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共產黨抗戰英傑·救亡先驅錄

第70章 069、鐵道游擊隊政委——記魯南軍區鐵道大隊政委張鴻儀

魯南人民記得:在抗日戰爭的歲月裡,這裡曾經活躍著一支神出鬼沒、使敵人聞風喪膽的英雄部隊——鐵道游擊隊。 魯南人民記得:在鐵道游擊隊裡,有一位多才多藝、軍政兼優、深受指戰員愛戴的政治工作領導人張鴻儀政委。 張鴻儀1912年出生於山東省郯城縣碼頭鎮一個回民家庭。他1935年考入棗莊中興公司舉辦的職業中學,積極參加愛國學生運動。 1936年8月,經棗莊地下黨組織負責人李微冬介紹,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張鴻儀在中共魯南中心縣委領導下,與梁度世、李作森、方奕生一起創辦了“抗敵報”,宣傳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方針政策,並組織募捐,將募來的錢物支援抗日前線。這年11月,他參加滕縣的魯南民眾抗日自衛軍,任宣傳隊長。

1938年3月,棗莊淪陷。 5月下旬,在中共蘇魯豫皖邊區特委領導下,沛、滕、嶧三縣抗日武裝合編,成立了蘇魯人民抗日義勇總隊,張鴻儀任第三大隊三中隊指導員。同年7月,張鴻儀任第三大隊副教導員,10月任教導員。爾後,第三大隊改編為三營,他任營教導員。 1942年3月,張鴻儀升任魯南軍區第一軍分區政治部主任。 1943年秋又調任魯南獨立支隊政委兼沛滕中心縣委書記。 當時,在敵占區裡,日偽據點星羅棋布,封鎖工事縱橫交錯,抗日游擊隊進行活動極為不便。張鴻儀堅決執行黨組織的指示,積極對日偽軍開展宣傳攻勢,做好瓦解敵軍的工作。他常常親自帶領“日本人反戰同盟”的人員,晚上把電話單機接到敵人的軍用電話線上,點名找日軍軍官通話,進行反戰宣傳,搞得日軍惶惶不安。對漢奸中的頑固分子,堅決予以鎮壓。微山湖畔的西苑村,有個名叫張固分的漢奸,猖狂反共,做了很多壞事。張鴻儀曾多次對他進行勸告,但這個死硬的傢伙就是不聽,遂佈置武裝人員將其處決,拔掉了這個釘子。張鴻儀還通過深入細緻的工作,教育說服了一些偽軍政人員和我們建立了關係,使其為我服務。這樣,我游擊部隊能夠在敵人的眼皮子底下往來自如,使當地的抗日游擊戰爭打開了新局面。

1944年10月,張鴻儀被派到鐵道游擊隊任政治委員。 鐵道游擊隊正式名稱為魯南鐵道大隊。 1940年2月在煤城棗莊正式成立,是由一個小情報站發展起來的。開始隸屬魯南人民抗日義勇總隊(後改編為蘇魯支隊)領導,不久歸魯南軍區建制。這支部隊一成立,便在津浦鐵路兗(州)徐(州)段和嶧(縣)棗(莊)、臨(城)棗(莊)支線以及微山湖附近進行游擊活動,截火車,破鐵路,搞情報,捉漢奸,像一把鋒利的尖刀,插入敵人的心臟,搞得日寇惶惶不安,當地群眾親暱地稱之為鐵道游擊隊。 1943年春,魯南軍區決定組建魯南獨立三支隊,鐵道大隊被改編為獨立支隊二大隊。 1944年10月,獨立支隊撤銷,二大隊恢復鐵道大隊番號。這時,鐵道大隊的大部分人員已升級到正規部隊,留下的只有20餘人。人數少,裝備也比較差。在這種情況下,上級調張鴻儀到鐵道大隊來任政治委員,是為了加強領導,發展力量,重振鐵道游擊隊的凜凜雄風。

