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奉獻中國·100位新中國成立前英雄人物

第11章 10、王盡美——學生運動工人領袖

王盡美(1898~1925年),原名瑞俊,字灼齋,山東莒縣(今諸城)人。中共一大代表,山東共產黨的創始人。 王盡美生於佃農家庭。 1918年夏,考入濟南山東省立第一師範學校預科班。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時,被推舉為省一師北園分校的代表,領導一師學生鬧學潮。 1920年秋,與省一中學生鄧恩銘等發起成立了研究新文化,以“新思潮互相砥礪”為宗旨的進步學術團體“勵新學會”,創辦《勵新》半月刊,任該刊編輯。 1920年10月至1921年1月,先後在《濼源新刊》(一師學生自治會主辦)和《勵新》半月刊上發表了《鄉村教育大半如此》、《我對師範教育根本的懷疑》和《山東的師範教育與鄉村教育》3篇論文,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猛烈地抨擊了舊教育制度的黑暗,大聲疾呼要對舊教育進行改造,論述了改造教育與改造社會的辯證關係,提出了學與用相結合的教育方法。和鄧恩銘等人還先後成立了“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和濟南共產主義小組,是主要負責人。

1921年7月,王盡美和鄧恩銘代表濟南共產主義小組出席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同其他代表一起創建了中國共產黨。此後,回到濟南,擔任中共山東區支部書記。在他的領導下,青島、張店、淄博、益都等地相繼建立了黨的地方組織。 1922年1月,共產國際在莫斯科召開遠東各國共產黨及民族革命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與他人等作為中國共產黨的代表出席了這次大會,受到列寧的接見。 6月回國。 7月參加了在上海召開的黨的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向大會匯報了共產國際會議精神。會後,在黨中央與鄧中夏一起負責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的領導工作,參與了製定《勞動法大綱》。還是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山東支部的負責人,並創辦了該支部的機關刊物《山東勞動周刊》,任主編。在《山東勞動周刊》第一號裡,發表了《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山東支部宣言》、《礦業工會淄博部開發起會誌盛》兩篇文章,揭露了帝國主義和本國資本家對工人殘酷的剝削與壓榨,指出了工人聯合和組織起來的必要性,號召工人要“為整體的利益團結起來”。 1922年夏,成功地領導了濟南理髮業工人大罷工,爭得了理髮工人組織工會的合法權利。接著,在當時北方黨組織負責人李大釗的安排下,到山海關組織以京奉路為重點的工人運動。在山海關以學徒身份作掩護,深入工人群眾,開辦工人夜校,宣傳革命道理,整頓和健全了山海關工友俱樂部,領導成立了“秦皇島礦務局工友俱樂部”。是年10月領導了山海關京奉路工人罷工鬥爭,並為工人起草了罷工宣言。經過9天的鬥爭,罷工取得了勝利。罷工後發展了一批先進分子入黨,建立了山海關最早的黨組織。接著,又同鄧培、羅章龍等人領導了秦皇島開灤五礦總同盟罷工。

1923年“二七”慘案後,白色恐怖籠罩全國。遭通緝,並一度被捕。幸得工友俱樂部和工人糾察隊積極營救,始得脫險。二月下旬,黨組織決定他立即離開山海關。回到山東,擔任黨的領導工作。同年秋,一度去北京,任全國鐵路總工會幹事。 1924年11月,中共山東地方執行委員會成立,被選為書記。在山東期間,除奔走於濟南、青島、淄博及津浦、膠濟線兩側宣傳革命,發展黨的組織外,還主辦了《晨鐘報》、《現代青年》、《十日》等報刊。中共三大以後,根據黨的決定,曾於1923年10月以個人身份加入中國國民黨,努力促進國共合作。 1924年1月,以山東代表的身份去廣州參加了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會上結識了孫中山先生。會後回到濟南,在國民黨山東臨時黨部任執行委員,積極幫助國民黨在山東建立基層組織。並充分利用國共合作的有利條件,擴大共產黨的政治影響迅速發展黨的組織,進一步開展工人、農民、學生和婦女運動。 1924年底,受孫中山約見。孫中山以個人名義委派他等人士為國民會議宣傳員特派員,在山東宣傳和籌備召開國民會議。 1924年11月,中共山東省地方執行委員會成立,被選為書記。 1925年初到青島,一方面以孫中山特派員的身份公開活動,宣傳召開國民會議的意義,促進國民會議運動的發展;一方面與青島黨的地下組織取得聯繫。還與鄧恩銘一起領導了青島及膠濟鐵路工人的罷工鬥爭,並領導成立了膠濟鐵路總工會。為革命嘔心瀝血,在1924年10月曾染肺結核但仍忘我地為革命奔波。 1925年3月1日,去北京參加了國民會議促進會全國代表大會。 4月回山東後病情惡化,不幸於8月19日在家鄉與世長辭。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