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共產黨抗戰英傑·救亡先驅錄

第10章 009、天地能知忠烈心——記中共湘鄂贛省委書記塗正坤

1939年8月1日,延安黨政軍民各界萬餘人,在中共中央機關禮堂悼念在平江慘案中殉難的塗正坤等烈士。會場正中懸掛著中共中央送的輓聯: 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陳雲、彭德懷等黨和軍隊領導人都送了輓聯、挽詩。毛澤東在會上作了《必須制裁反動派》的演說。 塗正坤,原名正生,1897年11月出生於湖南省平江縣嘉義鎮謝江鄉貧苦縫工家庭。 1925年,他參加羅納川在平江嘉義地區開辦的平民夜校,並以縫紉為掩護,發動紙業工人和農民群眾同地主豪紳作鬥爭。這年5月,他由羅納川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27年秋,塗正坤率領平江農民暴動隊,參加了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後歷任中共平江縣委書記、湘鄂贛省委組織部長兼作戰分區政委、省蘇維埃政府主席,長期堅持艱苦的土地革命戰爭。他與湘鄂贛省委、省軍區領導人傅秋濤、鄧洪等人領導和指揮了多次反“清剿”的鬥爭,至1937年“七?七”事變時,湘鄂贛根據地仍保存下來近500名黨員幹部、390多名紅軍戰士。

1936年“雙十二”西安事變後,蔣介石採取“北和南剿”的策略,一面與中共中央談判合作抗日,一面密令國民黨軍隊繼續“清剿”南方各地紅軍游擊隊。湘鄂贛省傅秋濤、塗正坤等領導人,密切注意形勢的變化,研究黨的政策,一方面向群眾和國民黨人宣傳中國共產黨關於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和政策,一方面積極做好與國民黨談判的準備。 1937年2月,塗正坤任中共湘鄂贛省委書記。他多次主持召開省委會議,決定一面派人請示黨中央,一面與國民黨地方當局談判停戰。這年5月10日,正式成立了以傅秋濤為主席,塗正坤、鄧洪、劉玉堂、鐘期光、謝乾、譚啟龍、江渭清、明安樓為委員的湘鄂贛人民抗日紅軍軍事委員會,統一領導和指揮湘鄂贛抗日紅軍游擊隊。

談判開始前,國民黨地方當局企圖利用叛徒孔荷寵等前來“招撫”收編。塗正坤和傅秋濤等嚴厲警告他們:叛徒來“招撫”,我們就殺。給其以有力的回擊。 7月18日,湘鄂贛省委派傅秋濤、塗正坤、劉玉堂、鐘期光等,與國民黨第五十師一名旅長、一名團長、一名副團長、平江縣縣長、縣黨部書記長等人,在平江嘉義鎮關帝廟進行了談判。談判中,傅秋濤、塗正坤等嚴正駁斥了國民黨方面所宣揚的“一個政黨(國民黨)、一個領袖(蔣介石),一個主義(三民主義)”的謬論,解決了一般性的問題。正在這時,黨中央派賴傳珠、李濤來湘鄂贛省委,傳達了中央的有關指示精神。 7月20日,傅秋濤、塗正坤等到瀏陽,與國民黨五師師長岳森進行正式談判。當談到釋放政治犯和集中紅軍游擊隊等實質性問題時,岳森提出提交名單等條件,企圖事先殺掉中共方面的人員,並趁紅軍部隊集中之際聚而殲之。塗正坤和傅秋濤洞察其奸,嚴詞拒絕其無理要求,機智地粉碎了國民黨頑固派的陰謀。雙方商定:①釋放在押的政治犯;②在瀏陽建立紅軍游擊支隊的辦事處;③紅軍部隊集中,番號改為“湘鄂贛人民抗日紅軍游擊支隊”。劃定特區,駐紮部隊。改編後紅軍游擊支隊的經費問題,尚待武漢行營談判解決。 8月20日前後,湘鄂贛省委劉玉堂、黃耀南等人到武漢行營談判。 8月29日,在中共代表董必武的支持下,與國民黨武漢行營談判成功,湘鄂贛邊區終於建立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湘鄂贛邊區紅軍改編為新四軍第一支隊第一團,由支隊副司令員兼一團團長傅秋濤率領,於1938年2月從平江嘉義出發,開赴抗日前線。

