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感動中國·100位新中國成立後模範人物

第57章 56、李夢桃——熱愛邊疆魚水情深

李夢桃,男,漢族,上海市人,中共黨員。 1948年出生,1964年支邊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作,現任農六師奇台醫院黨委書記。 位於中蒙邊境的北塔山牧場,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年均氣溫只有2.4度,居住著漢、哈薩克、蒙古、回、藏等5個民族,自然條件十分惡劣。 李夢桃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六師北塔山牧場醫院院長,1948年6月生,1985年11月入黨。他1964年從黃浦江畔來到天山腳下,開始了支援邊疆屯墾戍邊的軍墾生涯,把黨對少數民族的關懷和溫暖落實到行動上。當地的少數民族同胞親切地稱他為“哈薩克人民的好兒子”。 2000年獲衛生部“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吳登雲醫務先進工作者”、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和“先進工作者”等稱號。

李夢桃是20世紀60年代的上海支邊青年。 1964年,初中剛畢業年僅16歲的李夢桃,響應黨和國家支援祖國邊疆、開發建設大西北的號召,毅然從黃浦江畔來到天山腳下,開始了他紮根邊疆30多年的艱苦人生歷程。 北塔山是橫亙中蒙邊境、綿延數百里、海拔高度在3000米以上的一條山脈,山體縱橫交錯、雜亂無章,山里光石禿嶺、少有樹木,山區氣候條件惡劣,生態環境嚴酷。 當時,牧場哈薩克族佔80%以上,其他為漢、蒙、回、藏等民族。場裡有5個牧業隊,分為150多個放牧點,散落在群山之中。李夢桃被分到牧業二隊,隊部在一個叫烏拉斯台的地方。李夢桃背著藥箱帶著行李到烏拉斯台報到,隊上發給他一匹馬、一件羊皮大衣、一雙氈子和一支步槍,他便開始正式上班了。

由於傳統習慣的影響,牧區的婦女大多在氈房裡生孩子,常常造成母子死亡或落下其他疾病。遇上難產的孕婦,牧民們就用駱駝和馬往場部或山下送,往往走到半道產婦就死了。一次,有個叫努爾哈依夏的年輕產婦在氈房生孩子時難產,這家人把李夢桃喊了去。當時產婦發癲癇等症狀,生命垂危。由於醫療條件太簡陋,加上沒有經驗,雖經全力搶救,小孩終於娩出,但產婦的命卻沒能保住。李夢桃難過得落下了眼淚,主人卻勸慰他:“這不怪你,喬(小)李子,你已經盡力了。” 這件事給李夢桃很大震動。從那以後,李夢桃鑽研業務更刻苦了,工作熱情更高漲了,對病人更加認真負責了。氈房裡,油燈下,馬背下,他如飢似渴苦讀苦背苦練著;他用微薄的工資買來醫療書籍,訂了醫藥刊物,汲取著醫學知識的養分。在較短的時間裡,他就掌握了內、外、婦產、五官科方面的一般診療理論和技術。

長期以來,由於北塔山地區環境差、生活苦,牧場很難留住人,醫院需要的人才也是來了不久又走了。李夢桃上任時就下決心要培養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醫務人員,建立一支穩定的、高素質的醫療隊伍。他剛到北塔山時,醫院還沒有一名少數民族同志。在場裡的支持下,經過李夢桃和他的同事們的多年努力,一批土生土長的少數民族醫務人員成長起來。現在醫院的30多名醫務人員當中,哈族同志佔了75%。北塔山牧場醫院就像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族同志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和睦相處。每逢古爾邦節等少數民族節日,漢族同志就主動到醫院值班;每逢過春節,少數民族同志又主動值班。這已經成了牧場醫院的慣例。 幾十年來,李夢桃有許多機會可以離開北塔山,但他沒有走,他捨不得這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捨不得這裡的各民族兄弟,這裡的牧民需要他。

2001年7月1日,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80週年大會上,李夢桃被黨中央授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 7月4日李夢桃從北京載譽歸來,回到了他魂牽夢繞的北塔山牧場。面對鮮花彩旗和歡迎的人潮,李夢桃激動地說:“我是北塔山的兒子,我的光榮屬於邊疆各民族兄弟姐妹,屬於兵團20多萬共產黨員,屬於黨和人民。今後我只有一個心願,就是更加努力地給各民族兄弟姐妹當好服務員!”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