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共產黨抗戰英傑·救亡先驅錄

第103章 102、抗敵劇社好社員——記晉察冀軍區抗敵劇社模範社員方璧

1940年隆冬,太行山脈,白雪皚皚。在山西省平定縣西南一個小村里,抗日軍民把打穀場上的積雪剷除得乾乾淨淨。 12月22日傍晚,數千名邊區軍民聚集在場上,觀看八路軍晉察冀軍區抗敵劇社演出劇作家曹禺的話劇。 在臨時塔起的簡易舞台上,懸吊著六盞汽燈,把整個舞台照得如同白晝一般。演員們那逼真的形象和精彩的表演,叩動著軍民的心弦。那位扮演劇中“小東西”的演員,當演到戲裡的“小東西”被資本家騙賣、遭毒打、受凌辱,拿著繩子上吊的那一剎那,台下的幾位老大娘,竟然老淚縱橫地高聲喊道:“閨女,不能往那條路上走啊!” 這位“小東西”的扮演者,就是被晉察冀軍區授予“模範社員”的文藝戰士方璧。 方璧,又名方彩琳,1914年7月出生於安徽省黃山南麓歙縣北岸鄉五渡村,幼年隨父母遷居浙江省德清縣新市鎮。她小學畢業後,考入上海愛國女子中學,在校酷愛文藝,是學校業餘“文明戲社”的骨幹分子。因家庭經濟困難,輟學後回到歙縣勞動。 1935年春,又隨母親來到上海,在她姐姐方彩秀家居住。方彩秀於1934年參加了共產黨,從事地下工作,使方璧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

1936年秋,方璧到上海虹口旭東小學當教員,不久,進入上海襪廠當記賬員。在這裡,她同在上海中國普及教育社工作的吳贊唐結婚,並生下一子。夫婦倆都投入了抗日救國的洪流中。 1938年春節後,方璧在家鄉結識了進步女作家胡蘭畦。胡蘭畦早在大革命時期就參加武漢軍校學習,以後又到德國留學,很受人尊敬,年輕一點的同志都稱呼她“老大姐”。胡蘭畦從上海帶來18名女工,組成一個勞動婦女戰地服務團。這些熱血沸騰的青年女工,見方璧長的很秀氣,能講演,會唱歌,好寫作,稱她是“黃山一支花”,互相間很快成為血肉相連的戰友。胡蘭畦很欣賞方璧的剛毅、豪爽、正直的性格,經常給她以關懷和鼓勵。 5月石榴花噴紅流彩,胡蘭畦介紹方璧赴延安學習。

方璧將孩子託給因革命工作留在家鄉的丈夫,輾轉到達延安。她被派到抗日軍政大學二分校學習,同時在校文工團從事文藝創作和演出。她在日記裡寫道:“我到了延安後,一切都感到從未有過的振奮,彷若漫漫長夜的盡頭,初見黎明的曙光,萬物充滿著希望的萌芽!我堅信,驅逐日人,拯救民族危亡的重任,只能由共產黨和共產黨領導的軍隊能擔當!我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艱難尋求的崇高事業,並立志沿著這條道,走完生命之旅。” 1939年7月,晉察冀軍區抗敵劇社到抗大二分校選調文藝戰士。當時,晉察冀前線的鬥爭形勢複雜,戰鬥頻繁,生活十分艱苦。方璧是女性,又是尚未過語言關的南方人,未被入選。然而,方璧找到領導人,再三要求到前線去。領導上終於批准了她的請求。

那時,抗敵劇社分成戲劇、歌舞、音樂、美術4個隊,是綜合性的部隊文藝團體,所有的工作都是在戰鬥環境中進行的:在硝煙瀰漫的陣地上搞創作,在槍砲聲隆隆的行軍路上背台詞,在宿營地排練演出。演出往往是從黃昏到深夜,有時通宵達旦。經常是舞台演出結束,收拾完服裝道具,閉上眼打個盹,天就亮了,接著又踏上行軍的路程。在部隊演出的空隙,方璧幫助炊事員淘米,切菜,洗衣服;主動要求為放哨、執勤的官兵唱歌,表演小節目;或者幫助飼養員拔草,煮料豆。同志的衣服破了,她找來縫補;用組織上發的每月一塊錢的零用錢給同志們買來紙筆,練習本子。她總是這樣不聲不響地做著她認為應該做的每一件事。大家稱她為“閒不住的黃山姑娘”。是年冬,方璧經過群眾評選,被晉察冀軍區政治部授予“模範社員”的光榮稱號。

