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共產黨抗戰英傑·救亡先驅錄

第109章 108、“榮軍旗幟”分外紅——記晉察冀軍區戰鬥英雄、勞動模範張樹義

張樹義的家在河北省靈壽縣西岔頭村。生於1906年7月。年輕時給地主扛了十多年長工。 1937年10月,他在以長工身份作掩護的共產黨員李有江幫助、指引下,奔五台山參加了聶榮臻將軍領導的八路軍一一五師部隊,分配在四團機槍連當戰士。 11月晉察冀軍區成立,不久,他由戰士升任排長,還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一個晴朗的日子,張樹義正在指揮著一個排的戰士進行訓練,突然“砰砰”響起了槍聲。張樹義喊道:“鬼子向我們偷襲了,我們要勇敢、沉著,準備打擊敵人!” 鬼子包圍圈迅速縮小,情況緊急,必須立即突圍。張樹義唰地上好刺刀,喊道:“老戰士跟我來,其餘的跟上!”20名老戰士立即上好刺刀,跟著張樹義像猛虎下山般朝敵人衝去。

密集的砲火向他們傾瀉而來,煙塵漫天。槍彈也“啾啾”地叫著從頭上掠過。發了瘋似的鬼子妄圖把這一小股八路軍消滅。張樹義帶領戰士們毫不畏懼。一陣風似地衝進了敵群。鬼子惱火了,端著刺刀嚎叫著包圍過來。張樹義和戰士們鬥志高昂,以凜然正氣,英勇地同成群的鬼子展開肉搏。刺刀翻飛,殺聲震天,一個個鬼子像麻袋包一樣倒在戰士們的腳下。鬼子害怕了,急忙調集兵力,成群結隊一窩蜂地圍了過來。 “不能耽擱,必須盡快突圍!”張樹義這樣想。他手疾眼快,從腰中抽出手榴彈,急令戰士們也操彈在手,一聲猛喝:“打!”20顆手榴彈像20發砲彈,在密集的敵群中開了花。煙霧瀰漫,鬼子懵了。就在鬼子不知所措的頃刻,張樹義率領戰士們趁著煙霧,順著炸開的缺口,飛速突圍而去。

鬼子的包圍失敗了,但不甘心失敗,又調兵遣將,向我進行一次又一次的“掃蕩”。為了保存有生力量,粉碎敵人的“掃蕩”,我軍決定轉移。張樹義所在的機槍連擔負了掩護大部隊轉移的任務。 大部隊很快轉移了,機槍連卻被鬼子纏住,幾次撤不下來,部隊首長十分焦急。就在這個危急的時刻,張樹義計上心來,忽地站起,跑到陣地的一個高坡上,虛張聲勢地又是射擊又是投彈,鬼子的火力一下被吸引過去,火網露出了一道缺口,機槍連立即趁機撤出了陣地。當鬼子發覺中計發瘋似地衝上來時,張樹義已機智地回到了部隊。這次戰鬥後,他被評為晉察冀軍區第二軍分區的戰鬥英雄。 1939年晚秋,張樹義部隊在五台山下的一個小鎮上休整。一天,突然從村外傳來清脆的槍聲。戰士們立即武裝起來,待命戰鬥。張樹義扛著一挺輕機槍,威嚴地站在前面,準備痛擊偷襲的鬼子。

