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中國故事·關於中國夢的十個樣本

第26章 “把聯想做好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

2008年7月9日,美國《財富》雜誌公佈了2008年全球企業500強排行榜,聯想集團作為中國唯一一家非壟斷性民營企業首次入圍。 《財富》公佈的聯想集團收入為167.88億美元,位居全球500強第499位。 早在1997年聯想就制定了進軍500強的目標,柳傳志說,當時主要是想替中國人爭爭臉。經過不屈不撓的努力,聯想終於做到了。 柳傳志說,能夠跟國外企業抗爭進入500強,標誌著中國企業管理水平的提升。 “我們在管理企業時,都是一件事一件事地弄清楚,比如供應鏈的管理,賣電腦像賣新鮮水果,它是不能放的,電視機降價不會像電腦那麼快,電腦說降價就降價。因為重要部件,存儲器、CPU隨著技術發展不斷變化,為了降低成本,庫存要短,不能買了很多元器件,做成成品後擱置三個月,這樣的話成本就大幅度上升,但是由於技術發展了,你的產品必須降價,隨後新的元器件降價,而且不規則……這是一個惡性循環的過程。我們在如何做好供應鏈上下了很大工夫,這是門技術。”

對於讓很多人詫異的聯想併購IBM的PC業務,柳傳志認為主要原因也在這裡。他說:“我們改造他們的供應鏈使得整個成本大幅度降低。” 作為企業管理者的柳傳志,將站穩腳跟看得很重要,這也正是聯想不斷發展的關鍵。他說:“很多人認為聯想應該發展核心技術問題,我覺得首先要弄清楚怎麼能一步步站穩腳跟,然後再去談發展問題。當然,直接發展核心技術也有成功的,如我非常尊敬的華為任正非先生,他就是直接奔著珠穆朗瑪峰爬,我是爬一步,再爬一步,一步一步地走,各有不同,但我覺得根據我的本事我只能這麼做,這麼做在今天看來確實也是成功的。” 很多人問過柳傳志,如果40歲下海那年,不是走的電腦這條路,他還能不能成功。他都是笑著回答,我覺得能。

在百廢待興的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很難評判什麼是一個好創業者必須做的,什麼是可以不做的,但柳做到了明辨和嚴格自律。 創業之前,柳傳志的太太想方設法讓他戒菸,他怎麼都不肯,但他決心要戒時,就在心中暗暗起了一個誓:如果再抽煙,我這個企業辦不好,從此就沒再抽過。這些年來他在夜裡夢見自己抽煙大概不下20次,倒不是想抽,而是在夢裡想到自己沒遵守規定,都被嚇醒。 柳傳志說:“我開始辦公司的時候,沒有今天這麼高的目標,只是覺得這是個人生存價值的一個體現。但我心裡頭還是有願景,因此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我就把話說在明處——把聯想做好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其他的要讓路。比如說剛開始辦企業的時候,自然會有同學、親戚來找我求職,我有這句話放到這兒,哪怕得罪人,我也絕不影響公司的利益。慢慢的這些事就都沒有了。”

1978~2008年,中國改革開放,經濟騰飛,是令人振奮的30年;同時,企業發展、陣痛、失敗或者破繭而出,是充滿喜悅、痛苦、回味以及省思的30年。這些歷史就發生在我們身邊,發生在我們眼前。 聯想已經不可避免地和一個人的名字聯繫在了一起,聯想24年的發展歷史,也是柳傳志自身發展的一個縮影。在我們回顧聯想發展歷程之時,貫穿其中更多的是柳傳志的心血煎熬和他的果斷決策。 在見證了柳傳志的領導史和他對接班人未雨綢繆的安排後,我們現在已經可以充滿期待地想像:世界500強之列的聯想,未來會是怎樣?或許,我們可以修改一下聯想那句廣為流傳的廣告詞——“世界失去'聯想',人類將會怎樣?”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