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中國故事·關於中國夢的十個樣本

第14章 1995年:毅然下海

張希永對接收他的新單位很滿意,他可以繼續帶工資脫產完成學業。張希永想,畢業後一定為企業做貢獻。在電大,張希永入了黨,還成為學生會幹部。張希永說,那時候他們雖然成了家,有了孩子,但還是有很強的上進心的。既然生活給了他們新的希望,他們沒有理由不好好乾。 然而,現實卻再次給了張希永夫婦打擊。 沒過幾個月,胡百君所在的瀋陽市汽車消音器廠停產了,職工放長假回家。此時,張希永還在電大讀書。 為了維持全家人的生活,胡百君在原單位辦了停薪留職,找到了一份到干果廠做包裝的工作,為了多掙點錢,胡百君又乾了一份割蠶豆的工作。 1987年的一個雨夜讓張希永難以忘懷。那天晚上,胡百君很晚還沒有下班,把女兒哄睡後,放心不下妻子的張希永去乾果廠接胡百君。張希永到廠子一看,發現只有一個廠房還亮著燈。透過一扇小窗戶,張希永看到了讓他刻骨銘心的一幕:偌大的車間空空蕩盪,在昏黃微弱的白熾燈光下,胡百君正在麻利地割著蠶豆,蓬亂的頭髮被汗水浸濕了,順著髮際耷拉下來,遮住了半張臉。

那一刻,張希永淚流滿面。直到現在,張希永每次談起這一幕,淚水都會溢出眼眶。 艱難的生活迫使已經有了一些經驗的胡百君繼續做一些小生意,她在街頭擺攤賣雪糕、小孩的褲子和頭花兒,這時胡百君還不到30歲。 一年夏天,胡百君在馬路邊頂著烈日賣雪糕,女兒看媽媽被曬得滿臉通紅,就用一個小瓶子灌滿涼水,拿著一個乾麵包送給媽媽。 至今,張希永都不太願意講述這些令人感傷的生活細節。他和妻子決心,再苦再累,也一定要讓孩子過上好日子,給孩子一個幸福的童年。 胡百君的哥哥原來是做塑料袋零售生意的,他發現這個生意很掙錢,就讓妹妹也去做。從此,胡百君就做起了塑料袋的零售,一干就是十幾年。 胡百君發現,塑料袋零售生意雖然辛苦,但利潤很厚,於是她就走遍了瀋陽的大街小巷。 1987年冬天,雪下得特別大,胡百君在賣塑料袋時不小心把右臂摔成骨折,張希永讓她休息,但胡百君知道,春節前是塑料袋銷售的好時機,不能停手。

一天,在回來的路上,張希永看到妻子打著石膏賣塑料袋。他說,這一天他一輩子都不會忘記。在單位上班的張希永承擔起了照顧家和孩子的重任,他甚至學會了織毛線褲,孩子、妻子的毛線褲,都出自張希永之手。 兩年下來,胡百君掙了兩萬元錢。他們的生活第一次擺脫了生存的危機。張希永覺得,從此可以挺著腰走路了。 1990年,胡百君在瀋陽南二小商品批發市場租了一個攤位,正式做起了塑料袋批發生意。起初,張希永比較謹慎,覺得兩萬元錢的血汗錢掙得不容易,不願意冒險租這個攤位。但胡百君則堅持要租,她是典型的東北女人,覺得要乾就一定要干大。 當時的南二批發市場還是一個露天市場,一到冬天,胡百君的臉、耳朵、手都會起凍瘡。到了夏天,胡百君的臉上還是一塊紫一塊黑的,腰腿也落下了一些毛病。不過,儘管艱苦,胡百君的塑料袋批發生意效益卻非常可觀。

胡百君的生意越做越大,人手開始不夠,她希望張希永停薪留職,但張希永考慮到單位培養自己不容易,不想辜負單位,就在業餘時間給妻子搭把手。 張希永說:到了冬天,南二市場沒有任何遮風擋雨的地方。一次他們正準備吃飯,突然接到了一筆生意。等到裝完貨回來,一碗麵條已經凍硬了,沒法再吃。 對張希永夫婦來說,自謀生路儘管艱難,但是生活已經不再是一條下降的軌跡,不再徘徊於溫飽的底線。 就在張希永夫婦的生活悄悄發生改變的時候,1988年,石永階也走出了企業破產的陰影。他東拼西湊借了1400元錢,買了一台舊車床,在家門口掛起了瀋陽市長城電器開關廠的牌子,開始生產防爆開關等產品,並為自己生產的防爆器材註冊了“長城”牌商標。

