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中共中央一支筆·胡喬木

第37章 《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署名內幕

就在編輯《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的那些日子裡,一個盛大的節日來臨了——1951年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建黨三十週年紀念日。對於中國共產黨來說,不僅“三十而立”值得慶賀,而且打敗了蔣介石,取得了全國政權,更值得慶賀。 1951年7月1日尚未到來,各地給中共中央及毛澤東的致敬信、致敬電便潮水般湧來。那時,中國共產黨已擁有五百八十萬黨員。 中共中央政治局決定,1951年6月30日在北京舉行隆重的大會,慶祝中國共產黨誕生三十週年,毛澤東等出席大會,由劉少奇作報告。 請誰為劉少奇起草報告呢?自然,最合適的人選是胡喬木。因為胡喬木編過《六大以前》、《六大以來》以及《毛澤東選集》,又起草過《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中共黨史到了“爛熟”的地步。

那時,胡喬木已經離開了諧趣園,住在北京六所休養。 大抵也正因為對於中共黨史“爛熟”的緣故,花了一個星期,胡喬木就交捲了,為劉少奇起草了題為《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的報告。 當人們佩服胡喬木的“快筆頭”的時候,谷羽談及胡喬木寫作《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的艱難內情: 記得1951年5,6月間,喬木因胃穿孔動了大手術,還在休養康復之中,少奇同志來找他,專請喬木代為起草慶祝“七一”的報告。喬木欣然從命。 那時已跨進6月中旬,稿子寫完後還要留出時間讓少奇和中央其他同志審閱,真是太緊了。而那年6月,北京的天氣特別熱,屋外熱,家裡好像更熱,坐在那裡不動都是一身汗。當時條件差,家裡連風扇都沒有。喬木冒著酷熱,白天黑夜地寫。我看他熱得滿頭大汗,就找了把蒲扇為他搧風,後來又想辦法從中南海西門外的冰庫搞來幾大塊冰,放在盆裡,擺在他椅子周圍,給他降溫。過了兩天,熱得實在沒辦法,他就讓我在大澡盆裡放一盆涼水,在澡盆上擱一塊木板,他乾脆坐在水里寫。前後寫了一個星期,《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的稿於終於寫出來了,共有四、五萬字。

不料,毛澤東閱後,卻寫了批示,此文以胡喬木名義發表。 胡喬木知道了這一消息,以為不便遵命:這麼一來,怎麼向劉少奇交代? 毛澤東說少奇同志那裡,由他去打招呼,另找人起草報告。 如此這般,胡喬木只得從命。 《人民日報》迅速排印了《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定於6月22日見報。在6月21日,胡喬木給毛澤東寫了一信,請示有關文章的一些問題,毛澤東在他的信上作了批語: 在接到毛澤東的批復後,《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署名胡喬木,發表於1951年6月22日《人民日報》。新華社全文發,全國各地報紙也全文刊載。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全文廣播。另外,人民出版社還印行了單行本。 楊尚昆曾經這麼憶及: 1951年黨成立30週年時,要為中央寫一篇講述黨領導中國人民革命事業取得勝利的文章,這任務自然就落到喬木的頭上。這篇長文他只花了不到一個星期就寫成了。喬木對黨的30年的歷史早已成竹在胸,當然可以一揮而就。主席看了十分滿意,說不要作為中央領導人的講話稿了,就以“胡喬木”署名發表。這就是《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用個人名義發表,並不是胡喬木自己要逞英雄,完全是毛主席決定的。時在建國初期,效果極好。

《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是總結中共成立三十年曆程的第一本簡明黨史,產生了很大影響,成了各地紀念中共建黨三十週年的主要學習文件。其影響超過了劉少奇在紀念中共三十年大會上的報告。 胡喬木向來在幕後工作。即使是作為中央人民政府發言人曾公開亮相,那也只是“新聞腦”的形象。這一回,則是作為理論家、黨史專家的身份亮相,開始為人們所知道。 雖說胡喬木一生寫過眾多的社論、評論、決議、文件,但《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是其中少有的署名胡喬木發表的著作。正因為這樣,《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在人們的印像中,差不多成了胡喬木的代表作——一提及胡喬木,人們會馬上說,哦,他寫過《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 此處順便提一筆,關於中共“一大”的代表,毛澤東的批示稱“是十二人”,從此中共黨史專家們便沿用此說。直至最近幾年,才終於承認包惠僧亦是中共“一大”代表,承認中共“一大”代表是十三人。


註釋: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