張鴻儀來到鐵道游擊隊後,首先想方設法擴大隊伍,壯大力量。他與隊裡的其他領導一起研究擴大隊伍的途徑和辦法。當時他們活動在敵占區,不可能像在根據地那樣,動員青年參軍。根據敵占區游擊活動的特點,張鴻儀提出:在開展游擊鬥爭中發展力量,“走一個村,帶一個兵”。這樣,不到半年的時間,鐵道游擊隊便重新擴大到300多人。 隊伍擴大以後,張鴻儀又及時著手整頓部隊的紀律。 鐵道游擊隊本來游擊習氣比較濃厚,特別是新成分驟然增加以後,又帶來一些新的問題,如小農意識比較強,講究吃得好,玩得痛快,不樂意做群眾工作,不注意群眾影響,紀律比較鬆弛。張鴻儀看到,這些問題如果不及時克服,勢必削弱部隊的戰鬥力。於是他就對部隊進行我軍優良傳統的教育,並首先從乾部抓起,糾正幹部中的一些不良風氣。

張鴻儀很注意部隊的群眾紀律。他常說:“部隊好比魚,群眾就是水。魚離開水活不了,部隊離開了群眾的支持就不能生存。”他要求部隊每駐一村,都要街光、院淨、水缸滿,不拿群眾一針一線。每次離開村子前,都組織檢查小組進行檢查。 有時,鐵道游擊隊開到一個新的地區,群眾一開始對他們不大了解,看他們穿戴洋裡洋氣的,以為是國民黨的游擊隊,就說這是一夥二流子。張鴻儀對部隊說:“我們要用實際行動來解除群眾對我們的誤解。”一天半夜,天氣陰沉,雷鳴電閃,一場暴雨即將來臨。當時正值麥收季節,各家各戶割下的麥子都攤在場上。張鴻儀和大隊長劉金山,立即集合隊伍,分頭把各家的麥子在下雨之前垛起來,蓋好。這件事使村里群眾很受感動,都說:“這伙子游擊隊有老八路的作風。”

張鴻儀很注意對部隊進行政治、文化教育,活躍部隊的文化生活。 鐵道游擊隊從乾部到戰士,多是文盲,張鴻儀來了以後,就幫助大家學文化。沒有課本,他自己編,缺乏紙筆,他就讓大家利用空閒時間,在地上、牆上、門板上、手掌上學練寫字。他要求每人每天要學會5個字。副大隊長王志胜對學文化有畏難情緒,整天叫喊記不住,學不了。張鴻儀對他說:“老王啊,你一定得好好學,現在我們鑽山溝,將來勝利了我們還要接管政權!沒有文化能行嗎?”在他的啟發下,大家學文化的熱情越來越高,有些同志圍著他提問題,他總是耐心地一一解答。彼此之間那麼親熱,那麼和諧。幹部、戰士風趣地說:“張政委來這里以後,咱們鐵道游擊隊變成了一所學校。”

張鴻儀還結合文化課給大家講一些革命道理。有一次他在門板上寫了“革命就是解放生產力”幾個字,同志們不懂它的含義。張鴻儀就結合當時的社會情況,通俗地進行講解,使大家明白了:打仗鬧革命,不僅是為了自己擺脫壓迫,也不僅是為了趕走日本鬼子,更重要的是消滅一切阻礙社會發展的反動勢力,解放普天下受苦受難的勞動人民,建設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富強文明的國家。這樣一講,使大家開闊了眼界,更堅定了革命的信念,進一步明確了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鬥的遠大目標。 張鴻儀能寫會畫,精通幾種樂器,演戲可以扮演幾種角色,而且能自編節目。他利用自己的這些特長,把部隊的文化生活搞得很活躍。有時部隊生活很艱苦,有些同志情緒低沉,他便為大家演奏樂曲,振奮士氣。