石永階說:“開始就是賭氣,不信自己不行。”石永階心裡憋不下這口氣,他想,不是不讓我搞防爆器材嗎,我非得乾出個樣子叫他們看看,出出這口氣。做防爆器材,石永階心裡有底,他把原來防爆器械廠的職工找來繼續幹老本行,工資比別的企業只多不少。 在石永階的帶領下,他的長城電器開關廠最初經營得很好,每年贏利可達到10萬元。 1990年,開始告別物質短缺的中國人突然遇到了一個新問題——經濟疲軟,這成為困擾中國經濟的一個突出問題,一時間好像所有的東西都賣不動了,企業之間相互拖欠的“三角債”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石永階的小工廠也沒有逃過“三角債”的糾纏,他的工廠開始虧損,資金運轉發生困難。一開始,石永階對客戶端偶爾欠債並不是很在意,這在以前也是有過的。但是,石永階逐漸感到不太對頭,欠條越來越多,欠債越來越難討回。有時候欠債大戶前來拉貨,還得繼續賒賬做生意。石永階說,如果不讓客戶繼續賒賬,以前的欠款就要不回來了。

外面拖欠的貨款迅速增多,而要不回來的欠款也開始沉澱為企業的虧損,這是石永階的小工廠難以承受的。石永階眼看越乾越虧損,覺得不能再這樣幹下去了,再乾,就得關門大吉。 石永階召集全體職工開會,宣布停止生產防爆器材,轉產做豆腐。石永階的算盤是,豆腐能賣現錢,誰也不能買豆腐賒錢吧?他覺得,做豆腐生意不存在企業被欠賬拖垮的風險。 直到現在,當年石永階做防爆器材時的一部分欠賬還沒有要回來。石永階說,這麼多年過去了,有的債務人都已經離開了人世,錢是要不回來了。 1998年,石永階的豆腐房開張,很快,老石頭大豆腐以物美價廉遠近聞名。在瀋陽防爆器械廠破產後的12年中,這已經是石永階進行的第三次創業。在開豆腐房的同時,他在豆腐房的後面還開了一家飯館。

做豆腐生意是個本小利微的辛苦活,而這一年,石永階已經72歲了。不過,石永階有自己的想法,在當初防爆器械廠破產的困難日子裡,石永階一家生活困難,經常靠吃豆腐度日,豆腐,伴隨著石永階渡過了最初的難關。其實,與石永階同樣困難的中國第一批下崗職工中,與豆腐相伴熬過苦日子的並不在少數。 1997年,中國的國企改革進入攻堅階段,隨之而來的是大批職工下崗,到這一年年底,全國下崗職工累計達到1152萬人。東北是中國計劃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也是國有企業最集中的地區,在石永階生活的瀋陽市,國企職工下崗已經成為那一年這座城市最普遍的現象。 1997年6月,瀋陽市有關部門對全市6000多戶企業進行了調查,結果表明,企業需要精減的富餘職工總數是43.6萬人,其中下崗職工37.8萬人,而在下崗職工中,還沒有安置的達到了24.9萬人,在瀋陽市國企最集中的鐵西區,30萬產業工人中就有13萬人下崗。每一個下崗職工的背後,都有一個家庭,而他們也許是這個家庭的支柱。對當時常住人口600萬的瀋陽市來說,上述任何一個數字都是沉重的和令人驚心動魄的。

作為中國第一批下崗職工的代表,石永階對破產下崗有著切身體會,他希望通過開豆腐房多吸收一些下崗職工,幫助他們度過人生的低谷。石永階並不指望靠豆腐房掙多少錢,豆腐在他眼裡具有渡過難關的特殊含義,白乾還是賠錢,他考慮得併不多。 當時,豆腐在瀋陽市場的價格是L元錢一塊,石永階做了“讓利下崗職工和老百姓,8角一塊豆腐”的招牌。石永階的豆腐房選用優質黃豆,不添加任何色素與調味品,他做的豆腐塊大肥厚,賣得很好。後來,“老石頭大豆腐”成為瀋陽市“名牌產品”和“瀋陽市民放心食品”。 就這樣,石永階的豆腐房堅持了下來。不過,與豆腐房同時開張的飯館最後卻關門了,石永階說,主要是免費招待的朋友和單位太多,給吃垮了。

