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中國故事·關於中國夢的十個樣本

第77章 見證

2008年,金秋。石牛寺村,陽光普照,麥田飄香。一輛小轎車停下來,車裡走出來一個中年男子,笑容可掬地跟收割的村民打招呼。立刻,有十幾個村民圍上來,和這個“大領導”攀談起來。 這個人,就是康厚明,他請了半天假給母親過生日。此刻,他儼然已成了全體村民心中的“大領導”。他去過北京,並且和那麼多“官”在一起談論國家大事,還在電視上不斷露面、接受采訪,村民們仰慕他很久了。 那些原來稱呼康厚明為“老康”的人,此刻只是嘿嘿地笑著,不敢張口。康厚明原本是話語不多的人,但現在可不能冷場,必須要“表現”一番,便逐一問候起來。其實,和村民說話,可比電視上接受采訪輕鬆多了,他的感情是發自內心的。 村民說,現在在家種地太好了,糧食直補、農資綜合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等,這一系列政策的實行可把他們樂壞了。真沒想到,國家對農民會這麼重視了。另外還取消了農業稅、牧業稅、農業特產稅、屠宰稅,簡直跟做夢似的。

正說著話,有一群孩子背著書包上學去。馬上又有幾個村民說,石牛寺村從去年就普及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的政策了,孩子上學都不花錢了。要是發現哪個老師收錢,家長就要告他去,因為這是不合法的……這句話,把康厚明說樂了,十幾個人也都著笑。 有個村民說到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好處多,他前一階段做了心髒病手術,花了9萬多,後來給補助3萬元。這件事全村子都很震驚,因為大家此前一直持懷疑態度,這下子全都相信了。 大夥正說著,從遠處小跑著過來一位婆婆,氣喘吁籲的。原來是康厚明的母親,聽說兒子今天回家看她,給她過生日,就在大道上等著。看見一幫人圍著地壟溝說話,老太太就急忙趕了過來。這時候,她激動地從人堆裡衝過來,拽著康厚明的手說:

“我種了這些年地,還有我爸爸我爺爺我太爺爺,一直都種地,可從來就沒聽說過種地不交稅的!那要是放在康熙爺年間的話,那可叫皇糧國稅啊,你不繳納,是要殺頭的!現在呢,國家全都給免了,我起初都不信。謝謝共產黨,謝謝毛主席!”這句話又把大夥全都逗笑了。 有人糾正說,現在的主席是胡錦濤,老太太便說,“謝謝毛主席,謝謝胡錦濤!” 康厚明告別了村民,和母親一起回家。 此時,大姐、大姐夫、二姐、三姐、三姐夫都回來了,給母親過生日。康厚健正在工地緊張施工回不來,劉勝玉要給工人做飯,也抽不出時間。康厚明的兩個妹妹從外地打來電話。 康厚明的父親已經去世了,母親這些年在家裡照顧他們兄妹的孩子,很辛苦。大家都不斷往老太太碗裡夾菜,還讓老人家喝了點酒,祝愿她長壽。

晚飯後,康厚明因為單位還有事,就準備離開。老太太送出很遠,叮囑康厚明注意身體,經常往家裡打電話,才慢慢回去。 輕煙縹緲的石牛寺村,顯得安詳、幽靜。白鷺在田野間飛過,湛藍的天空下面,是寬廣起伏的麥田。家鄉是美麗的,鋪墊千年的鄉土,散發著一串串留戀。康厚明在車裡看著窗外金黃的麥浪,心潮起伏,他為農村30年來的巨大變化感到由衷的高興。 1978年的中國農村,一片蕭索。那一年,中國農民的人均收入只有133.5元,其中有近1/4的生產隊社員收入在40元以下。有2.5億的農村人口處在貧困線以下,佔農村總人口的33%。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農業生產發展迅速,農民生活水平很快提高。 1978年到1985年間,農民家庭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費水平分別增加了264元和192元。貧困人口由1978年以前的2.5億下降到1.25億。到2000年,全國農村沒有解決溫飽問題的貧困人口由原先的8000萬減少到3000萬,佔農村人口比重下降到3%左右,全國農村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基本解決。這是一個歷史的壯舉!

進入21世紀後,中央連續出台了多個支持和保護農業的惠農政策,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初見成效,農民奔小康的速度提升,我國在國際上農業大國的地位基本確立。 2003年,在全國范圍內開展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2004年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使中國進入了由二元經濟向一元經濟轉換的新階段。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業,貫徹“多予、少取、放活”方針,連續下發五個“一號文件”,作出了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部署。 康厚明無疑是幸運的,因為他見證了農村巨變的這一切,同時,他又走出了屬於他自己的獨特的路——產業工人即“農民工”之路。這條路充滿艱辛,不過正因為有了這樣一個歷練的過程,康厚明才一步步變得成熟。

毋庸置疑,農民工是我國改革開放和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湧現的一支新型勞動大軍。農民工問題事關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從2004年開始,國家對“農民工”問題給予了足夠重視。胡錦濤總書記多次對清欠農民工工資問題作出批示,溫家寶總理為農民追討工錢成為佳話。黨中央、國務院領導還對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農民工培訓、農民工勞動安全等問題給予了高度關注。 在200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胡錦濤總書記指出,我國總體上已到了以工補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 2005年3月31日,國務院第85次常務會議通過的《國務院2005年工作要點》,將“制定和完善涉及農民工的各項政策”作為一項重要任務。 2005年4月初,根據國務院要求和溫家寶總理的指示,國務院研究室牽頭成立了農民工問題調研和文件起草組,經過近4個月的辛勤工作,最終形成了近5萬字的《中國農民工問題研究總報告》,為起草《國務院關於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奠定了基礎。

2005年11月29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胡錦濤總書記要求,各地區要切實保障進城務工人員的合法權益,認真解決他們在工資待遇、工作環境、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問題。 2006年1月18日,溫家寶總理主持國務院第122次常務會議,原則通過了《國務院關於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文件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明確了做好農民工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政策措施。這是中央統籌城鄉發展、解決“三農”問題的又一重大舉措。文件涉及農民工工資、社會保障、公共服務、權益保護等方方面面的政策措施。 康厚明是幸運的,從一個農民工,到勞動模範,再到人大代表,他見證了中國改革大潮席捲著每一個角落,也見證了這股力量蒸蒸日上不可阻擋,正帶著中國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