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奉獻中國·100位新中國成立前英雄人物

第49章 48、李林——抗日女傑寧死不屈

李林(1915~1940年),原名李秀岩,女,福建尤溪縣(今龍海市)人,印尼歸僑。中共黨員,著名的抗日女英雄,烈士。 李林幼年隨父母僑居印度尼西亞。 1930年,十四歲的李林隨同母親回到祖國,先在龍溪縣石碼第三小學唸書(今為龍海市高級職業中學),後就讀於陳嘉庚先生創辦的集美學校(今廈門市集美中學)、上海愛國女中。九一八事變後,在陳嘉庚先生愛國主義精神的感召下,李林積極投入抗日救亡運動。 在上海愛國女中讀書時,李林充滿激情地寫下了《讀木蘭辭有感》一文,表達了“甘願征戰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的決心,國文老師看後不禁拍案叫絕,給了她105的高分,一時被傳為佳話。 1935年李林來到北平民國大學讀書,由於她非常敬佩革命導師列寧,將自己的名字李秀若改為列寧的中文譯音——李林。 1936年12月12日,為抗議國民黨政府在上海逮捕救國會的“七君子”,北平學聯組織了大規模的示威遊行。遊行中,李林擔任民國大學學生隊伍的旗手。不久,她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37年七七事變發生後,抗日的烽火燃遍了祖國大地,無數中華優秀兒女高唱著《義勇軍進行曲》奔赴戰場。李林也毅然投筆從戎,由北平來到雁門關外的抗日最前線山西。 1938年春,李林任八路軍雁北抗日游擊隊支隊長,率領游擊隊開闢綏南根據地。在一次執行任務時,李林帶領30多名戰士擊潰敵軍一個騎兵中隊,繳獲了100多匹戰馬。這次戰鬥之後,李林作為“女游擊隊長”,名聲開始在雁北地區傳播開來。賀龍將軍親切地稱她為“了不起的女英雄”。 之後,雁北抗日游擊隊合編為八路軍一二零師獨立六支隊騎兵營,李林任教導員。 1938年7月,李林奉命率騎兵營護送綏南工作團北上,待工作團完成任務後再掩護他們返回雁北右玉縣。李林率騎兵營一日行軍140裡,突破敵人的封鎖線,將工作團送到綏南,又晝夜行軍200餘里,趕到位於大同附近的敵人據點,一舉殲滅了敵人,連戰告捷。此役之後,她名震晉綏。

1940年4月下旬,日寇調集上萬兵力,向晉綏邊區抗日根據地進行第九次掃蕩。晉綏邊特委、專署機關幹部、群眾500多人,在山西平魯縣東平太村被敵包圍,情況萬分危急。 4月26日拂曉,大隊人馬開始突圍。為掩護幹部群眾,吸引敵人的注意力,李林一馬當先率領騎兵連向相反方向拼殺,衝出包圍圈,但發現大隊人馬尚未脫險時,又率部掉轉馬頭闖入敵陣。一時間,馬蹄聲不斷,喊殺聲震天,幾十匹戰馬掀起沖天的塵霧,敵人不知虛實,誤認為她們是突圍的主力,慌忙調集周邊日偽軍,向李林騎兵連的方向壓過來。利用這個時機,部隊和群眾得以安全撤退。 而李林騎兵連的幾十名戰士相繼壯烈犧牲,李林的戰馬中彈,她從馬背上摔了下來,右腿中彈,前胸也受傷,但她咬牙忍著傷痛頑強抵抗,擊斃了數名敵人。最後,在敵人“抓活的”的狂叫聲中,她對準自己的喉嚨扣動了扳機……

李林犧牲時年僅24歲,腹中還懷有3個多月的胎兒。 李林的犧牲,給雁北地區人民帶來了極大的悲痛。特委、專署、抗聯聯合為她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李林這位愛國歸僑女青年為國捐軀的英雄壯舉,黨和人民給予她很高的評價。李林犧牲不久,中共中央婦委發來唁電,高度評價她的英雄業績:“20餘歲之青年李林同志,自1937年夏起,即在前方英勇殺敵,不僅是我們女共產黨員的光輝模範,而且是全國同胞所敬愛的女英雄。今竟英年戰死,實我中華民族——特別是我國婦女界一嚴重損失,中共中央婦委對死者表示沉痛哀悼。”當時,黨的許多報刊上也都發表了李林烈士的英雄事蹟,稱其為“中華民族英雄的最光榮典型”!當時延安的《中國婦女雜誌》、重慶的《新華日報》等許多解放區和大後方的報刊都發表了她的英雄事蹟。解放後,雁北人民、上海愛國中學和廈門集美學校都為這位著名的抗日女英雄修建了烈士陵園和紀念館,她永遠活在中國人民的心中。

1972年,周恩來總理和鄧穎超同志到大同視察時,曾指示要宣傳李林烈士為國獻身的偉大精神。她獻身的地方——山西平魯在《重修李林碑文》中給予她極高的評價:“李林同志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女兒,中國共產黨的模範黨員,在她革命的一生中,對敵驍勇討殺,建功卓著,與人民血肉相連,親如手足,對祖國無限熱愛,赤膽忠心,為革命堅貞不屈,鞠躬盡瘁”。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