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共產黨抗戰英傑·救亡先驅錄

第87章 086、名將領澤被長淮——記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彭雪楓

1944年9月11日,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兼淮北軍區司令員彭雪楓,在率部收復河南省夏邑縣八里莊戰鬥中英勇殉國。繼任該師師長兼淮北軍區司令員的張愛萍,所作的《彭雪楓同志輓歌》,概括了優秀軍事家和政治家彭雪楓一生的英雄功業和高尚品質。 彭雪楓,原名彭修道,1907年9月9日誕生於河南省鎮平縣七里莊一戶貧苦農民之家。 1918年至1925年,先後在鎮平縣高等小學、天津南開中學、馮玉祥創辦的陸軍第十六混戰旅軍官子弟學校、北京育德中學就讀。 1925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並被推舉為該校學生自治會會長。 1926年夏,彭雪楓入北京匯文中學讀書,10月轉為中共黨員。 1927年,往來於北平、天津、煙台、開封、上海等地,秘密從事學運、兵運、農運工作。

1930年5月,彭雪楓奉中共中央軍委之命,到達鄂東南,參加工農紅軍,先後擔任紅五軍第五縱隊三大隊政治委員、紅八軍第一縱隊政治委員、紅八軍第六師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紅三軍團第二師政治委員、四師政治委員、江西軍區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紅軍大學(亦稱郝西史大學)政治委員、中革軍委作戰局第一局局長、紅三軍團第五師師長、十三團團長,紅一軍團第四師政治委員等職。 1935年2月18日至28日,紅軍在長征中二渡赤水、強攻婁山關、再佔遵義城,彭雪楓指揮的紅三軍團第十三團是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打硬仗的先鋒團之一。 1936年11月下旬,任中共中央代表、北方局聯絡局書記的彭雪楓抵太原,與閻錫山晤談商定:在太原建立中共和紅軍駐晉秘密聯絡站。為便於工作,彭雪楓化名彭玉峰,公開身份為上海某公司的副經理。

在西安事變期間,彭雪楓向閻錫山轉交了毛澤東關於希望閻在“寧軍(指國民黨中央軍)攻陝甚急時,出以有力之調停手段”的信件,並針對閻力求自保的心理,建議他以民族利益為重,同意中共關於和平解決西安事變、逼蔣抗日的主張。由於中共的努力爭取和國內政治形勢的影響,閻錫山在解決西安事變過程中保持中立立場,對紅軍準備迎擊親日派何應欽進攻的行動不予干預,使紅軍在三原、西安等地順利集結。 1937年8月,工農紅軍主力改編為八路軍後,紅軍駐晉秘密聯絡站正式改稱八路軍駐晉辦事處,彭雪楓任八路軍總部少將參謀處長兼駐晉辦事處主任。彭雪楓向閻錫山及第二戰區長官司令部有關方面交涉、協商了八路軍出師入晉的路線、渡河日期、地點、船隻、糧食、運輸列車等事宜。黨中央同意按彭雪楓所提意見行動。從8月31日開始,八路軍主力由陝西韓城縣芝川鎮渡過黃河,陸續開赴山西,順利到達指定地點。彭雪楓被譽為八路軍的“先行官”、“好參謀”。

1938年2月,中共駐武漢代表、長江局副書記周恩來賦予彭雪楓新的任務:在河南省確山縣竹溝鎮積蓄力量,訓練幹部,組建部隊,發展與擴大黨的力量。彭雪楓在黨內擔任河南省委軍事部部長,對外以八路軍總部參謀處長名義開展統戰工作。他到達竹溝後,為組建抗日武裝與開展地方黨的工作,日夜忙碌。 1938年9月2日,中共中央長江局負責人周恩來、葉劍英致電彭雪楓:“把你們的工作重心移向豫東,創造蘇魯皖邊新局面,與八路軍冀魯豫活動部隊(徐向前、陳再道)聯繫起來”。 9月27日,彭雪楓等將在竹溝創建的兩個新兵連,編為第二大隊,加上由延安派來的一批幹部,共373人,裝備4挺機槍,190枝短槍,組成新四軍游擊支隊,彭雪楓任支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張震任參謀長。