石永階在1990年以後的境遇,實際上折射出了當時中國國企改革的風雨歷程。在石永階遭遇“三角債”的時候,國有企業的日子並不好過,張希永所在的瀋陽市第二變壓器廠在這時效益也開始下滑。 1992年,這一年成為中國改革年代的一個關鍵年份,中國的改革在這一年發生了飛躍。年初鄧小平的南巡拉開了這一年精彩華章的序幕,這年秋天,隨著十四大的召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成為中國的堅定選擇,加快改革和開放也成為整個國家的共識,中國人被壓抑已久的活力得到了釋放,全世界都感到了這種已經積蓄了巨大勢能的活力。這一年,中國的經濟增長率超過了14%。 這一年,有12萬政府機關的工作人員辭官下海,繼1984年的全民經商熱之後,又一個“下海潮”在中國出現了。在這一年的8月,北京市庫存的公司營業執照竟然悉數發光,不得不緊急從天津調運一萬張以解燃眉之急。很多後來在中國經濟領域十分活躍的民營企業,在這一年開始迅速成長。

與中國經濟的蓬勃生機形成鮮明對照的是,這一年,中國龐大的國有企業卻看不到多少活力。這一年,國企改革的一個亮點是轟轟烈烈、半途而廢的“破三鐵”運動,所謂“三鐵”是鐵飯碗、鐵交椅、鐵工資。 “破三鐵”意味著企業可以辭退職工,在不少地方,出現了工人下崗回家的現象。儘管這場運動不到半年就因為缺乏配套的社會保障制度而不得不中止,但是曾經“以廠為家”的人們意識到,他們的工廠不再是市場經濟大海中永遠的避風港了。 1993年,瀋陽市第二變壓器廠開始裁員,一部分職工下崗。 單位效益不好,張希永開始考慮搞點兼職。這個時候,一種歌舞餐廳在瀋陽悄然興起,曾是業餘舞蹈演員的張希永發現自己的業餘愛好有了用武之地。他開始在下班後到歌舞餐廳唱歌伴宴,為家裡增加收入。每天晚上從七點唱到九十點鐘。

