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感動中國·100位新中國成立後模範人物

第32章 31、白芳禮——支教英雄腳踏撐天

白芳禮(1913-2005),男,漢族,河北省滄州市人。生前是天津市河北運輸場退休職工。 白芳禮13歲起就給人打短工,1944年逃難到天津,流浪幾年後當上了三輪車夫,後進入天津市河北運輸場工作。 1987年,已經74歲的他決定靠自己蹬三輪車的收入幫助貧困的孩子實現上學的夢想。為了夢想,他曾在夏季烈日的炙烤下,從三輪車上昏倒過去。為了在車站前拉活方便,他搭了個3平方米的小鐵皮棚子,在裡面住了5年。按每蹬一公里三輪車收5角錢計算,老人相當於蹬著三輪車繞地球赤道18圈。他生活儉樸,每天的午飯總是兩個饅頭一碗白開水。為了幫助更多的學生,已經81歲高齡的白芳禮硬是把自己兩間老屋給賣了,又貸款成立“白芳禮支教公司”,掙得的利潤全部捐給了貧困的孩子。幾年來,他捐款35萬元,資助了300多個孩子上學。為了讓貧困的孩子們能安心上學,白芳禮老人幾乎是在用超過極限的生命努力支撐著。他的默默奉獻精神,感動了廣大干部群眾,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 2005年他被中央文明辦等部門授予全國關心下一代先進工作者,被全國總工會等部門授予全國職業守法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1987年,74歲的白芳禮正準備告別三輪車時,一次回老家的經歷使他改變了主意,並重新蹬上三輪,開始了新的生命歷程。 “娃兒,大白天的你們不上學,在地裡泡啥?”白芳禮在莊稼地裡看到一群孩子正在幹活,便問。娃兒們告訴這位城裡來的老爺爺,他們的大人不讓他們上學。這是怎麼回事!他找到孩子的家長問這是究竟為啥。家長們說,種田人哪有那麼多錢供娃兒們上學。老人一聽,心裡像灌了鉛,他跑到學校問校長,收多少錢讓孩子們上得起學?校長苦笑道,一年也就百兒八十的,不過就是真有學生來上學,可也沒老師了。老人不解,為嘛沒老師?校長說,還不是工資太少,留不住唄。這一夜,老人輾轉難眠:家鄉那麼貧困,就是因為莊稼人沒知識。可現今孩子們仍然上不了學,難道還要讓家鄉一輩輩窮下去?不成!其他事都可以,孩子不上學這事不行!

在家庭會上,白芳禮老人當著老伴和兒女們宣布:“我要把以前蹬三輪車攢下的5000塊錢全部交給老家辦教育。這事你們是讚成還是反對都一樣,我主意已定,誰也別插槓了!”別人不知道,可老伴和孩子們知道,這5000元錢,是老爺子幾十年來存下的“養老錢”呀!急也沒用,嚷更不頂事,既然老爺子自己定下的事,就依他去吧。 隨後,老人便分兩次將5000元捐給了家鄉白賈村,建立起一個教育獎勵基金會。村里人為了表示謝意,將一塊寫著“德高望重”的大匾送到了白芳禮家。那以後,老人又蹬上了三輪車。像往常一樣,兒女們在老爺子出門前,都要給他備好一瓶水、一塊毛巾,一直目送到街盡頭。白芳禮呢,一切還是那麼熟悉,但心裡卻比過去多裝了一樣東西,就是孩子們上學的事。

儘管一樣蹬車掙錢,白芳禮卻有了自己的“生意經”,他在三輪車上掛起了一幅寫著“軍烈屬半價、老弱病殘優待、孤老戶義務”字樣的小旗,公開宣布對部分乘客實行價格優惠。別人拉車是為千方百計掙錢養家,而白芳禮卻連續把勞動所得捐獻給公益事業。 1994年,時值81歲高齡的白芳禮在一次給某校的貧困生們捐資會上,把整整一個寒冬掙來的3000元錢交給了學校,校領導說代表全校300餘名貧困生向他致敬。老人一聽這話,思忖起來:現今家裡缺錢上學的孩子這麼多,光靠我一個人蹬三輪車掙的錢救不了幾個娃兒呀!何況自己也老了,這可咋辦?不久,由市長親自給白芳禮老人在緊靠火車站邊劃定的一塊小地盤上,全國唯一的一家“支教公司”——天津白芳禮支教公司宣布正式成立。開業伊始,他對受僱的20來名員工非常簡明地說了辦公司的宗旨:“我們辦公司要規規矩矩掙錢,掙來的錢不姓白,姓教育。所以有一分利就交一分給教育,每月結算,月月上交。”

