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人生·中國首部商業領袖集體傳記

第39章 在台北的外省人

1961年,李開復出生於台北一個“外省人”家庭。 “外省人”是區別於台灣本省人的稱呼。 1949年前後,數百萬人隨國民黨遷徙至台灣。他們及其子女,被稱做“外省人”。 李開復的父親李天民,隨國民黨遷台,與妻兒離散。 1950年,李天民妻子帶著兒女變賣家產,將金子焊在手電筒裡藏著,一路輾轉,不顧關山險阻,離川赴台,與李天民團聚。從四川到台北,這段路,走了半年之久。 李天民,四川華陽人,1909年生。他是黃埔六期學生,與羅瑞卿大將是同學。當時羅瑞卿個子最高,有個綽號叫“羅長子”,排隊排第一個。李天民個子矮,還沒槍桿高,排最後一個。葉挺擔任過他們的教官。 1927年馬日事變爆發,當晚發生槍戰,葉挺還對李天民說:“小鬼,趴下。”第二天,李天民他們坐船到九江,很多年齡大的同學參加了南昌起義。

後來,李天民受人資助去了日本,考上了早稻田大學,客居異鄉五年。當時物資匱乏,思鄉之情久久纏繞心頭,一名中國留學生太太常唱陽關三疊以解鄉愁。李天民在台北與兒女憶起,每每動容。 留學歸國後,李天民在南京擔任當時的《中國日報》總編輯,後去國民黨“中央黨校”成都分校任教,抗戰前參加民族復興運動,又至西安行政訓練所辦理訓導教務,在成都青年團工作,任青年團幹事長。 1947年行憲後第一屆立法委員選舉,他獲得高票當選。 1949年,李天民隨戰事節節敗退的國民黨遷台。在台北,他看不慣當政者的腐敗等種種行徑,政治興趣淡了,將精力轉移到國際事務與中國近代史的研究,尤其是中共黨史。 1984年起,李天民接受台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東亞所的邀請,在碩士班開設“中共黨史”,在博士班開設“中共黨史專題研究”、“中共人物專題研究”等課程,直至去世那年3月因病入院才辭去教職。

李天民夫婦一生共養育七名子女,李開復是老來子,在台北出生。李天民秉持了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美德,一生清貧。他在台北郊區很偏遠的名叫永和的地方購買了房子,將一家人安置下來。 據李開復五姐李開敏回憶,那是很老的房子,他們七兄妹與父母住在四間房裡。院子裡有蓮霧樹、檳榔樹。門口有魚塘,鄰居在裡面養魚。附近只有幾戶人家。為了生計,李天民夫妻一直很忙,不忙的時候家裡很熱鬧、很開心。如果忙起來,李開敏就只能和狗一起玩,很寂寞。 作為么兒,李開復很受寵愛。李開敏說:“我感覺自己成了灰姑娘,爸媽的注意力都轉移到了他身上,我覺得自己失寵了。”話是這麼說,但是,李開復遭遇微軟起訴的時候,李開敏和三姐一起在美國陪他。

國民黨遷台之後,小小的台北市能嚐到中國的五大菜系。來自各省的大廚匯聚在台北,很多大廚是從將軍、高官家裡的廚師做出來的。李開復記憶裡的台北,充滿了美味。 “太好吃了,我從小就貪吃。”他的母親王雅清以前在四川時,跟著婆婆學,也做得一手美味川菜。 遷台,給台灣帶去的不只是五湖四海的中國美味,還有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粹。中國的傳統文化不僅在高等學府裡薪火相傳,還在普通人家的家庭教育中得以傳承。 少年時期從福建逃到台灣的台達電董事長鄭崇華跟人說,如果他沒去台灣,可能現在還是個鄉下老頭。李開復則不這麼認為:“如果我家沒去台灣,我認為憑著我們家的教育和影響,我依然能成功。” 李天民是傳統的中國父親,甚少言語,與孩子並不親密,不會直接表達“我愛你”,父愛隱埋心底,以身體力行對孩子產生畢生的影響。李天民與最小的兒子李開復差了半個世紀的年齡。他們很少聊天,每天獨處的時光是李開復早晨上學,李天民送他上校車。父子倆一起散步。一前一後地走,兒子有時小跑著跟上父親的步子。

