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李志民回憶錄

第50章 第十二章決戰西北戰場

李志民回憶錄 李志民 3430 2018-03-16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八日,即解放太原後的第四天,毛主席把彭總從太原前線召回北京,進一步商討如何解決西北的問題。毛主席根據迅速發展的國內革命形勢,指出了用和平方法解決西北問題的可能性,同時強調指出,要爭取用和平方法解決西北問題,首先必須經過軍事上的決戰,消滅胡、馬主力。 這時,經過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敵軍的精銳主力已喪失淨盡,國民黨反動集團在軍事上、政治上、經濟上面臨絕境。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毛主席和朱總司令發出向全國進軍的命令,渡過長江的百萬雄師,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殘敵,相繼解放了南京、上海及江南的大片領土,並開始了向東南、中南、西南的進軍。國民黨反動政府成了喪家之犬,分別向台灣、廣州、重慶逃竄。敗局已定的蔣介石集團,對華東、華南的信心已完全喪失,而把最後的希望寄託在盤據西北的胡、馬集團和退縮西南的白崇禧集團身上,妄圖保住西北和西南地區,作為最後的反革命基地,取得帝國主義支持,爭取時間,重整旗鼓,待機捲土重來。

西北五省地域遼闊,佔全國總面積的四分之一。盤據西北的胡宗南集團,是蔣介石的一支裝備精良的嫡系主力部隊。雖在我西北野戰軍的沉重打擊下,不斷損兵折將,戰鬥力大大削弱,但其兵力仍有十六個軍、四十一個師,共二十餘萬人。青、寧二馬則擁有十個軍、三十三個師(旅),共十八萬餘人的兵力,尚未受到我軍殲滅性的打擊。長期以來,胡宗南、馬步芳、馬鴻逵之間,爭權奪利,勾心鬥角。國民黨反動集團為了保住大西北作為殘喘之地,極力拉攏青、寧二馬。國民黨中央特於一九四九年五月十人日派馬步芳代理西北軍政長官(同年七月二十七日正式任命),馬鴻逵除繼續擔任西北軍政副長官外,還許諾其擔任甘肅省政府主席,千方百計地拉青、寧二馬出兵陝西,同胡宗南聯合起來,共同對付我軍。取得西北軍政長官大權的馬步芳,一時得意忘形,野心惡性膨脹,竟以“西北支柱”自命,又企圖以進軍陝西保其老巢,遂夥同馬鴻逢組織三個兵團,由馬步芳的兒子馬繼援率領,分三路大舉東進,與胡宗南集團相配合,企圖一舉攻占咸陽,進而奪取西安。嚴陣以待的我第一野戰軍,在適當誘敵深入後,予以迎頭痛擊,挫敗了敵人的銳氣,保障了我華北入陝兵團的安全集結。

華北兩個兵團來到西北以後,第一野戰軍的兵力增加到十二個軍、三十五個師,共三十四萬人,與胡、馬集團的二十七個軍、七十四個師,共三十八萬人相比,數量大體相等。然而,我軍可以集中使用,而敵軍則分散在西北各地,集中於我軍對面的敵軍主力,只有胡宗南七萬餘人,青、寧二馬八萬餘人,合計十五萬餘人,因此決戰的條件已經成熟。 鑑於我軍在西北戰場佔相對優勢,要想把胡、馬主力一舉消滅於一役是困難的,而必須把它們分割開來,區別先後,集中力量,各個殲滅。青、寧二馬和胡宗南之間,長期以來就有很深的矛盾,如今雖因面臨滅亡的共同命運而不得不聯合起來,但又互存戒心,貌合神離,在聯合作戰中都暗圖保存自己,犧牲對方,互相利用。他們一面聯合作戰,一面各懷鬼胎,各打各的主意,這就為我軍利用敵人的矛盾,各個殲滅敵人,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敵人進攻咸陽、西安失敗以後,胡宗南主力集結於渭河南北地區,青、寧二馬主力集結在乾縣、禮泉地區。這時候,我軍應當首先向何處開刀,是鉗胡打馬、先馬後胡,還是鉗馬打胡、先胡後馬,這是決戰開始的首要問題,也是整個決戰能否順利發展的關鍵,必鬚根據敵我情況作出正確的判斷和果斷的處置。 為此,彭總曾多次向毛主席報告前線情況,提出作戰方案,毛主席也多次給予指示。根據當時西北戰場的整個情況來看,毛主席和彭總都認為,胡宗南集團雖然是蔣介石的嫡系主力部隊,但連續遭我沉重打擊,戰鬥力已大大削弱,而青、寧二馬尤其是青馬,是當時敵軍中最有戰鬥力的部隊,因此,西北戰場決戰的關鍵是殲滅青、寧二馬主力,只要殲滅了青、寧二馬主力,就可以基本上解決西北問題。鉗胡打馬、先馬後胡的有利條件是,青、寧二馬主力遠離自己的老窩,人地生疏,供應線長,而我軍則背靠物產豐富、人口稠密的關中平原,距離老解放區也很近,在人力物力的支援上都較方便,把青、寧二馬主力殲滅陝西,在戰場條件上遠比讓其逃回老巢再打為有利;其不利條件是,打馬比打胡費力,必須從精神上、物質上和作戰方法上做好充分準備,而華北兵團經過千里進軍,已相當疲勞,需要一定時間恢復體力,尤其是十九兵團剛剛到達,準備時間過於倉促。當毛主席和彭總正在考慮如何向敵人開刀時,敵人得悉我華北兵團入陝,青、寧二馬主力便從乾、禮地區迅速退到麟游山區,企圖以此為機動位置,有利時可援胡進出於關中,不利時則退守平涼,並將兵力分散配置於寬大正面,以防我突然進攻和免遭聚殲。