1937年底,根據黨中央指示,湘鄂贛省委改為特委,塗正坤任書記,留在後方堅持鬥爭,公開身份是新四軍上校參議、新四軍駐平江嘉義留守通訊處主任。他同羅梓銘、黃耀南等人領導特委和通訊處,全力以赴地投入了湘鄂贛邊區的抗日救亡鬥爭。他們一面迅速整頓和恢復黨的組織,發展黨員,教育黨員在抗日救亡鬥爭中發揮模範作用,一面宣傳中共團結抗日的主張,建立和健全抗日群眾團體,在平江縣城組織“救亡劇團”,開設“大眾書店”,創辦“老百姓壁報”,廣泛動員青年參軍參戰。塗正坤把自己的獨生女兒塗豐雲送去皖南抗日前線,英勇殺敵(後來在蕪湖戰役中壯烈犧牲)。塗正坤帶頭節衣縮食,籌集資金和藥物,為留在嘉義的100多名傷病員治療,使70多名傷病員傷愈康復,組成補充連開赴前線。

塗正坤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政策。 1938年10月,武漢失守後,國民黨軍第九戰區第二十七集團軍楊森部調防平江。他們強佔民房,搶奪財物,亂攤捐稅,群眾來到通訊處控告他們的暴行,要求制裁“遭殃軍”。塗正坤除了向楊森總部提出要嚴肅軍紀外,還耐心地勸導鄉親們以抗日大局為重。他說:“打日本鬼子是目前的頭等大事,楊森部隊雖壞,只要他們不公開投敵,我們還是要耐心爭取它。萬一日本鬼子侵占了平江,共產黨決不離開平江人民,一定要和大家同生死,共患難,組織起來打游擊,抗日保家。” 1939年1月,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制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動方針。 5月30日,由蔣介石親自簽署密令,發往駐長沙第七戰區代司令長官薛岳處。密令中說:“據報:中共在平江嘉義嶺一帶大肆活動,其負責人為黃耀南、塗正坤,以游擊為號召……且密藏多量軍火……專以平江為根據地……影響殊非淺鮮,請設法制止,以免滋蔓。事關後方軍事秘密活動,相應函請查核辦理。”

薛岳、楊森立即行動。嘉義國民黨駐軍一個營控制了對面兩個山頭的製高點。楊森部特務營20多人借加速破路為名,趕到嘉義,改著便裝,散在通訊處附近。塗正坤覺察到國民黨頑固派的上述活動後,立即召開特委和通訊處負責人緊急會議,研究了應急措施:將通訊處人員精減了十幾人;凡已公開身份的黨員幹部轉移到新四軍中或其他地方隱蔽;特委和通訊處分開;改變了特委與各縣同志的接頭地點;機要文件等轉移到謝江一帶崖洞裡。但對通訊處機關的安全未採取防範措施,沒有估計到會發生公開的慘案。 1939年6月12日下午3時,發生了震驚全國的“平江慘案”。國民黨第二十七集團軍楊森,派兵秘密包圍了新四軍駐平江通訊處。楊森所部中尉偵察員張紹奇,以請塗正坤參議去嘉義區公所商議抗日緊急事宜為名,將塗正坤引到離通訊處30多米的巷口。預先埋伏在巷口的幾個劊子手,對準塗正坤猛烈掃射。鮮血從塗正坤的胸口湧出。他忍著疼痛,硬撐著身軀往回走,朝通訊處方向呼喊:“楊森下毒手了,同志們,快走!”他犧牲時僅42歲。

槍響後,楊森部特務連沖進通訊處,將財物搶劫一空,並將通訊處秘書主任吳淵槍殺。是夜,又將特委和通訊處幹部羅梓銘、曾金聲、吳賀全、趙綠吟等4人,押往嘉義鎮旁的虎形嶺活埋。 塗正坤烈士的家鄉,聽到塗正坤被害的消息,當晚有十多名老赤衛隊員,冒著被捕殺的危險,將塗正坤的遺體運回河包洲,含著悲痛,安葬了自己的親人。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