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國民黨抗戰驍將·炎黃忠魂錄

第14章 奮戰守孤城——記王銘章烈士

王銘章烈士,字之鐘,一八九三年生於四川省新都縣泰興場一個小商人的家庭裡。因雙親早年相繼病逝,家庭生活困窘,王銘章在其叔祖父王心田的資助下,上了新都縣高等小學,一九零九年考人四川陸軍小學第五期,在辛亥革命前,參加了四川保路同志軍的反清愛國革命活動。 一九一一二年,曾參加陳英士總司令指揮的上海革命軍進攻上海製造局的戰鬥,革命失敗後返回四川,考入陸軍軍官學校第三期步兵科,專心學習軍事。 一九一四年,王銘章從軍校畢業後被分配到川軍第二師劉存厚部擔任排長。一九一六年,川軍第二師響應護國號召參加護國討袁軍,王銘章在與袁世凱系統的軍隊作戰中,屢立戰功、升任連長、營長。一九二零年,四川軍隊整編後,工銘章升任川軍第七師第十三旅第二十五團團長。一九二四年,王銘章以英勇善戰之名榮任川軍第十三師第二十五旅旅長。一九二五年又晉升為師長,隸屬於田頌堯率領下的四川西北屯殖軍。一九二七年任西北屯殖軍第一路副司令兼第三混成旅旅長,一九二八年,四川西北屯殖軍在北伐革命影響下改番號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王銘章改任第二十九軍第四師師長。一九三零年移防成都,一九三二年冬兼成都衛戍司令。

一九三五年,蔣介石將第二十九軍改編為第四十一軍,王銘章就任該軍屬下的第一二二師師長。 王銘章作為一名正直的愛國軍人,作戰勇敢,指揮有方。但他從軍以來,多次被捲進軍閥混戰,並參與過對紅軍的圍剿,對此,他深惡痛絕,思想逐步轉變。在抗日戰爭爆發前夕,他堅決擁護抗戰救國和中共中央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槍口一致對外”的革命主張。全面抗戰爆發後,他請纓上陣,要求到前線殺敵。 一九二七年九月十二日,王銘章在四川德陽部隊駐地的誓師大會上,慷慨陳詞,表示一定要用殺敵立功,報效國家的實際行動,來贖回自己二十年來參與內戰,危害民眾的罪愆。爾後,他返回新都家鄉,對家人立下遺囑,辭別家鄉父老兄弟,率部出川北上,走上抗日戰爭的戰鬥前線。

王銘章所在的第四十一軍連同第四十五軍,編為第二十二集團軍,在鄧錫侯將軍的率領下,一九三七年九月五日徒步出川北上抗日,加入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屬下的戰鬥序列。部隊到達山西時,正值日軍大舉進攻娘予關。王銘章即奉命率第一二二師火速馳援娘子關。一九三七年十月二十四日,王銘章率部在娘子關西南側的東回村、西回村中間地帶與西犯的日軍第十四師團展開遭遇戰。王銘章所率的川軍裝備十分落後,僅有自產的七九步槍和少數輕、重機槍,許多部隊還以大刀、手榴彈為主要武器,並缺乏野戰醫療、救護、運輸等後勤組織。面對武裝到牙齒的日本強盜,王銘章率全師官兵以窳敗的武器,發揚與敵拼搏到底的愛國主義精神,同敵人展開激烈爭奪制高點的戰鬥。王銘章親臨前線督戰,戰況空前慘烈。苦戰七日,雙方均損失慘重,但我陣地巍然不動,保證了大部隊的調動轉移。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第二十二集團軍奉調徐州、碭山一帶,以阻擊沿津浦路南下之敵。一九三八年一月,蔣介石在開封召集軍事會議,處決了不戰而退的韓復榘,會後,第二十二集團軍總司令鄧錫侯調回四川,第四十一軍軍長孫震代之,孫震報請以王銘章為四十一軍前敵總指揮,代現軍長指揮全軍。王銘章奉命防務津浦線北段之滕縣。滕縣在春秋戰國時代曾為膝國之首都,地理位置重要,居津浦之正幹,為徐淮之屏障,王銘章以前敵總指揮指揮各部嚴加布防。 一九三八年三月,日軍在鄒縣、兗州一線大量增兵,想一舉打通津浦鐵路,奪取徐州要地,與從南京北犯的日軍遙相呼應,包圍我中原野戰大軍。 敵磯谷、板垣師團,發精銳十萬之眾,向鄒縣、滕縣、臨沂進攻。三月十日,王銘章奉命率第一二二師師部及第三六四旅旅部進駐滕縣,並派兵布防於縣城以北之各河、龍山、南沙河、普陽山各地,阻擊敵人。此時,膝縣縣城內由王將軍統一指揮的有第一二二、第一二四、第一二七師三個師部和第三六四旅旅部的部隊,還有膝縣縣長周同所率的地方保安團隊四百餘人,戰鬥兵力不足三千人,兵力如此薄弱,斷難抵抗優勢敵人的大舉進攻。且我各處友軍都與日軍進行激戰,無法抽出大量兵力增援。

