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最後的大師·葉企孫和他的時代

第29章 第一節

就在清華大學因校長問題風生水起的時候,國際形勢也以類似物理學中核裂變的方式變化著。葉企孫剛從歐洲歸國不久,便發生了九一八事變;在歐洲,德國和意大利正在醞釀著更大的邪惡,人類世界的一場淒風苦雨已不可避免。葉企孫和梅貽琦似乎都聽到了災難臨近的腳步聲,他們知道時不我待,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安危,當務之急是為國家培養更多的救國人才。梅貽琦在任職儀式上就說:“最後我不能不談一談國事,中國現在的確是到了緊要關頭,凡是國民一分子,不能不關心的。不過我們要知道救國的方法極多,救國又不是一天的事,我們只要看日本圖謀中國的情形,就可以知道了。日本田中的奏策,諸位都看過了,你看他們那種處心積慮,就該知道我們救國事業的困難了。我們現在,只要緊記國家危急的情勢,刻刻不忘了救國的重責,各人在自己的地位上,儘自己的力,則若干時期之後,自然達到救國的目的了。我們做教師做學生的,最好最切實的救國方法,就是致力於學術,造成有用人才,將來為國家服務。”(《國立清華大學校刊》第341號,1931年12月4日)

葉企孫的年譜裡,九一八事變後,有關抗日愛國活動的記述也漸漸頻繁起來。 日本帝國主義在鯨吞東三省、建立起傀儡政權偽滿洲國後,1933年初又派兵侵占了熱河,直逼平津。南京政府一再屈膝妥協,於5月31日與日軍簽訂了《塘沽協定》。 1935年夏,日本侵略者悍然發動了華北事變。日方以天津兩名漢奸報社社長被暗殺和遵化縣縣長支持抗日義勇軍孫永勤部為藉口,於5月29日向國民黨華北當局提出種種無理要求,並於6月11日送來“覺書”,詳細列出了各項要求,提出要北平軍分會委員長何應欽代表蔣介石,日本駐北平武官高橋坦代表日本華北駐屯軍司令梅津美治郎,分別在“覺書”上簽字。在日本武力的恫嚇下,蔣介石又一次妥協退讓,何應欽於7月6日復信梅津美治郎,表示對日方提出的各項要求“均承諾之”。這就是史學家所說的《何梅協定》。 11月,貪得無厭的日本侵略者又積極策動“華北自治”運動,妄圖使冀、察、晉、綏、魯5省正式脫離中國版圖,成為第二個偽滿洲國。

消息傳到清華大學後,大家先是震驚,旋即紛紛掩面而泣,為自己將要失去祖國,淪為亡國奴而慟哭不已。葉企孫得知這個消息後,更是憂心忡忡,馬上找梅貽琦商議對策。他激動地說:“中國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我們不能沉默了!”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梅貽琦也激動了:“我們不能做亡國奴!作為中國的最高學府,我們要表明態度。” 於是葉企孫、梅貽琦又聯繫了陶孟和、胡適、張奚若等教授,由葉企孫起草通電稿,幾經修改後,大家在電文上籤上了自己的名字,立即通告全國。通電全文如下: 連日報載通電,有謂河北時局緊迫,要求“自治”。甚且有謂“危機四伏”,提議“自保”者。同人等生長河北,深知各縣並無此種情形。所謂“自治”之要求全系奸人所播弄,僱員所製造,絕非民意,當此國難嚴重之際,用全國統一力量,尚虞不能挽救,欲求一省之自保,豈可得乎?深望鄉人,切勿輕聽讕言,受人愚弄。迫切陳詞,敬希公鑑!

嚴重的民族危機,使身處國防最前線的北平學生們感到“華北之大,已不能放下一張平靜的書桌”,一場波瀾壯闊的愛國運動自此拉開序幕。 1936年11月3日,日本侵略軍為了震懾中國人民的抗日救亡運動,在北平城郊舉行了一次大規模的軍事演習。演習之後竟列隊入城炫耀自己的武力和陣容。全城的市民都看到了日本人的嘴臉,更加痛恨這些侵略者。清華的同學們也被悲憤的情緒所籠罩,當天中午在大禮堂召開了一次全校師生大會,並舉行降半旗儀式,以表明因祖國的淪陷而悲痛欲絕的心聲。大會決議組織一次“災區慰問團”深入演習區,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和罪惡意圖。 為了打擊日本軍隊的囂張氣焰,11月7日至12日,宋哲元將軍統率的第二十九軍也在紅山口和固安舉行了兩次軍事演習。清華大學的同學們組成了三百五十多人的慰問團,先後奔赴紅山口和固安向士兵們作宣傳,並贈送了大批的慰問品。許多同學還親自參加了士兵們的衝鋒演習軍事活動,並贈送給第二十九軍一面寫著“國之干城”的錦旗。葉企孫和吳有訓是這次慰問活動的領導者,他們積極稱讚士兵們勇敢殺敵的勇氣和精神,鼓勵大家團結一致,樹立信心,保衛家園。葉企孫還對士兵們說:“你們知道嗎?那裡面有一個不屈不撓的英雄,他叫刑天,他與強大的黃帝作拼死抗爭,黃帝砍了他的頭,他仍以臍為口,以兩乳為眼,雙手提著板斧,找黃帝拼命。只要中國人有刑天這種寧死不屈的精神,中國絕對有希望。我相信會有更多的愛國將領像刑天一樣同日本人頑強戰鬥!”

葉企孫的話給了前線將士極大的鼓舞。 不久,日寇又指使蒙姦發動“綏東戰爭”,愛國將士傅作義率領當地軍民奮起抗戰,在綏遠地區大敗日軍,一舉收復了百靈廟和大廟等地。消息傳到了北平,清華園裡群情振奮。葉企孫也非常激動,竟然喜極而泣。當他知道前方將士為了保衛自己的祖國和蜂擁而上的日寇殊死搏鬥,不惜用石頭砸用牙咬的時候,百感交集,淚流滿面。他號召清華師生捐款捐物,再次慰問前方將士。有十幾位同學組成了“綏遠前線服務團”,逆風前往戰地服務,許多平時從不做針線活的女同學和教授夫人也參加了縫紉,為前線戰士趕製軍衣。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