1993年,張希永每月唱歌的收入達到了1000多元,胡百君也在市場裡建了一個小商亭,生意越來越忙。 在朋友和熟人眼裡,張希永是一個性格活潑、能說會唱的人,平時親戚、朋友結婚都找到他去主持婚禮,最初張希永只當給人家幫忙,也不收錢。後來,張希永主持婚禮逐漸出了名,找他主持婚禮的人越來越多,從1994年開始,幾乎每個週六、週日都有人來找他。那時,張希永主持一場婚禮價碼一般是50元,最多100元。 1995年,張希永所在的第二變壓器廠開始滑坡,一些車間停了工,很多工人面臨著下崗的局面。當時有人用多種方式求領導,希望不要下崗。張希永也找到了工廠領導,卻是主動要求離職,他想自己給自己做主,離開企業,和妻子一起做生意。 張希永的第二次下崗沒有任何猶豫,這次他離開單位的心態和第一次工廠倒閉時的心態完全不一樣。 1986年工廠倒閉時,張希永覺得好像掉進萬丈深淵。但這次離開單位卻沒有這種感覺,在他看來,自謀生路並不可怕,而且此時瀋陽的社會保障制度也已經建立。下海,對張希永來說並沒有多少後顧之憂。 張希永看到,他妻子做生意的市場越來越繁榮,而做生意的人也越來越多,他覺得自己的選擇不會有錯。 1995年,張希永正式告別了工廠,告別了熟悉的工作環境,成了一名個體戶。白天幫妻子賣塑料袋,晚上在酒店唱歌伴宴,雖然辛苦,但是家裡的經濟狀況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光做塑料袋生意每年就能掙到四五萬元。 然而這樣的日子並沒有持續幾年,從1997年開始,唱歌伴宴這種形式漸漸被市場淘汰,於是張希永專心和妻子一起做了兩年塑料袋批發生意。靠著勤奮和敬業,張希永一家的日子開始步入小康。 張希永有時候也和女兒張音談起以前艱苦的生活,但是年幼的女兒難以理解,總覺得父親說的是電影裡的舊社會。 有一天,正在上中學的張音在語文課上學到了一篇課文,突然想起父親給她講過的一段經歷:有一年夏天,張希永要趕好幾個場子,第一場演出結束後,身上的演出服被汗水浸透,等到第二場演出結束後,演出服幾乎能擠出水來。張音覺得父親和夏天在馬路上拉車的祥子很相似,想到這裡,張音哭了起來。 張希永說,孩子長大以後,就能理解父母了。 在張音初中畢業的那年暑假,有一天晚上,一家三口在一起聊天,張希永心情很好,突然提議全家出去旅遊。女兒不假思索地說,上大連唄,我沒去過。張希永記得,當時家裡沒有那麼多現金,他半夜到銀行自動取款機上去取錢,一家人半夜坐火車到了大連。 一家人在大連玩了三天,逛遍了大連的著名景點,張音很喜歡這座海濱城市,高中畢業後就考取了大連的遼寧警官高等專科學校。 那次大連之行花了2000多塊錢,一家人玩得非常開心。這也是一家三口唯一的一次外出旅遊,此後,全家人各自忙碌,再沒有一起到外地旅遊。 就在張希永夫婦的塑料袋批發生意逐漸紅火的時候,2000年,國家開始治理白色垃圾,他們的生意出現了滑坡。進入不惑之年的張希永又開始尋找新的出路。他重新操起了老本行,去夜總會這些地方趕場子演出。 2001年的一個晚上,張希永先後跑到四個地方演出,回到家已經是午夜一點多了,他已記不清那天是怎麼爬上樓的了。還有一個晚上,張希永和他的搭檔一連趕了五個場子,回來的時候,他靠著門就想睡覺。 一天,張希永無意中看到了春節晚會上趙本山演的小品,趙本山的小品引發了東北小品熱,張希永想起朋友們開玩笑說他像老太太,於是從這不經意的玩笑中,張希永開始了全新的嘗試——演小品。 讓張希永沒有想到的是,他的小品一出現就受到了歡迎。同時,張希永也幫別人主持婚禮,名氣越來越大。在這幾年當中,張希永的交通工具從自行車變成了摩托車。夫婦倆在瀋陽市鐵西區買了一幢100平方米的房子,他們對這一套有廚房、衛生間的兩室一廳的房子很滿意。張希永後來回憶說,搬進新居覺得就像到了天堂一樣。 2005年,張希永花了三萬多塊錢買了一輛當時很便宜的吉利轎車。他解釋說,買車主要是業務需要,因為他要經常趕場子。在張希永還沒錢買車的時候,有一次坐公交車趕場子,結果手機被小偷偷走,損失了不少生意,這讓張希永很是懊惱。 知道張希永名字的人逐漸少了,很多人都只知道他叫阿希。張希永也習慣了別人叫他阿希,偶爾聽到別人叫他的全名,反而覺得不習慣。 對於成為一名個體演藝人員,張希永覺得沒有什麼不好。張希永以前因為生活所迫,也和妻子一起做過生意。但是,張希永覺得自己不適合做生意,賺不了大錢,於是果斷停止了做生意,繼續靠演出吃飯。 對於未來,張希永很有信心,他說,做婚禮主持人和小品演員,年齡大一點反而更受歡迎。如果將來徹底幹不動了,張希永打算做一個演藝經紀人。 