命令很快下來了,迅速組織突圍。張樹義率領全排的戰士和四挺輕機槍,跑在隊伍的最前頭,準備用機槍殺出一條血路,掩護大部隊突圍。這時,村外的鬼子正在向前蠕動,包圍圈在逐漸縮小,已看得清鬼子的面孔。 連長忽地站起來,猛一揮手:“打!”張樹義的機槍怒吼了。手榴彈聲驟然而起。鬼子被打得血肉橫飛,包圍圈立時被突破了一道口子,部隊迅速沖了出去。但帶著12門大砲的砲兵,因行動不便,未能突出去。張樹義幾次組織掩護,還是突不出去。 戰士們的彈藥不多了,鬼子又瘋狂地組織進攻。此時,張樹義只有一個念頭:堅決保住大砲,掩護砲兵突圍。他默默地臥在地上,準備用最後一梭子彈,再結果幾個鬼子。 鬼子近了,更近了。張樹義扣動扳機,鬼子的屍體倒在他的面前。這時,一名鬼子軍官大嚷大叫地逼著再次沖鋒,張樹義瞄准他,一扣扳機,可惜沒有子彈了。戰士們的子彈也打完了,情況緊急。張樹義沉著地望著留下掩護的戰友,堅定地揮著拳頭說:“同志們,難道我們能等著當俘虜嗎?難道能白白地把大砲送給敵人嗎?不!堅決不能!為了讓砲兵安全轉移,只要我們還有一個人,還有一口氣,就要戰鬥下去!”他站起來,甩掉身上的棉衣,揮動拳頭喊道:“跟我來,從敵人手里奪刺刀拼刺刀!”

陣地上,展開了緊張、激烈的白刃戰。 張樹義猶如一隻猛虎,端著從鬼子手里奪來的一枝裝有刺刀的步槍,在敵群里東刺西殺,兩個鬼子先後被他挑死在腳下。頓時,幾個鬼子一齊向他圍攏上來,企圖夾擊。張樹義毫不畏懼,沉著應戰。一把刺刀在敵群中左遮右擋,上下飛舞。他瞅准機會,一槍刺死了右邊的一個,又飛速轉身,把刺刀狠狠刺進另一個鬼子的胸膛。他剛擺脫敵人的夾擊,猛見一個高大的鬼子正端著刺刀追趕著我們一名瘦小的戰士,眼看鬼子的刺刀就要刺到這個戰士的身上,張樹義一個箭步猛躥過去,一刺刀穿透了這個鬼子的後背。他正要拔出刺刀,猛聽見背後有動靜,他機敏地把頭一低,一把刺刀帶著風聲擦頭而過。他急忙用力拔出刺刀,瞅准了一個有利地形,一個魚躍,跳到一道牆根旁,背倚牆根,瞪圓雙眼,將刺刀指向鬼子。鬼子一見地形於己不利,剛一猶豫,張樹義一個猛虎撲食,刺死了鬼子。另一個鬼子一下慌了神,沒頭沒腦地刺了過來,張樹義沉著地閃過,順勢用力一撥,翻手一槍,又刺倒了這個鬼子。

激烈的格鬥,高度的緊張,大量的消耗,使張樹義精疲力盡。他只覺得天旋地轉,站立不穩,但掩護砲兵突圍的責任感,革命戰士的鋼鐵意志,使他保持著清醒的頭腦。就在這時,他看見一個身材高大的鬼子,從對面向他衝來。他振作精神,以毅力和意志同這個鬼子展開了拼殺。兩個回合後,鬼子見張樹義呼呼直喘,力不從心,便狠狠地一槍刺來,企圖一下子刺死他。張樹義急忙一閃身,刺刀忽地一下從他胳肢窩下穿了過去,扎進背後的牆裡。鬼子慌忙連拔帶晃往外拔刺刀,張樹義抓緊時機,飛身躍到鬼子背後,一咬牙,把鬼子刺了個透心涼。此時,我軍接應的部隊沖了上來,戰鬥勝利結束了。 這次戰鬥,張樹義一人刺死了8個日本鬼子,繳獲了八枝槍和1500發子彈。他的英雄事蹟傳遍全團,戰士們編成快板讚頌他:

打竹板,響連聲,八路軍裡出英雄。 英雄就是張樹義,赤膽忠心為和平。 張樹義,真英勇,鬼子見了頭髮懵。 刺刀翻飛刀光閃,一個一個歸陰城。 勝利號角遍地鳴,樹義渾身血染紅。 身上扛著勝利品,保國殺敵立戰功。 三天后,在慶功大會上,張樹義被評為一等戰鬥英雄。 1940年8月,我軍在華北發動“百團大戰”,給日寇以沉重打擊。日寇惱羞成怒,對我瘋狂進攻。 10月,阜平縣龍泉關戰鬥打響了。張樹義帶著17挺機槍,守衛在前哨山頭桃花山陣地。數千名鬼子在飛機、大砲的掩護下,向我軍發起一次又一次的進攻,桃花山也被炸成一片焦土。張樹義和戰士們以最大的努力,英勇戰鬥,在陣地上頑強抗擊了3天。眼下,陣地上戰士越來越少了,糧食和水也沒有了。他把戰士們召集在一起說:“同志們,能否守住桃花山陣地關係著整個戰鬥的勝敗,為了完成黨交給的任務,我們向黨宣誓:我們要和陣地共存亡,只要還有一個人,就要堅決守住陣地!”

