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周恩來的最後歲月(1966-1976)

第30章 三、兩彈結合試驗

1964年10月16日,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以後,周恩來就及時提出,立即抓加強型原子彈和氫彈、導彈,特別提出“兩彈結合試驗”為下一步重點。中央批准了二機部發展原子能事業的長遠規劃和一些科研課題,如:重水、分子篩、科研和教學用的反應堆及核心設備的攻關等;周恩來還指示要加強二機部的政治思想工作和扶持二機部做好全面安排,進一步明確了二機部一系列後方建設的重要政策,要求學習“薩爾圖”(即大慶)經驗。在做了上述全面安排後,周恩來又決定把批准權下放給二機部,並指出不要什麼問題都拿到專委會上來,今後國防科委、國防工辦要分頭負責。 周恩來之所以決定這樣做,是為了通過第一顆原子彈的成功,帶動尖端事業的全面發展,同時充分發揮政府機構和企、事業單位的作用,以保證專委會的工作重點順利地轉移到戰略導彈和人造衛星上來。他要楊成武代總參謀長安排,由吳克華抓緊組建他親自命名的“第二砲兵”(即戰略導彈部隊),同時指出,下半年重點抓戰略導彈,為了“兩彈結合”試驗,要從東風二號抓起。他在出國訪問回京途中,還親自在基地看了導彈試驗。回京後,又檢查了核彈頭準備工作,然後指出:“兩彈結合進展順利,接著要抓戰術導彈(地空、海防)。”這體現了周恩來以接連不斷地突破戰略武器來推動發展戰術武器的戰略思想。

在討論導彈問題時,周恩來提出要在五院的基礎上成立一個部。後來的第七機械工業部就是由一個研究院再劃過來一些工廠發展為部的。這就是我們後來常說的“部院合併”的又一個雛形。 “文化大革命”中,有人反對這樣做法。 1966年6月的一次專委小會上,針對兩派大鬧部院合併問題、某造反派組織要求批斗羅瑞卿,周恩來說:“這個主意是我首先提出來的。”“這個問題在懷仁堂開了幾天會,劉少奇主席主持的,賀、聶、劉亞樓、羅瑞卿參加了,王秉璋也參加了,這過程要從1961年說起,這個問題我提得最早,1962年我就說合起來,部院合併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三結合,理論聯繫實際。”就這樣,周恩來簡單明了地駁斥了造反派,堅持了原則,保護了乾部。

一次專委會上,七機部一位領導匯報規劃,其中估計了過多的失敗反复的因素,把導彈試飛的時間拖得很晚。聽到這裡,周恩來當即指出,為什麼那樣慢呢?你們回去發動群眾討論,該要條件的給保證,不要亂要,我看群眾會比你們看得準些。他另指派專辦常務副主任趙爾陸帶了幾個人下去,多次徵求錢學森、任新民、黃緯祿、謝光選、梁守槃、肖淦、崔國良等專家學者的意見,並和部領導組織了廣泛的討論會,先在一院摸了一個月的底,修改了試驗計劃,提出了中遠程的全面規劃。之後,由七機部向中央專委會重新做了匯報,確定把新導彈試飛的時間從1968年提前到了1966年,投資比原來也大大減少了。接著,周恩來和趙爾陸又指定劉傑等人到其他各院做工作,也都取得滿意的結果。當時聶榮臻語重心長地對專委的同志說:“技術民主問題,在民主的基礎上集中,現在大家嚐到味道了。”

專委第13次會議確定的戰略、戰術導彈共有十幾個型號。周恩來進一步明確新的工作重點,指出戰術武器的研製工作,“要為地空導彈讓路”,並解釋說,“沒有捨就沒有得”,論證了重點與全面的關係。隨後,第14次專委會議連續開了3天,討論近期規劃。周恩來在會上提出了系統任務,他說,明年是導彈年,要有收穫。他要求實行軍民結合,專業協作,各部門不要單搞一套。他還說:“七機部接過上海機電二局和工廠以後,要軍民結合,我們是一家子,原協作關係要保持,要為地方服務。”“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個提法很好,“上海的協作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1966年9月,周恩來滿懷信心地對時任中央專委會及國防工業辦公室副秘書長的劉柏羅說:“明年就用這種(專委)辦法抓飛機。”若不是十年浩劫,我國的航空工業早就會有新的發展了。周恩來有一個一貫的思想,就是抓重點帶動一般,抓尖端帶動常規。在第14次專委會上,就曾在原則批准了攻擊型核潛艇的同時,討論了整個國防工業“以兩年時間完成3年任務”的要求,並批准了“1966、1967兩年規劃”,主要項目是各種戰術導彈和核潛艇、人造衛星等重大課題。

有一次,劉柏羅在匯報導彈地面設備的研製工作時提到了必須組織科研、生產、使用單位的三結合。周恩來指示說:“你們這個三結合提法符合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他說,事實上是兩個三結合,即科研、生產、使用三結合和科技人員、工人、領導幹部三結合。他說,要堅持兩個三結合、群眾路線,要以實事求是、循序漸進的科學態度,樹立兢兢業業、周到細緻的工作作風,貫徹大力協同精神。對導彈地面設備,他說:“一、二、三、四、五機部應當分別組織聯合設計,廣泛吸收使用部隊意見,由七機部提出設計要求,否則各部都自己搞,來個萬事不求人,是什麼也搞不出來的。”周恩來經常用這些至理名言和具體細微的要求教育科研人員。他的每句話都深入人心,成為指導尖端事業迅速發展的思想動力。

由於要求明確,各方面工作抓得很緊,華北、華東、東北的工作都進展很快。到1967年9月,防空部隊終於打破了將近兩年沒有戰功的沉寂,用國產新型地空導彈把改進了的美國高空偵察機擊落下來。 1971年9月10日,我國研製的洲際導彈首次飛行試驗取得成功。 在研製氫彈和導彈的過程中,從1965年起,周恩來就要求抓緊人造地球衛星的研製工作。 1965年5月4日和5日,他主持召開中央專委會第12次會議,討論研製人造地球衛星的問題。同年8月9日和10日,他主持召開中央專委會第13次會議,原則批准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研製規劃方案,爭取在1970年左右製成發射。經過兩年多的努力,1968年春研製成功,並完成了各項發射準備。 1970年4月24日晚,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