而此時胡宗南主力仍猖集於扶眉地區渭河兩岸,以五個軍之眾集團配備,目的是既便於機動,又利於堅守。胡、馬的兵力部署,都是既可聯合作戰、又能保存實力的兩全之計。但是,青、寧二馬兵力分散,正面太寬,確使我軍難以包圍聚殲;而胡宗南主力集中於扶眉地區,縱深力量薄弱,秦嶺少數兵力只能起箝制作用,與青、寧二馬雖可南北策應,但中間空隙很大,便於我軍向其側後迂迴包圍,造成了聚殲該敵的良好戰機。面對這一情況,彭總放棄原先鉗胡打馬,先馬後胡的構想,堅決執行了毛主席鉗馬打胡、先胡後馬的指示,決定以十九兵團箝制青、寧二馬,以一、二、十八三個兵團殲滅胡宗南主力於扶眉地區。 七月六日,我和楊得志來到西安參加前委會議。彭總一見我們就說:“你們長途行軍,很辛苦,最好給你們一個月時間休整,而現在要馬上打仗,連準備的時間也很少。雖說充分準備是勝利的關鍵,但失掉戰機,縱有充分準備也不能殲滅敵人,好在主攻部隊已經準備好了。你們對付二馬,切不可有盲目輕敵情緒。要嚴防敵人繞到背後襲擊,這是敵人慣用的手法,只要不受襲擊,就立於不敗之地了。這也是毛主席要我告訴你們的。”說著,彭總遞給我們一份電報,是毛主席於六月二十六日發來的。電報寫道:“楊兵團應立即向西進,迫近兩馬築工,擔負箝制兩馬任務,並嚴防兩馬回擊。此點應嚴格告訴楊得志,千萬不可輕視兩馬,否則必致吃虧。楊得誌等對兩馬是沒有經驗的。”

會議結束,我們回到兵團,逐級傳達討論了毛主席和彭總的指示,結合作戰任務,仔細地研究了青、寧二馬的特點和慣用的戰術以及我們對付的辦法,並針對敵人的特點,抓緊時間進行戰術技術訓練,特別著重了打騎兵和拼刺刀的訓練。通過普遍深入的思想動員,使全體指戰員進一步克服輕敵觀念,防止因為勝利而沖昏頭腦。 扶眉戰役開始,按照預定作戰計劃,我兵團首先行動,於七月十日進至馬步芳、馬鴻逵部對面之乾縣、禮泉以北高地,構築工事,揚言進攻;衛戍西安之六十一軍則向南山秦嶺之敵佯動,以便迷惑敵人,掩護主力運動,並箝制二馬及秦嶺胡宗南部,保障我主力側翼的安全。七月十一日拂曉,主力部隊開始向胡宗南部隊進攻。隱蔽集結干預定位置的二兵團,由胡宗南部與二馬之間的空隙,以秘密隱蔽急行軍迂迴敵側後;十八兵團沿隴海鐵路和鹹陽至鳳翔公路,由東而西直插敵縱深;一兵團從渭河南岸沿長安至益門公路及秦嶺北麓向西鉗擊敵人。胡宗南原曾估計我華北兵團入陝後至少需休整一個月才能作戰,又自以為以五個軍集團配備使我不敢將其一口吞掉,還夢想乘我軍向二馬進攻時,全力向我側擊,取得胡、馬聯合作戰的勝利。我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發動猛烈攻擊,使胡宗南猝不及防,一天之內即被我團團包圍,經兩晝夜的激烈戰鬥,除殘敵越秦嶺潰逃外,我殲敵四個軍,四萬三千餘人,解放縣城八座,這是西北戰場在解放戰爭中空前的大勝利。

扶眉戰役的勝利,使西北戰場敵我力量的對比起了根本的變化,我軍由相對優勢一變而為絕對優勢,戰爭的主動權已完全掌握在我軍手裡。當胡宗南部遭我圍殲之際,二馬曾集結兵力,擺出援胡的架勢卻未敢動手而坐視其覆沒。胡宗南主力被殲,殘部退守秦嶺,已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自然無法援馬。青、寧二馬見胡宗南大勢已去,為保存實力,免遭被殲的命運,隨即匆忙北撤。胡宗南和青、寧二馬之作戰聯盟終於被我粉碎,青、寧二馬已被徹底孤立。 毛主席在扶眉戰役開始以前,曾於六月二十六日指示彭總:“國民黨中央政府正在準備從廣州遷往重慶,為使偽政府放心遷往重慶,而不遷往台灣,以及使胡宗南不致早日入川起見,你們暫時似不宜去佔漢中,讓漢中留在胡宗南手裡幾個月似較有利。”根據毛主席這一指示,我軍在消滅胡宗南主力後,暫時不去佔領漢中,而乘勝發起了對青、寧二馬的追擊戰。這時,毛主席給彭總來電說:“打胡勝利極大,甚慰。不顧天熱,乘勝舉行打馬戰役是很好的。”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