10月27日,游擊支隊東渡新黃河,且戰且進,在淮陽東北的竇樓鎮擊退日軍第十四師團騎兵百餘人的進攻,擊斃日軍騎兵少尉林津。 1939年1月10日晨,攻擊佔領亳縣東北蘆家廟的偽軍一部。 游擊支隊東進9個月,進行較大的戰鬥30次,斃敵700餘人,俘敵1165人,支隊由進入豫東皖北時的3個大隊,發展成為擁有3個團和一個隨營學校的一支戰鬥力較強的抗日武裝。 1940年2月,新四軍軍部命令游擊支隊正式改番號為新四軍第六支隊。 1940年6月,八路軍第二縱隊第三四四旅(缺六八七團)及新二旅共5個團到達渦陽縣北新興集,與新四軍第六支隊會師,合編為八路軍第四縱隊,彭雪楓任司令員,率部活動在豫皖蘇(包括睢杞太)地區。 1941年1月,國民黨頑固派製造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新四軍重建軍部後,八路軍第四縱隊改編為新四軍第四師,彭雪楓任師長兼政治委員,張震任參謀長,肖望東任政治部主任。

淮北根據地日益鞏固和擴大。這年11月,建立中共淮北區委、淮北軍區,鄧子恢任區黨委書記兼軍區政治委員,彭雪楓任區黨委常委兼軍區司令員,共同擔負華中敵後一個獨立戰略區的領導工作。 11月14日,駐徐州日軍第十七師團、獨立混成第十三旅團各一部及偽軍第十五、二十八師等部共6000餘人,由泗縣、宿遷、淮陰、盱眙、五河等地出動,向淮北根據地進行大“掃蕩”。彭雪楓等指揮根據地機關分別轉移,跳出敵之包圍圈;地方黨政幹部帶領群眾堅壁清野,領導地方武裝就地堅持游擊戰爭。主力大部在外線向敵偽側翼和後方進攻,襲擊、調動敵人,先後三打青陽鎮,四打馬公店,襲擊金鎖鎮、歸仁集、屠園圩、老韓圍子等據點。 12月9日,駐宿遷南朱家崗的四師九旅二十六團,同日軍精銳平林第十七師團清水旅團千餘人激戰,經反复肉搏,將敵擊潰。四師即乘勝擴大戰果,拔敵據點,收復失地。至此,粉碎了日偽軍歷時33天的大“掃蕩”計劃。

1944年8月,根據中共中央關於開發河南,控制中原的指示,彭雪楓、吳芝圃、張震等率四師主力5個團進軍津浦路西,恢復了蕭縣、永城縣、宿西縣和15個區的民主政權,發展了千餘地方武裝,初步打開了抗日局面。 9月2日,頑軍湯恩伯調動34個團的兵力,分4路對四師西進部隊進行圍攻。 9月6日,新四軍軍部決定:路東路西部隊統一歸彭雪楓指揮。 11日凌晨2時,四師主力繼續西進,於夏邑縣東八里莊包圍了頑、偽、匪三位一體的第二十八縱隊二支隊李光明部1000餘人,拂曉時分,向大圍子發起攻擊,殘頑突圍逃竄時,被四師騎兵團攔截砍殺,死傷甚眾。該部第三營500人自動反正,俘頑軍支隊長李光明、副支隊長李良玉等以下官兵500餘人。當彭雪楓登上大圍子南門圍牆,居高臨下,直接指揮這場即將勝利結束的戰鬥時,不幸胸部中彈,以身殉國。時年僅37歲。

淮北殉名將,中原喪棟樑。 1945年2月2日,淮北軍民7000餘人前往洪澤湖畔,恭迎彭雪楓靈柩;沿途群眾,設案致祭。 2月7日上午,在延安楊家嶺中央大禮堂,舉行彭雪楓追悼大會,中共中央輓聯雲: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