1940年,中共中央北方分局號召邊區軍民開展大生產運動,以戰胜日寇封鎖。抗敵劇社配合大生產運動,夜以繼日地編排各種形式的“生產大活報”劇,在邊區各地巡迴演出,增強邊區軍民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方璧同過去一樣,前台上戲,後台寫劇作,做舞台工作,幾副擔子一肩挑,人累瘦了,眼睛熬紅了,劇組的同志心疼地說:“方璧真要把命搭上去了。”方璧面對讚譽,只是淡然一笑。 1941年除夕,抗敵劇社隨軍區機關,駐在平山縣陳家院,晚上大家正湊在燈光下包餃子,慶祝邊區粉碎敵人大“掃蕩”的勝利,劇社社長汪洋召集全隊開會,佈置緊急任務。他說軍區正在召開軍事會議,聶榮臻司令員覺得與會的各分區領導常年戰斗在前線,生活緊張激烈,需要在開會時鬆弛一下腦子,請他們演出曹禺的話劇。劇中,方璧飾演受盡凌辱的“小東西”。為準確地把握人物形象,讓受摧殘受迫害而走投無路的“小東西”震撼官兵的心,她反复揣摩人物的內心世界,從過去在上海做女工時的生活中吸取養分,選擇恰當的表演形式。她謙虛認真地聽取導演的啟發和同志們的幫助。為了一句台詞,一個動作,她可以飯不吃,覺不睡,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練習,直到自己和大家都滿意為止。正月初三那天晚上,在村頭一片寬敞的空地上搭起“帳篷舞台”正式演出時,附近的鄉親冒著數九寒天趕來了,機關的干部戰士列隊來了,邊區的黨政軍首長也興致勃勃地來了。劇情一幕一幕地展開,劇中人一個一個地講述著悲慘的故事,資本家被一層一層地剝去偽裝。台上的方璧按劇情要求穿著單衣,為苦難童年的“小東西”而流淚了,台下傳來了抽泣的聲音,空氣沉重地凝固了!方璧成功了!戲演完後,邊區的領導讚譽方璧道:“你演得有感情,活靈活現。”還有一次,劇社演出《送郎當八路》一戲,方璧扮演一位動員丈夫參軍的青年農婦,表演得逼真動人,給軍民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抗敵劇社里,方璧的文藝才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她先後創作了小說《小玲子》、戲劇《街頭小景》、《一塊去》等宣傳抗日救國的文藝作品,深受邊區軍民的歡迎。 1942年春,山西五台山區,細雨忽停忽落,把空氣洗得清涼涼的。樹木嫩葉兒雖然還很小,可處處有些綠意。為配合邊區軍民春季反“掃蕩”戰鬥,八路軍開展了“政治攻勢”。抗敵劇社分成三個組,每組10餘人,分別參加晉察冀軍區西線的三個武工隊,在五台、盂縣一帶外線活動。為適應野戰的要求,方璧剪去濃密烏黑的長發,裝扮得像個男兵,請求到最艱苦的地方去。組織上便派她隨定襄基幹游擊隊,在山陰、代縣、崞縣(今原平縣)地區活動。她和劇社同志一道,跟隨部隊從一個村莊演出後,又轉到另一個村莊,有時一夜連續在幾個村莊演出。一次,正在演出間,槍響了,敵人打來了。方璧還未卸裝,先拿起槍,掖上手榴彈,投入緊張激烈的戰鬥。打退敵人後,接著演那場沒有演完的戲。 4月12日晚上,方璧和武工隊一起轉移到崞縣神崗頭村。

第二天清晨,由於漢奸告密,從宏道鎮出來200多名日軍包圍了村莊,八路軍處境十分險惡。武工隊在前面打,掩護劇社的同志突圍,方璧和杜峰一起衝出村來,一直向北山上跑去。兩人冒著槍林彈雨,繞過梨樹林,互相攙扶著走,走過一塊梯田,由於路窄,杜峰一腳踏空,跌進了幾丈深的溝裡。忽然幾十個鬼子端著刺刀,漢奸們擠眉弄眼地吼叫:“投降吧,女八路!”向方璧逼近。當敵人離她只有20餘步時,她沉著果敢地扔出了最後一顆手榴彈,把幾個日本兵炸成了肉泥,然後,藉著爆炸的煙幕突圍。沒走多遠,日軍又追了上來,堵住她的去路。漢奸們齜牙瞪眼地向她走近。她面對敵人白晃晃的刀叢,高喊:“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敵人的幾把刺刀一齊捅向她的身驅。

部隊和民兵打退了敵人後,趕到方璧犧牲的地方,噙著熱淚將她埋葬在梨花樹下。 鄉親們聽到方璧英勇犧牲的噩耗,無不失聲痛哭。劇社在悼念方璧的輓歌中寫道: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