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奉獻中國·100位新中國成立前英雄人物

第5章 04、馬本齋——回民支隊抗戰到底

馬本齋(1901~1944年),河北省獻縣人,回族。中共黨員,八路軍冀魯豫軍區回民支隊司令。 馬本齋1901年出生於河北省獻縣東辛莊。自幼聰穎,讀過私塾,粗通文墨,後為生活所迫,隨父親到東北。之後投身奉軍(東北軍)。 1924年入“東北講武堂”學習,在講武堂畢業後,從士兵升先後任排長、連長、營長,直至升任奉軍獨立21師第四團團長。九一八事變後,因不滿國民黨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毅然棄官返鄉。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馬本齋響應中國共產黨號召,率領弟弟和幾十名群眾在家鄉組織了“回民抗日義勇隊”。他們的行動受到了孟慶山領導的“河北游擊軍”的支持,很快擴充、改編為“河北游擊軍回民教導隊”。 1938年5月,與冀中軍區司令員呂正操領導的回民幹部教導隊合併為回民幹部教導部隊,馬本齋任總隊長。 1938年9月,部隊在河間整編時擴大到六七百人。 10月,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在入黨志願書上寫道:“我決心為回回民族的解放奮鬥到底,而回回民族的解放只有在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才能實現。”

1939年日寇掃蕩華北,馬本齋領導的回民支隊在河間、青縣、滄縣地區轉戰,並在各大清真寺幫助“回民抗戰建國會”組織伊斯蘭小隊,開展敵後游擊戰爭。在日寇對冀中根據地的掃蕩中,與八路軍主力縱隊和賀龍、關向應率領的120師協同作戰,消滅土匪武裝第六路。回民支隊威震冀中平原,有“攻無不克、無堅不摧、打不垮、拖不爛的鐵軍”之譽。 1940年,馬本齋指揮部隊使用圍點打援戰法取得衡水康莊戰爭的勝利,又組織精幹的小分隊巧取深縣榆科偽軍據點,鞏固了隊伍。 1941年,為了招降馬本齋,消滅回民支隊,日軍血洗東辛莊後抓走了馬本齋的母親。日軍對馬母威逼利誘,讓她寫勸降信說服兒子“歸順皇軍”,享受“榮華富貴”,但馬母堅貞不屈,為了不讓敵人利用自己牽制兒子,馬母痛罵漢奸,並以絕食的方式進行抗爭,最後光榮犧牲。得知母親犧牲的消息,馬本齋強忍悲痛寫下“偉大母親雖死猶生,兒定繼承母志,與日本人血戰到底!”的壯語。

1942年6月,馬本齋率回民支隊轉移到冀魯豫邊區。後任八路軍冀魯豫第三軍分區兼回民支隊司令員,採用游擊戰術,率部在冀魯豫平原上進行了大小數百次的戰鬥,取得了“反掃蕩”戰鬥的多次勝利。他勇謀兼備,注意貫徹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民族平等政策,在冀魯豫地區為粉碎日軍掃蕩、建立鞏固的抗日政權作出了重要貢獻。 從1937年至1944年,他率回民支隊奮勇殺敵,經歷大小戰鬥870餘次,殲滅日偽軍3.6萬餘人,屢建戰功。然而在長期的戰爭生活中,馬本齋營養不良,積勞成疾,突發急性肺炎,1944年2月7日在山東省莘縣不幸病逝於冀魯豫軍區後方醫院(今河南濮陽縣小屯村),終年43歲。 1944年1月底,回民支隊奉命開赴延安。出發前,他抱病為部隊作了最後一次動員,叮囑指戰員“要跟著黨,跟著毛主席,抗戰到底!”

黨中央在延安為他舉行了追悼會,總參謀長葉劍英高度讚揚了他光輝的鬥爭經歷和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毛澤東主席敬獻輓聯“馬本齋同志不死”,周恩來副主席題詞“民族英雄,吾黨戰士”,朱德總司令輓聯“壯志難移,漢回各族模範;大節不死,母子兩代英雄。”同年,獻縣抗日民主政府將東辛莊改為本齋村。新中國成立後,黨中央將馬本齋的故鄉命名為“本齋回族自治縣”。 1954年將他的遺體遷至石家莊市華北軍區烈士陵園。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