自從張鴻儀來到鐵道游擊隊,雖然時間不長,但由於他深入紮實、細緻入微的思想政治工作,使部隊面貌煥然一新,戰鬥力提高很快,打漢奸馮子固,打沛縣城支廟,打茶棚,打塘湖,打岱王廟,接連取得勝利。在那段時間裡,魯南地區、微山湖畔的抗日游擊戰爭,有聲有色、波瀾壯闊地發展起來。 1945年5月,鐵道大隊在滕縣北樓、大官莊一帶宿營,突然遭日偽軍包圍。張鴻儀與大隊長劉金山,一面命令一連往河西阻擊敵人,一面組織部隊掩護區政府人員撤退。當撤至龍山頭時,發現東西南北方向都有敵人在運動。據偵察人員報告:日寇數千人從臨城、官橋、棗莊等據點同時出動,分兵合擊,企圖圍殲我區政府和鐵道游擊隊。 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張鴻儀毅然提出:由他帶領少量人員留下來掩護,劉大隊長率領部隊突圍。劉大隊長堅決不同意。正在爭執不下時,發現敵人已從南面發起猛烈攻擊。這時如果立即突圍,我將腹背受敵,會加大傷亡。他倆審時度勢,決定先打退南攻之敵,然後尋機突圍。於是,他和大隊長組織部隊,集中火力,一陣猛烈還擊,把南攻的敵人壓了下去。這時,惟獨東北方向槍聲稀落,其他幾面槍聲都比較密集。他們分析東北方向有敵人的羊莊據點,敵人可能以為鐵道游擊隊兵力薄弱,不敢向這個方向突圍。遂決定,出敵不意,攻其不備,就向東北方向突圍。經過一番激烈戰鬥,終於衝出了敵人的包圍圈。為迅速擺脫敵人追擊,部隊疾速前進。

突然,從背後村莊里又傳來密集的槍聲。張鴻儀擔心後面還有區政府的人員和游擊隊的戰士,就讓劉大隊長帶領部隊先走,他帶著警衛員鄭君倫和戰士徐廣海、梁傳德、孟莊銀、劉開喜等返轉回去,了解後面的情況。 他們幾人重新翻上山頭。張鴻儀站在高處,正向槍聲激烈的村子瞭望,突然,敵人一顆子彈穿進他的右胸。張鴻儀翻身倒地,昏了過去。警衛員鄭君倫立即撲上前去背起張鴻儀,他們邊打邊撤。 他們剛跑進一個果園,敵人就邊打槍邊吆喝著追上來了。幾個戰士迅速把張鴻儀隱蔽起來,並分別隱藏在茂密的樹後。只聽到敵人喊著“抓活的”追了過去。就這樣他們躲過了敵人。 張鴻儀被戰士們用擔架送到費縣金山寺魯南軍區醫院。軍區領導人專門給醫院孟政委發來電報,指示必須全力搶救。在當時藥品十分缺乏的情況下,軍區張光中司令員派人送來三支葡萄糖針劑。但張鴻儀不讓用,他說:“我已經不行了,別浪費了,還是留給其他重傷員用吧。”醫院孟政委說:“你現在是傷員,要服從醫院的治療。”這才把葡萄糖分三次給他打了。

張鴻儀感到自己已經不行了。一天,他把警衛員鄭君倫叫到身邊說:“我委託你一件事,我家裡還有年邁的老母親,以後你見到她老人家時對她說,我盡忠不能盡孝,我對不住她老人家。” 停了一會兒,他又說:“我有一雙球鞋,一直沒捨得穿,送給你作個紀念吧。我還有一塊光洋也送給你吧。”這塊光洋,鄭君倫至今還珍藏著,作為對老政委的懷念。 最後,他說:“我要對軍區和鐵道游擊隊的領導和同志們說幾句話,你記下來。”鄭君倫一字一淚地記下了張鴻儀的遺囑: “敬告張司令員及魯南軍區黨委,盡快給鐵道游擊隊指定人接替我的工作。告訴劉大隊長及其他領導同志,形勢很好,日寇必定要失敗,不要為我悲傷,繼續帶好部隊,努力作戰。祝革命早日取得勝利。”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