中的突出表現,楊子榮榮立特等功,並被團裡評為戰鬥英雄,後來又被提升為偵察排排長。

1947年1月下旬,楊子榮所在部隊得到號稱“坐山雕”的匪首張樂山在海林縣境內活動的線索,遂派他帶領5名戰士化裝成土匪吳三虎的殘部前去偵察。楊子榮等人到達夾皮溝的山林中,扮作“黑道中人”,幾番巧妙地與“坐山雕”接觸,用黑話聯絡,取得了土匪的信任,打入其隱居地。 2月7日,楊子榮等人一舉將“坐山雕”及其聯絡部長劉兆成、秘書官李義堂等25個土匪全部活捉,創造了深入匪巢以少勝多的戰鬥範例。為此,團裡給楊子榮記了三大功。 1947年2月23日,楊子榮在繼續追剿丁煥章、鄭三砲等匪首的戰鬥中英勇犧牲。匆匆結束了30年的短短人生路。為表彰楊子榮的英雄事蹟,東北軍區司令部授予他“特級偵察英雄”的光榮稱號,其生前所在的排也被命名為“楊子榮排”。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