李開復堂哥李開釗憶起,1929年,李天民曾教李開釗父親李天福唱《國際歌》。那時候,李天民20歲,李天福15歲。這是哥哥教給弟弟的第一首歌。 “實際上從那個時候起,他們關注的就都是中國的前途。”李開釗說。 李天民很關注李家後代的教育。他曾給李開釗的孩子寄書,都是非常傳統的、講忠孝的書。李開釗覺得,李天民的一部分在他的兒子李開復身上延續了下來。無論在四川大學還是四川農業大學的演講,李開復關注的都是中國的未來。 “中國傳統的教育,在開復身上沒有丟。” “我父親很少要求我們做什麼事情,他很放權。他都是希望孩子們通過觀察父親如何做人處事,從中學習如何做事。潛移默化的影響很大。”李開復說。 李開復記得父親滿架子的書,他記得里面最顯著的一本是《蘇俄在中國》。他知道父親最尊敬的人是胡適、錢穆、張大千。錢穆在世時,父親春節必親自拜望請益,年年如此。錢穆手書一副對聯“有容德乃大,無求品自高”,是李天民的立身存世之道。去世前,他將這副對聯贈送給了最小的兒子李開復。這副對聯也隨李開復輾轉於美國、中國。

雖然少小離家去美國求學,但李開復的中國傳統教育沒有斷過。母親要求他每週都寫家書,她對兒子的每封家書都會認真校對,修改每個錯別字,再把原信寄回給李開復。在美國讀大學,他學中國古文,其中一文是梁啟超。文裡一句我們耳熟能詳:“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母親總要求他們坐有坐相,站有站相。李開復保留嚴謹的作風至今,他永遠是西裝革履,天再熱也如此。一次,清華大學的講座結束後,他汗流浹背,西裝都滴水了。 Google中國是個年輕化的地方,大家穿得都很隨意,我也目睹Google中國很多員工穿著拖鞋、短褲上班,但就李開復一個人西裝、襯衣、領帶一樣不少。一次活動,大家讓李開復把正裝換成便裝,別讓新員工覺得拘束。他聽從了意見,回去換便裝。但大家發現他的便裝概念就是把領帶解了。

2005年李開復從微軟去了Google。也遭遇人生最大的一次危機。微軟以違反競爭協議為由將李開復推上被告席,也將他推到了全世界媒體焦點的位置。當時李開敏和三姐、四姐到美國看他,整個夏天一直陪著他,幫他搬家。每天面對訴訟,天天都有人來搬電腦,拿資料,所有私密的東西都會被拿走。李開敏感覺:“天哪,這跟'文革'差不多,以前是抄家,現在是抄電腦和私人資料。” 那是李開復壓力最大的時候,但是他不大開口,外人也看不出來。 “每次見開復,他從不提工作壓力如何大,看起來都很輕鬆,他和父親一樣,將壓力埋在心裡。”李開敏說。 Google中國前首席戰略官郭去疾在微軟中國研究院實習過,後來被李開復推薦到微軟工作。郭去疾回憶,李開復打官司時,他已準備去亞馬遜公司,李開復打電話邀請他回國創辦Google中國。郭去疾告訴李開復:“我一定去Google跟你共同渡過這個難關。”在打官司期間,李開復的沉著冷靜給郭去疾留下很深的印象。在Google中國的這幾年,Google屢次遇到公關危機,他也從來沒有看到李開復表現出有壓力的樣子。

Google中國前公關負責人崔瑾記得牌照事件那次,“大家都幾乎絕望了,但李開復每次都是輕鬆笑臉,從未發過脾氣,從未看到過愁眉苦臉。” “開復像爸爸的地方,還有一個就是胸襟開闊,為人寬厚。”李開敏說,“爸爸這一生,我從沒聽過他口出惡言,從不參與朋友間的指責,開復這一點很像他。”崔瑾一次與李開復出差,她和另一名同事睡過頭了。醒來後,發現李開復已經悄悄上飛機了。 “他不會開口要求我們該干什麼。”崔瑾說。李天民也從不向兒女開口提要求,當年就是以81歲高齡獨自從台灣去四川探親。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