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奉獻中國·100位新中國成立前英雄人物

第19章 18、盧德銘——秋收起義軍事元勳

盧德銘(1905~1927年),又名繼雄,字邦鼎,號又新,四川自貢人,中共黨員。紅軍早期的高級將領。 盧德銘1921年考入成都公學。學習期間受五四運動的影響,閱讀了《新青年》等進步書刊,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面對帝國主義加緊瓜分中國,軍閥連年混戰,人民苦不堪言的現實,盧德銘決心學習軍事,以武力打倒列強和軍閥。 1924年秋,盧德銘經孫中山推薦,被黃埔軍校破格錄取,進入第2期學習。進入黃埔,盧德銘如魚得水,他刻苦學習,勤勉操練,嚴格要求,成績優異,曾被孫中山先生譽為學生的楷模。更慶幸的是,他在這裡遇到了中國共產黨。在共產黨的教育影響下,他的革命覺悟提高很快,勇敢地參加了反對國民黨右派的鬥爭,並於入校當年即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25年2月,盧德銘參加討伐軍閥陳炯明的東征戰役。他機智勇敢,多次化裝潛入敵營偵察敵情,為奪取戰役勝利做出了貢獻。畢業後留校,在政治部組織科當科員。 1925年11月調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葉挺獨立團任第四連連長。 1926年5月,獨立團擔任北伐軍先鋒,從肇慶出發,挺進湖南。 6月初,盧德銘率部堅守安仁縣城以北的淥田鎮,不僅打垮了進攻之敵,還主動發起反擊,全殲殘敵,為主力部隊奪取攸縣創造了有利條件,受到葉挺的稱讚。在平江、汀泗橋、賀胜橋等戰鬥中,盧德銘指揮果斷,身先士卒,英勇奮戰,屢建戰功,晉升為第一營營長。攻克武昌後,獨立團改編為第七十三團,盧德銘任參謀長。 1927年6月,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在武昌成立警衛團,盧德銘受中國共產黨的委派擔任團長。他深感責任重大,決心一切聽從黨的指揮。此時,“馬日事變”後的湖南一片血雨腥風,大批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遭到屠殺。為了保存革命力量,上級黨組織把在湖南工作的一批領導骨幹陸續轉移到武漢。盧德銘利用職務之便,將宛希先、何挺穎、何長工等人安排在警衛團擔任各級幹部,既保存了革命力量,又加強了中國共產黨對這支部隊的領導。

8月1日,周恩來、朱德、賀龍、葉挺、劉伯承等領導了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在全黨和全國人民面前樹起了鮮明的武裝鬥爭的旗幟。 8月2日深夜,盧德銘決定:堅決響應南昌起義,立即帶一、二、三營去南昌參加起義。 8月4日,盧德銘率警衛團兩千多人,乘船離武漢沿江東下,前往南昌,但偵察員報告說,南昌起義部隊已撤出南昌南下,盧德銘考慮到與南昌部隊相隔太遠,追趕不及,決定改變計劃,折向西進到湘鄂贛三省交界“三不管”的地方——修水、銅鼓一帶活動,同時與江西、湖南黨組織聯繫,確定今後發展方向。 8月下旬,警衛團和平江、瀏陽農民軍等單位的負責人在修水山口鎮召開聯席會議,決定把這幾支武裝力量組合為一個師。為了養精蓄銳,麻痺敵人,並便於從江西軍閥朱培德處獲得一些槍支彈藥,把部隊番號改稱為江西省防軍暫編第一師,盧德銘任師長。

1927年9月,在“八七”會議上新當選為政治局候補委員的毛澤東以中央特派員的身份在江西安源張家灣主持召開軍事會議,具體部署湘贛邊界秋收起義。會議制定了秋收起義計劃,成立了以毛澤東為書記的前敵委員會,並決定將參加秋收起義的警衛團和各地的工農武裝統一改編為工農革命軍第1軍第1師,由盧德銘任總指揮,餘灑度任師長,下轄四個團,總計五千餘人,準備兵分三路取瀏陽會攻長沙。 起義受挫後,9月19日,起義部隊在文家市會師。當天晚上,毛澤東在里仁學校教室內主持召開了前敵委員會,討論部隊的進軍方向問題。在這次極為重要的會議上,圍繞關係中國革命前途和道路的重大問題,展開了激烈的鬥爭。會上,毛澤東根據敵強我弱和起義已遭受嚴重挫折的情況,提出了放棄攻打長沙和占領中心城市,到湘贛邊界敵人統治比較薄弱的山區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保存和積蓄革命力量,走農村包圍城市,最終奪取政權道路的主張。

但師長余灑度、三團長蘇先駿等人則不同意毛澤東的主張。他們不承認會攻長沙的計劃已經失敗,反對向農村退卻,不顧實際情況頑固堅持執行原計劃不變。在這兩種針鋒相對的意見爭論不下的關鍵時刻,盧德銘再次堅決地站在了毛澤東一邊,擁護毛澤東“向羅霄山脈進軍,建立革命根據地”的正確主張,反對余灑度提出的“取瀏陽直攻長沙”的錯誤路線。他懇切地說:“現在敵人集中兵力來打我們,我們處於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如果還去攻打長沙,就有全軍覆滅的危險。” 這一意見,對於會議統一思想,起到了重要作用。會議經過激烈爭論,最後通過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決定部隊沿羅霄山脈向南轉移。 9月20日,起義部隊在毛澤東、盧德銘率領下,從文家市向井岡山進發,開始了具有歷史意義的戰略轉變。是夜部隊宿營萍鄉縣桐木鎮,第二天到達小梘,22日進入萍鄉蘆溪鎮。 23日清晨,部隊從蘆溪更田村出發沿蘆溪河行進,毛澤東和盧德銘率領指揮部走在前面。但爬上離蘆溪鎮15裡的山口岩時,突然遭到江西軍閥朱培德的特務營和江西第四保安團的伏擊。

起義部隊毫無準備,倉促應戰,損失很大。混亂中,許多參軍不久的農民戰士四處逃散,部隊有被打垮的危險。在此危急關頭,總指揮盧德銘挺身而出,將生死置之度外,親自率領一個連折向隊伍的後面,佔領路旁高地阻擊敵人,掩護毛澤東和部隊轉移。在這場惡戰中,敵人一部佔領了附近的一個山頭,居高臨下,雨點般的子彈瘋狂地向盧德銘所在的陣地掃射。盧德銘全然不顧,繼續指揮戰鬥,不幸身中數彈,壯烈犧牲,年僅22歲,為革命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毛澤東雖然同盧德銘只相識了不到一個月,但相互間已十分信任,兩人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誼。當毛澤東聽到噩耗後,痛惜不已,他悲憤地大呼:“還我盧德銘!還我總指揮!”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