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中國護士在美國

第39章 3、陶冶情操水墨為伍

中國護士在美國 张萍 1483 2018-03-16
我對繪畫藝術的愛好似乎是與生俱來的。只可惜當年年幼無知,再加上“文革”的混亂,真正潛心從我外公習畫的時間,加起來也不過只有兩年的時間。 然而長年累月地在我外公身旁,耳聞目睹的、有意無意的藝術熏陶使我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作畫和賞畫的基礎知識。 在外公辭世之後,我始終再沒有機會正式拜師研習繪畫。但繪畫卻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雖然大部分時間還是以臨摹為主,且內容繁雜又不規範。但對於我這個自學者來說,作品的成就尚在其次,讓我陶醉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作畫的過程,那是一個享受、清心和舒暢的過程。 現在想起來,我所涉及繪畫領地大致可歸為兩類:其一是山水畫,其二是人物素描。看上去,它們是兩類不著邊際的繪畫體系,但對我卻起到了相輔相成、揮灑自如的良好作用。

首先是山水繪畫。傳統的中國山水繪畫是以其獨特的藝術語言,記錄了中華民族每一個歷史時代的面貌,反映和凝集了中華民族的審美意識和傳統思想。它以東方藝術特色立足於世界藝術之林,匯成了全世界人文寶庫的財富。要想掌握中國山水繪畫的精髓,起始點必在於臨摹古畫,即便是像我外公那樣的繪畫大師,初始習畫,也是臨摹過不下千幅的古代優秀畫家的作品。 臨摹山水看似簡單,其實並非如此。臨摹的過程是一個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的過程。山水畫的最基本的東西是筆與墨上的技巧。用筆要分輕、重、粗、細、急、緩;用墨要分深、淺、濃、淡、幹、濕,這樣才能畫出遠近和陰陽的反差。比如畫枯樹,重點必在“枯”上。又如畫山。畫夏山,草木繁盛,要濃重深厚,處處表現出蒼翠的味道;畫秋山,紅葉蕭疏,自然清爽,要表現出秋高明淨的面貌;如畫冬景,草木凋零,生物休止,要畫出大自然如睡如眠的夢境來。這些都可謂是山水畫的精髓所在,即“形”與“神”的融合。

其次是人物素描繪畫。其中人物頭像的繪畫是我的最愛。大自然是美不勝收的,人物的素描更是絢麗多彩。每個人的胖、瘦、美、醜、喜、怒、哀、樂的表情都有著天壤之別,它成為我表達自我情感、發揮想像力的載體。 一幅形神並茂的素描給人以深奧神秘之感。事實上,當你真正自我動手習畫時,你會發現它們不過是點、線、面的簡單組合。點是畫面構成的最小的單位,具有相對穩定性,一個點可大可小,具有神奇的張力;線是剛柔相濟、曲直相依,它往往成為畫家個性的體現;而面則是線條向周圍的擴展和延續。固然,素描中用來顯示光影明暗的另一個重要手法是對黑白二色的掌握和運用。黑色給人以沉著、穩重、厚實及神秘之感,而白色則給人以純潔、光明、無暇和高雅之感。兩色之間有著既相互襯托又相互制約既對比又統一的作用。

我自己習畫完全是一種業餘的情趣,心血來潮時,常常可以每日作畫六小時,光是素描的臨摹和創造一年就有300多幅。缺乏韌性,完全憑著自我的感覺走,少了幾分辛勤,多了幾分快樂。 繪畫帶給我最深和最廣的益處,還不僅僅是在作畫的本身。它有力地鍛煉了我的手、眼、腦三部分的分佈和協調的功能。我以為,一個真正的好畫家,手法上的工夫自然不可以忽略,但是眼和腦的作用才是重要的。任何一個畫家首先必須具備一付敏銳、清晰、準確的洞察力,才能從簡單中看到繁雜,從組合中看到層次,從平面中看到立體。其次是腦的想像力。儘管想像力是任何人都具有的,經過繪畫鍛煉的人,想像力會更豐富,更具體,更明確、更絢麗。最後,才是通過手、筆、墨將美妙神奇的影像灑在紙上的成畫過程。

我自從自學繪畫以來,忽然覺得大千世界裡的一切要比以前美得多,豐富得多,開闊得多。過去許許多多視而不見的東西,現在,在我眼裡,都變得更加細膩,更加富有情趣和生命力。生活中點點滴滴的浮光掠影都可以引起我的興趣和情感,我覺得這才是我習畫的真正收穫。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