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感動中國·100位新中國成立後模範人物

第3章 02、馬萬水——永遠爭先永攀高峰

馬萬水,今天的年輕人聽起來感到陌生的名字。但在1950年8月至1960年9月間的《人民日報》上,至少13次被寫進新聞報導的標題中。 馬萬水(1923-1961)這是一個礦工的名字。在共和國創立之初百廢待興的年代,他用鐵鎚和鋼釬,十數次改寫了全國礦山掘進紀錄;他所探索的一整套冶金礦山快速掘進經驗,被推廣至全國;他帶出了一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團隊,今天仍奮戰在祖國各地…… 新中國成立之初,已經收歸國有的龍煙鐵礦龐家堡礦場正在積極進行重建和恢復生產,馬萬水小組的前身“掘進5組”誕生了。新生的掘進5組,在整個礦山開採中擔負起了開路“先鋒”的職責,但由於大多數工人都是新手,一個月下來,全組在井巷中前進了只有兩步遠。

此時,曾在門頭溝煤礦背了數年煤的馬萬水被派來當組長,在他的領導下,1950年6月,他們第一次創造了全國黑色金屬礦山掘進紀錄。馬萬水噹選為首批全國勞動模範,他所帶領的小組被命名為“馬萬水小組”。 馬萬水進京參加全國第一次工農兵勞動模範大會時,受到了毛澤東主席的親切接見;朱德委員長還把他請到家中,詳細詢問了他和小組的情況。 “馬萬水是個'粗人',沒上過兩年學,但他卻創造了上百種礦山快速掘進經驗。”馬萬水小組改名為馬萬水工程隊後的首任隊長(第12任隊長)——原冶金部副部長馬明說,當時龍煙鐵礦的岩石非常複雜,有石英岩、矽質板岩、千頁岩及軟硬不同的赤鐵礦石。面對不同的礦石,馬萬水在每次爆破後,都要從中總結經驗;遇到陌生的岩石,他總是先放幾炮試試岩石的性質。每次的創新都使勞動組織的不斷改進,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這一年,他們連續兩次創造了獨頭“一次成巷”全國黑色冶金礦山新紀錄,1958年他們先後攀登了4次全國快速掘進新高峰。馬萬水的不斷創新,讓小組在礦山掘進上一次又一次刷新了紀錄。

隨著科學的發展和鑿岩機具的不斷改進,礦山又陸續增添了風動支架、電動裝岩機、風動裝岩機與合金鋼鑽頭等新式機具。為了改善工人的勞動條件,在地下礦山普遍推廣濕式鑿岩、機械通風等新方法。這是巷道掘進中的一次大改進,大提高。但開始也經歷了一番周折。尤其是推廣濕式鑿岩時,由於工人們習慣於打乾眼,搞濕式鑿岩,稍不留神泥水就噴到臉上、衣服上;掌子麵被鑿岩機噴出的霧氣籠罩著,工作起來也不方便,所以,有的人嫌麻煩,仍然偷著打乾眼。馬萬水看到後,又氣又急。他一方面反复給工友做思想工作:“這是黨和國家對我們的關懷,不能為了方便不要命!”一方面又整天盯在現場,手把手地教工友們如何掌握濕式打眼的技術,終於使工友們熟練地掌握了濕式打眼和其他新式機具的操作技術,既提高了工效,又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保護了職工的身體健康。

到1960年底,馬萬水的腿疼已十分嚴重了。兩腿鑽心的痛,他認為是關節炎,愛人為他做了條羊皮褲子護住雙腿,他每天還往井下跑。腿越疼越厲害疼得腰都直不起來,他拄著棍子還要去堅持。當他不得不接受“命令”到北京就醫時,已是癌症晚期。 “老馬是1961年2月去北京住院,當時,周恩來總理知道後,給安排在北京積水潭醫院治療。這一去,他就再也沒有回過礦上。”張淑芸比馬萬水小11歲,她陪著馬萬水走完了人生最後一程。 1961年8月12日早晨,馬萬水同志的生命已到最後時刻,呼吸已十分困難,他把老戰友叫到跟前,一字一頓地說:“回去轉告小組的同志,要永遠爭先進,把黨交給咱的紅旗保住……”。 一個名叫“馬萬水”的礦山建設團隊,今天仍轉戰大江南北。

“馬萬水走了,但他的精神卻得到了傳承。”馬萬水工程隊第12任隊長、原冶金部副部長馬明說。據介紹,回首馬萬水建設團隊走過的發展之路,人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馬萬水精神的傳承。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