幾次反沖擊過去了,最後,陣地上只剩下張樹義一個人。他意識到自己責任的重大,以無比的勇敢,用一挺機槍頑強地阻擊著成群的鬼子。正在他拼命掃射的時候,一架敵機呼嘯著從他頭上俯衝下來,丟下一串呼呼作響的炸彈。他急忙抱著機槍向旁邊一個彈坑滾去,在一陣震耳欲聾的爆炸聲中,他失去了知覺。恰好此時,我軍的增援部隊火速趕來,接守了陣地。 張樹義躺在軍區醫院的病床上,昏迷不醒。兩隻胳膊被綁在一塊木板上,葡萄糖液一滴一滴地流進他的身體。 兩天過去了,他仍在昏迷中。團長、政委、營長、教導員萬分焦急,多次來看望他。醫生和護士想盡辦法,全力搶救。他終於慢慢甦醒過來,但是被炸斷的兩條腿的傷口卻潰爛發炎了,而且一直向上蔓延。為挽救他的生命,上級再三考慮,決定鋸掉他的雙腿。張樹義難過地哭了。但是,他畢竟是個經過戰爭磨煉的革命戰士,畢竟是個共產黨員。他咬緊牙關,忍受著劇痛,接受手術……

部隊隨著戰爭形勢的變化,需要化整為零,醫院也不得不分散隱蔽。 1941年4月,他帶著傷殘和榮譽回到了家鄉。母親難過地撫摸著他的頭,說:“樹義,你可回來了,可你的腿……” 如果在過去,他會和母親一樣,娘倆兒抱頭痛哭一場。可現在不同了,他是位經過黨的教育和戰爭考驗的共產黨員。微笑著對母親說:“娘,不要緊,不要難過,我雖然沒了兩條腿,但我還能工作,還能生活。你放心吧,總有一天,咱們會過上好日子的。” 村黨支部書記來看他,他拉著支書的手激動地說:“支書,村里的工作這麼多,我卻躺在炕上,讓別人養活。請你給我任務吧,只要我活著,我這半截身體仍是黨和人民的。打仗不行啦,生產還是老行家,我要出來工作,絕不躺著讓大家養活。”

他畢竟是個失去雙腿的殘廢人。站不起,走不了,怎麼能參加工作呢!張樹義決心攻下走路這一關。用手拄著地,以手當腳一點一點艱難地向前挪動。由一次爬一步,到一次爬兩步……兩條斷腿的傷口磨破了又癒合,癒合了又磨破。終於有一天,他爬到了離家三十多步遠的菜園裡…… 日本鬼子一次又一次地向我抗日根據地“掃蕩”,企圖消滅我抗日武裝。為了粉碎日寇的進攻,上級號召支前參軍,壯大隊伍,打擊敵人。村黨支部書記響應號召,率領著幾名青年參軍走了。支書的重擔落在了張樹義的肩上。當時天大旱。送走了支書,他立即召集幾名黨員開會,商量如何抗旱保苗。經過一番討論,決定立即組織群眾,迅速起來抗旱,奪取豐收,支援前線。張樹義想到:自己是黨支部書記,必須帶頭做個樣子,用事實鼓勵群眾。他找來兩隻水桶,把水桶掛在脖子上試了試,雖然有些晃蕩,但覺得堅持一下還是可以的。他高興得笑了起來。

