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中國故事·關於中國夢的十個樣本

第40章 樂和家園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8.0級特大地震,導致近10萬同胞罹難,4600多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達8400多億元。與此同時,13億同胞眾志成城,數百億民間捐款於十幾天內匯聚,百萬志願者奔赴災區,百家民間組織也活躍其中,為災區儘自己一份愛心,一份關懷。 在紅十字基金會的資助下,廖曉義深入重災區——彭州通濟鎮大坪村,在那裡蹲點建設以綠色生計、綠色民居、綠色倫理、綠色參與、綠色養生、綠色安全為內容的“樂和家園”,為災後鄉村重建走上生態文明的軌道,以及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生態模式探索一種有效的範例。 事實證明,只有把經濟發展與環境、資源以及人的全面發展協調起來,才能對生產要素產生最科學的集聚效應,並營造出源源不斷的發展後勁。因此,“生態文明”的提出,強調要建立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批判了人與自然關係中環境污染的代價,在一定程度上糾正了某些區域片面追求經濟增長、不利於長遠發展的錯誤執政理念。

正是在這種形勢下,廖曉義來到了通濟鎮大坪村,實施她的“樂和家園”的項目。大坪村地處海拔1500多米的龍門山,村民280多戶,800多人,經濟上以種植黃連等藥材以及開採礦石為主。 “5·12”大地震後,大坪村95%以上的房屋被毀。雖然大坪村貧窮、落後,但那裡的山水沒有遭到污染和破壞,人們的心靈還沒有被“現代文明”污染,自然生態保存得很好,都是廖曉義理想中的“香格里拉”。因此,她相信“樂和家園”的理念能建立起來,能達到最大的傳播效益。 “樂和家園”理論包括六個方面:綠色生計,要建立中藥材加工、生態食品市場,以及個性化手工業等;綠色生活,建立鄉村的生態民居,從生態建築到節能設施,再到村民生活方式;綠色倫理,要建立鄉村學堂、鄉村公共空間,把傳統的鄉土文化和一些現代文明中間的綠色時尚融合起來,即精神家園;綠色參與,建立以當地社區領導人為主導的生態協會、公共參與機制;綠色養生,要建立鄉村診所,把博大精深的中醫文化加以傳承;綠色安全,建立起包括節能、節水、化學品安全和環境健康、垃圾分類,落實到社區層面的環境管理體系。廖曉義想通過災後重建的契機,為受災的或沒受災的地區嘗試一種生態文明的落地範例。但是,這種模式在實施過程中卻受到抵制。

大坪村以及相鄰的村有一項重要產業:石灰礦開採。這項產業據說已有100多年的歷史,解決了很多農民的就業問題。地震剛過沒多久,村里就有人想在山上開山炸石。對此廖曉義與通濟鎮領導進行交涉,要求停止開山炸石。因為開山炸石,污水排放,本身就是在破壞環境;同時,容易引起滑坡,會直接影響到整個大坪村地質環境的穩定性,當然也不利於災後重建。 但通濟鎮領導很為難,因為對大坪村來說,這個產業一旦被破壞,沒有更好的產業來代替,政府不好做工作;村民都有礦山開采的合法手續,要關閉它就得收回行政許可;但是要收回行政許可,就涉及賠償的問題…… 對此,廖曉義解釋說,“樂和家園”已經為大坪村發展做了詳細的規劃。首先是用傳統的手工業代替石灰礦開採,然後為村民統一規劃,建起一批生態民居;還會盡快推動生態農業、生態旅遊,替代石灰礦這種不可持續的產業。

當廖曉義再次來到大坪村時,她不僅帶來了兩家大型基金會為“樂和家園”提供200多萬元資金,還帶來了從西安、昆明、成都等地趕來參與災後重建的建築專家。這些專家們對廖曉義的生態文明建設大加讚賞,並提出了具體實施方案。 2008年7月29日上午,廖曉義接受“中國村”絡工程贈送給大坪村的兩台筆記本電腦,電腦涵蓋了農村生產、養殖等相關信息服務內容,為“樂和家園”的建立添加了“信息化血液”。這標誌著“中國村”絡工程四川彭州試點正式建立。 2008年8月13日下午,廖曉義在中國紅十字基金會“5·12”災後重建社會服務項目資助協議書上簽字。就此,“地球村”的“樂和家園”項目已被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正式批准。此時大坪村村民生態協會已經建立,公眾參與機制建立起來,形成可喜的“大坪模式”。在協會的帶領下,全村村民主動在“樂和家園”協議書上摁了手印,支持集體修建生態民居,同時也都支持建立手工刺繡、養殖、蔬菜種植等經濟共同體,為今後其他項目的實施奠定了有利的基礎。

2008年9月25晚上,正在大坪村蹲點實施“紅十字樂和家園”項目的廖曉義專程飛到紐約,參加了在那裡舉行的第二屆“克林頓全球公民獎”頒獎儀式。該獎由克林頓基金會設立,自2007年開始啟動,分別頒發給世界範圍內在慈善、企業責任、公共服務和公民社會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人物,來自中國的廖曉義成為2008年公民社會領域的“全球公民獎”的唯一得主。 頒獎儀式作為每年一度的克林頓全球倡議年會的“壓軸戲”,在幾百名世界政要、商魁和民間精英云集的會議大廳舉行。脫下農裝、換上旗袍的廖曉義登上講台,接過獎杯,發表簡短的獲獎感言。她介紹了自己在四川建立“樂和家園”的生態文明理念,指出“心靈環保”的重要意義。 這些短短的信息得到了強烈的回應,幾乎所有人包括克林頓本人都走到廖曉義身邊表示祝賀,並表達他們從這些實踐性的古老中國的視角之中受到的心靈震撼與啟迪。廖曉義說,她在感慨和感動之餘,更深深地相信我們古老的和諧智慧,不只是中國人的文化身份,更是這個世界的生命訴求。

幾天后,大坪村里又出現了廖曉義消瘦的面容,她正為生態民居的樣板房10月中旬落成而忙碌。她說,到2009年夏天,“樂和家園”的生態民居將全部完工。到那時,以刺繡品產業、生態旅遊為支柱的生態經濟將初具規模。 又一次回到大坪村的廖曉義,選擇在山上的帳篷中長住下來。在這裡,廖曉義找到了她心靈的居所。 54歲的她從來沒有著書立說,她這40年的哲學是用腳寫成的,包括眼下這本寫在大地上的“樂和”篇章。在這裡,她繼續著她的人生哲學,繼續走她的中國式環保之路。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