王銘章臨危受命,他抱著有敵無我,與敵人拼搏到底的決心,組織防禦部署,他首先將師部遷駐膝縣西關的電燈廠內,向全體官兵表示了與城他共存亡的決心,又調集了其所屬全體戰鬥單位和增援友軍組成了統一的守城部隊,明確了指揮系統井詳細制定了作戰計劃,重點加強了縣城東關方向的防禦工事,並親自視察各級指揮部和前線陣地,向各級指揮員和士兵講述膝縣保衛戰的巨大意義,要求全體士兵為國家為民族不怕犧牲,奮勇殺敵,為保證我大軍作好戰略防禦全殲敵人,堅守滕縣戰略要點到最後一分鐘。他訓勉部下說:“以川軍薄弱之兵力,和窳敗之武器,擔當保衛徐州第一線之重任,力量之不足,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我們身為軍人,衛國保民而犧牲,原為天職,只有決心犧牲一切,才能完成任務,雖不剩一兵一卒,亦無怨尤,不如此無以對國家,更不足以贖川軍二十年內戰之罪愆。”最後,王將軍親自佈置城防事宜,明確各部隊的防守區域,具體作戰任務,督促守城部隊連夜構築防禦工事,並命令團預備隊徹夜搶運彈藥入城,儲備足夠的彈藥,根據防禦戰的特點,要求每一名戰鬥兵必須儲備一箱手榴彈。

一九三八年三月十四日,日軍機械化部隊在飛機、大砲、坦克火力的掩護下,猛撲我滕縣外圍北界河、北沙河、南沙河防線與我部展開激戰,突破我正面防禦,至十五日進抵膝縣縣城。 王將軍臨危不懼,抱著必與敵人拼一死活的決心,勉勵部下不畏強敵。 全體將士團結一心,嚴陣以待,決心痛殲日軍,以死報國。 一九三八年三月十六日拂曉,日軍萬餘人在其優勢火力的掩護下,向我膝縣守軍發起全面進攻。日軍的飛機、大砲將膝縣東關土寨的東南角轟開一個十二米寬的口子,大批日軍步兵在數十挺輕、重機槍的掩護下發起了瘋狂的衝鋒,我部將士嚴陣以待,等敵人衝上塌口的瞬間,指揮員一聲令下,數百枚手榴彈飛向塌口,炸得日軍鬼哭狼嚎,血肉橫飛。這一天,日軍在其飛機、大砲人力支持下發起五次進攻,每次均被王銘章將軍率領下的抗日軍隊用數百枚手榴彈炸得狼狽逃竄、遺屍遍地,衝過缺口的少數日軍也被我部的大砍刀消滅。

十六日夜間,王銘章親自視察陣地,重新調整兵力部署,放棄外圍陣地,集中全部所屬部隊守衛城防,親自嘉獎勉勵慰問英勇作戰的有功將士和傷員,並命令全軍深溝高壘,注意防空隱蔽,待機出擊。 十六日夜,日軍三萬餘人從東、南、北三個方向將滕縣團團包圍。 十六日上午八時,日軍在飛機、大砲及數十輛坦克的火力掩護下,向我東關陣地進攻。我守軍冒著敵人的強烈炮火,在王師長指揮下誓死抵抗,在近距離內反复肉搏,雙方損失慘重,日軍有四、五十人衝上城角,王將軍馬上指示第七二七團組織反攻,我部一百五十人的敢死隊在僅有的兩挺機槍掩護下,用手榴彈、大刀將敵人全部消滅,一百五十個壯士僅十四人生還。 下午二時,日軍在東關、南關再次發起猛烈進攻,我部鏖戰多時,工事多被摧毀,士兵傷亡殆盡,手榴彈所剩無幾,陣地終被日軍突破,日軍突人東關之後,王銘章屹立在縣城中心十字街口親自指揮逆襲,但這時我部大部傷亡,已無完整部隊所用,西門也被日軍奪得,王師長只好轉移到西關火車站我第三七二旅繼續指揮與敵拼搏。不幸行至電燈廠附近,與占領西關城樓的日軍遭遇,王將軍身中數彈、血流遍地,他掙扎著厲聲對隨從們說:“你們去吧,繼續和敵人拼命,不要管我,我死在這裡是很痛快的!中華民族萬歲!”與他同時犧牲的還有第一二二師參謀長趙渭濱,第一二四師參謀長鄒慕陶和滕縣縣長周同等人。

王將軍率部堅守滕縣四晝夜,阻滯了日軍南犯徐州的詭計,使魯南我大部隊贏得了魯南會戰的充分準備時間,對圍殲日軍板垣、礬谷兩個師團的台兒莊大捷,創造了有利的條件,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先生指出:“若無滕縣之死守,焉有台兒莊之大捷?台兒莊之戰果,實滕縣先烈所造成也。”王將軍及全體官兵為保衛祖國的領土,立下了不朽的功勳,顯示了中國人民在反抗外來侵略中的英勇不屈的鬥爭精神。 王將軍的靈柩一九三八年五月九日運抵武漢大智門火車站,武漢各界萬人迎靈。 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和中央委員陳紹禹、秦邦憲、吳玉章、董必武聯合撰寫輓聯一副:奮戰守孤城,視死如歸,是革命軍人本色;決心殲強敵,以身殉國,為中華民族爭光。

以後王將軍的靈樞運回成都,安葬於新都家鄉的國葬墓園,前國民政府主席林森先生為墓園門額題了“壯節殊勳”四個大字。 成都各界人士還在少城公園鑄豎了王將軍的騎姿銅像一座,以悼念為國損軀的先烈。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