他掛著水桶,立即爬到河邊。他跪著把水桶裝滿水,按照試驗的辦法掛在脖子上,堅持向前爬,終於爬到地邊,將第一桶水澆在了乾渴的禾苗上。 第二桶又澆在田裡了。第三桶,第四桶……他不停地來回爬著,忘記了飢餓,忘記了勞累,忘記了傷痛。村長見了,萬分感動,趕忙勸阻說:“樹義同志,你快休息,讓我來吧!” 張樹義深情地說:“村長,'人無頭不走,鳥無頭不飛',我這樣做,是想給大家作個樣子。可光一兩個人行動起來還是不行,我們應該把黨員和一切積極分子都動員起來,做出樣子,給群眾看,事情就好辦了。” 群眾聞訊趕來,被張樹義的行動感動了。轟轟烈烈的抗旱熱潮掀起來了。秋天,人們捧著收穫的糧食,心裡都想到了張樹義,踴躍交公糧送前線。 1942年11月,日寇開始“掃蕩”張樹義的家鄉,縣城裡的鬼子增多了,隨時都會出來騷擾。張樹義按照上級的指示,組織群眾堅壁清野後,便迅速讓鄉親們轉移。為了掌握鬼子的情況,及時和游擊隊保持聯繫,同時,也為了不給鄉親們增加困難,他再三說服鄉親讓他自己留下來執行任務。 村子裡的人走光了,空蕩蕩的。張樹義隱藏在一個地窖裡,密切注視著情況的變化。沒想到,鬼子竟在村頭修起了炮樓,作為據點,準備長期盤踞。炮樓裡的鬼子經常四處騷擾,村子裡不安全。張樹義果斷決定,向鬼子對面的山上轉移。他找來了一雙破鞋底,做成墊子捆在斷腿的下端,背上剩下的一點乾糧,在一個漆黑的夜晚爬上了山。在半山腰,他找到了一個被茅草掩蓋著的山洞,這是個既能隱蔽又便於觀察敵情的好地方。 他迅速安排好了住處,就接連幾天拖著傷殘的身體爬來爬去地觀察敵情,終於數清了鬼子的人數。可怎麼向游擊隊報告呢?游擊隊又在哪兒呢?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他就在山上爬來爬去到處尋找,但都落空了。 帶來的糧食已經沒有了,仍不見游擊隊派人來。他決定作長期堅持的準備。深夜,趁敵人熟睡之機,悄悄地爬回村里,找到一隻破鐵鍋帶回山洞,以石取火,煮著山上的干野菜充飢。 嚴寒的冬季熬過去了,春天來到了。一天夜裡,他終於和多次來找他的游擊隊取得了聯繫。他激動地向游擊隊報告了敵情,又接受了新的任務:偵察敵人的增援部隊和武器情況。 他帶著新的任務,出沒在山頂、溝谷,常常深更半夜爬進敵營,給游擊隊偵察敵情。為了能有糧吃,他又開始了新的生活。白天,他怕鬼子發現,就用野草把衣服擦成綠色,跪在山坡上,艱難地開起荒來;夜晚,摸黑刨挖。一小塊一小塊的梯田被他開墾出來了,山坡上長滿了綠油油的禾苗。收穫的季節到了,竟收了七石多糧食。就這樣,他一個人像當年守山頭一樣在山洞裡邊鬥爭,邊生產,堅持了將近三年。 1944年,下鄉“掃蕩”的鬼子在抗日軍民的打擊下,被迫撤回到城裡。久久不歸的鄉親們陸續回來了。張樹義把自己住了近三年的山洞收拾了一下,背上他的小鐵鍋,匆匆下了山。 鄉親們見了,又驚又喜,一個個向他圍攏過來,詢問著、訴說著。人們激動地喊道:“張樹義這半截人真成神啦!” 1946年1月,在晉察冀邊區冀晉區生產大會上,他被選為勞動英雄。晉察冀軍區所屬冀晉軍區授予他“榮軍旗幟”稱號,並贈給他一面繡著“榮軍旗幟”金字的獎旗。 1950年9月,張樹義出席了在北京召開的全國工農兵勞動模范代表會議,並當選為大會主席團成員,還列席全國戰鬥英雄代表會議。此後多年,數次被評為模範,毛澤東主席曾五次接見他。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