別看稱“白芳禮支教公司”,其實它起初只是火車站邊的一個8平方米的鐵皮小售貨亭,經營些糕點、菸酒什麼的,方便南來北往的旅客。售貨亭上面懸掛著一面南開大學獻給老人的銅匾,寫著“無私資助志在其才”,使這間售貨亭顯得格外光彩。憑著賣掉老屋的1萬元和貸來的錢作本錢,慢慢地雪球越滾越大,公司由開始的一個小亭子發展到後來的十幾個攤位,連成了一片。最多一月除去成本、工錢和稅,還餘1萬多元的利潤。 不知道的人以為白芳禮老人當了董事長,這下可以坐享清福了。可是他不但照常蹬三輪車,而且加大了對自己的壓力。他為自己規定了每月收入1000元的指標,每天要掙30到40元。 “我還是像以前一樣天天出車,一天總還能掙回個二三十塊。別小看這二三十塊錢,可以供十來個苦孩子一天的飯錢呢!”這就是一個耄耋老人的精神世界。他儘自己的全部所能,烘托著一片燦爛天空,溫暖著無數莘莘學子。

白芳禮老人每月都會把自己省下來的錢拿到附近的學校給困難的學生當生活費,而已是風燭殘年的他,卻過著極為儉樸的生活。 老人蹬三輪車的時候,從頭到腳穿的是不配套的衣衫鞋帽,看起來像個乞丐。 “我從來沒買過衣服,你看,我身上這些襯衣、外褲,都是平時撿的。還有鞋,兩隻不一樣的呀,瞧,裡面的里子不一樣吧!還有襪子,都是撿的。今兒撿一隻,明兒再撿一隻,多了就可以配套。我從頭到腳、從裡到外穿著的東西沒有一件是花錢買的。”除了不買衣帽鞋襪外,連吃的東西他都盡可能地節省。他的飲食極其簡單,經常是兩個冷饅頭加一瓶涼水,就一點點鹹菜。很多時候由於拉活需要,白芳禮老人走到哪就睡在哪,一張報紙往地上一鋪,一塊方磚往後腦一放,一隻帽子往臉上一掩,便是他睡覺前的全部準備“程序”。為了能多掙一點錢,老人已經好多年不住在家裡,特別是老伴去世後他就以車站邊的售貨亭為家,所謂“床”,只不過是兩摞磚上面擱的一塊木板和一件舊大衣。冬天寒風習習,夏天驕陽似火,在一層薄薄鐵皮的售貨亭裡,老人度過了一個個酷暑嚴冬。後來市政府號召要整治車站街道環境,小賣鋪、小亭子都得拆掉。老人帶頭響應政府的號召,拆了他的這些小亭子。沒有“屋”了,他為了仍能夠拉活,就用塊攤開的塑料編織袋布和四根小木桿撐起了一個只有半人高的小棚。暴雨之後,經常能看到老人在太陽下曬被雨水浸濕的被褥。

“白芳禮支教公司”成立後,老人每月都向天津的幾所大學、中學、小學送去數額可觀的讚助費,這些所謂的讚助費實際上就是他的“支教公司”全部稅後利潤。南開大學學工部老師劉唯真回憶,白芳禮老人從1996年開始,每個月都要向學校捐款1000元,總額近3.4萬元,200多名南開大學的貧困學生得到了資助;此外,天津大學、天津師範大學等高校也都收到了他捐出的不同數額的支教捐款。 曾經有人計算過,這些年來,白芳禮捐款金額高達35萬元。如果按每蹬1公里三輪車收5角錢計算,老人奉獻的是相當於繞地球赤道18週的奔波勞累。白芳禮從沒想過要得到回報。捐助的款項,也大多是通過學校和單位送到受助學生手裡的,老人從沒有打聽過學生的姓名。有人試圖在老人那裡找到曾經被資助的學生名單,但只發現一張他與幾個孩子的合影———這是唯一的一張照片。當問老人對受他資助的孩子有什麼要求時,老人的回答很樸實:“我要求他們好好學習,好好工作,好好做人,多為國家作貢獻。”

2005年9月23日早晨,93歲的他靜靜地走了。無數活著的人在口口相傳中記住了他——蹬三輪的老人白方禮。這不是神話:這位老人在74歲以後的生命中,靠著一腳一腳地蹬三輪,掙下35萬元人民幣,捐給了天津的多所大學、中學和小學,資助了300多名貧困學生。而每一個走近他的人都驚異地發現,他的個人生活幾近乞丐,他的私有財產賬單上是一個零。從1993年到1998年,老人資助了紅光中學的200多名藏族學生,月月給他們補助,直到他們高中畢業。 最後一個冬天,老人蜷縮在車站附近一個自行車棚裡,硬是給人家看了3個月的自行車,每天把所得的1角、2角、1元、2元的錢整整齊齊地放在一個飯盒裡,等存滿500元時,他揣上飯盒,蹬上車,在一個飄著雪花的冬日,來到了天津耀華中學。人們看到,他的頭髮、鬍子全白了,身上已經被雪浸濕。他向學校的老師遞上飯盒裡的500元錢,說了一句:“我幹不動了,以後可能不能再捐了,這是我最後的一筆錢……”老師們全哭了。

一位古稀老人不僅無須再為別人做什麼,倒是完全應該接受別人的關心和照顧,可白方禮老人沒有,不僅絲毫沒有,而是把自己僅有的能為別人閃耀的一截殘燭全部點燃,而且燃燒得如此明亮,如此輝煌!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