就在張希永四處趕場子的時候,2000年,胡百君也離開了南二市場,成為一名職業股民。 股票對於胡百君來講並不陌生,早在1988年,胡百君就成了中國最早的一批股民。那時,對大多數中國普通的百姓來說,股票是遙遠而陌生的。當時,胡百君所在的汽車消音器廠是瀋陽金杯汽車公司的下屬企業,而金杯汽車公司正是東北第一家嘗試股份制改造的大型國營企業。 1988年金杯公司發行內部股票,要求本單位職工認購。那是胡百君頭一次聽說股票。 股票對當時的中國人來說是一個非常陌生的概念,很多人將它等同於國庫券甚至是捐款。胡百君記得,當時人們紛紛傳言,說股票是一張廢紙,買股票等於捐獻。對於企業發行的內部股票,人們習慣性地抵制,以至於工廠不得不動員幹部職工每人購買若干。 胡百君隨大溜地買了1000股,這是她第一次擁有股票這種有價證券。當時,胡百君並沒有想到靠股票賺錢。 然而沒過幾年,人們就開始對股票趨之若鶩,正在試點的中國股票市場迅速升溫。 1992年,深圳甚至發生了百萬股民搶購新股認購抽籤表的“8·10”事件。此時,胡百君當年認購的金杯股票也開始贏利,她看到了一條增加財富的新路。 1996年,胡百君第一次走進了股市。 對於第一次購買股票時出的洋相,胡百君記得很清楚。那時候,買股票還要填單子,胡百君來到證券營業廳,對工作人員說,買一股南嶺百貨的股票。工作人員看了胡百君一眼,告訴她最少要買100股。 胡百君買了100股“南嶺百貨”。第二天出手時,胡百君賺了幾塊錢。幾乎是歷史的重演,當年賣菇蔦賺到兩塊錢讓胡百君開始做生意,這回又是從微不足道的幾塊錢開始,胡百君加入了炒股的大軍。 2000年,胡百君離開了南二市場走進了股市,從不懂到著迷,從散戶到大戶,胡百君跟著中國股市的漲漲跌跌,一直走到今天。 從周一到週五,胡百君每天準時到證券營業廳,下午休市後離開,如同原來在單位上班一樣有規律。 2007年,石永階的豆腐房面臨拆遷,此時,81歲的石永階才決定收手,安度晚年。現在除了每天早晨聽聽歌,白天看看報紙,石永階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早晚兩次帶著老伴出去遛彎兒。 2007年5月,張希永一家又一次搬進了新居,將原來的房子租了出去。張希永說,原來住的房子有點偏。 雖然居住條件改善了,不過,張希永對自己開的吉利不太滿意。他覺得自己在這個地區小有名氣,開著小吉利到外地去演出,讓他這個“大牌演員”比較沒有面子。有時候碰到盤山公路,汽車動力不夠強勁,也讓他感到難堪。 2007年,中國股市出現了罕見的大牛市,胡百君在短短幾個月內賺了十多萬,富有經驗的胡百君怕再炒下去賠錢,和張希永商量之後,決定把錢提出來買車。這一年10月,張希永買了一輛寶來。張希永說,過幾年條件再改善了,還要換更好一點的車。 張希永的父親是瀋陽變壓器廠的職工,1976年退休,張希永沒接上父親的班,這成了老人一生最大的遺憾。張希永的父親臨終那年在本子上寫道:今年如果有機會,我一定要帶我孫子孫女回家鄉,讓父老鄉親看一看。但是,這個心願沒有實現。 每年9月,張希永都要帶家人回老家給父母掃墓,以完成父親的心願。 如今,張希永的女兒張音已經從遼寧警官高等專科學校畢業,成為瀋陽市一名公安民警。 張希永對現在的生活感到滿足,他覺得心裡踏實,生活穩定。他和胡百君都很知足,夫妻倆從不吵架。 想想過去30年的人生經歷,張希永認為自己是最愛感慨的人。他不太願意提起當年的困難處境,回憶一次,記憶深處的傷痕就要裂開一次,這對他來說是一種痛苦。張希永更願意回憶和妻子一起經歷過的風雨和歲月深處的感動,他總是想起妻子對自己的支持,和夫婦倆曾經為這個家共同付出的艱辛。 對張希永來說,苦難是他們的一筆財富。他說,如果現在再遇到什麼大災大難,他們還能從頭再來。張希永自信地說,通過這些年的打拼,他們對戰勝生活中的困難有絕對充足的信心,任何大風大浪都能挺過去。 現在,張希永雖然沒有任何單位,但是他對未來卻沒有什麼憂慮,他和胡百君都參加了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張希永說,這幾年越乾越火,他準備再乾幾年積累點養老錢,等以後閒下來了,老兩口出去旅遊,把晚年生活過得豐富多彩,不然真是有點對不起與自己風雨與共的妻子。 回想起二十多年前的那次破產,張希永現在覺得這是他人生轉變的一個契機。他說,棲身的樹病死了,對小鳥來說,失去的是這棵樹,但卻飛向了一個更為廣闊的森林。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