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不盡的思念

第31章 三〇我國爆炸第一顆原子彈前後

不盡的思念 李先念 5054 2018-03-16
從我國第一顆原子彈試驗成功的瞬間算起,近四分之一世紀的歲月過去了。但是,周恩來總理對尖端科學技術事業的關懷,至今仍象星辰閃耀在我們的記憶中。 由於工作關係,我有較多的機會聆聽周總理的教誨,感受他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工作作風的熏陶。值此週總理90誕辰之際,僅記二三事,以表敬仰和懷念。 我第一次受到週總理當面教導,是在1962年12月4日的專委會上。劉傑、錢三強等同志匯報原子能工業生產、建設情況和兩年規劃、原子彈研製等問題,我列席了會議並作了補充匯報。 會議在西華廳裡舉行。當時的會議廳面積較小,廳裡無別的陳設,好像只有為數不多的沙發椅緊湊地擺成一圈。週總理和專委會的領導同志圍坐在一起,商討關係到國家安危的大事。

當時,我國一方面受到核大國的威脅,一方面要克服經濟困難。局勢非常嚴峻。能不能加快發展自己的原子能工業就成為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為此,週總理和聶榮臻副總理曾委託張愛萍、劉傑等同志到二機部所屬單位進行了幾個月的調查研究工作。 1962年11月二機部提出了研製原子航彈的兩年規劃。這次專委會,就是審議這一規劃。由於它幾乎牽動全國各條戰線,許多問題需要在會上商定,會議從上午開到下午,總理便留我們吃午飯。餐廳在會議廳背後,擺了兩張大圓桌就沒有多少空地了。每桌都是一大盆肉丸子熬白菜、豆腐。四周擺幾小碟鹹菜和燒餅。週總理及其他中央領導同志和我們同桌就餐,吃同樣的飯菜。好幾年後,余秋裡同誌曾告訴我們:這種大盆菜是周總理創導的國務院的傳統飯菜,既有營養,又很方便。

這種傳統的飯菜在國家經濟好轉的年月裡一直沒有變化。一位在周總理身邊工作的同志還給我們講過一個小故事:1963年的一次晚餐也是這樣的飯菜。大家都入席了,後到的賀龍元帥進入餐廳後,望一眼每張桌上的食物,風趣地對總理說:“總理呀,國家經濟好轉了,你家的飯桌上怎麼還沒體現出大好形勢來呀。” 總理笑道:“大好形勢是靠大家奮鬥得來的。將來,國家富強了,也不能丟掉艱苦樸素的傳統啊。” 在總理家裡,就是在餐桌上也有警示人的風範。 1962年的那次專委會,下午匯報完後,中央專委討論和批准了兩年規劃,週總理作了重要指示。他講了4點,1字:實事求是,循序而進,堅持不懈,戒驕戒躁。要求我們在工作中必須按照客觀規律辦事。實事求是,既是思想方法,又是指導原則。要認識客觀規律,也不能怕失敗。在科學實驗中,有時必須經過失敗,甚至多次反复,才能成功。要循序而進,想超越階段跳過去也是不行的。還要堅持不懈。做任何事,總是靠突擊是不行的,只能在有一定可能性時才能突擊。無論成功或失敗,都要戒驕戒躁。略有所成就驕傲起來固然不好,急躁也容易犯錯誤。我們大可在現有的工業基礎上,自力更生,立足於全國,搞出一點名堂來。

這次專委會的內容,後來化成全國人民的行動,不到兩年時間,我國第一顆原子彈試驗成功。接著,一步緊似一步地實現研製原子航彈、核導彈頭到氫彈頭的“三級跳”計劃。幾年以後我才知道,從成立專委會起,這是半個多月時間裡週總理主持召開的第三次會議。誰會想到如此重大的歷史事件,是在周總理極為普通的小小會議廳裡發端呢。 國防科技戰線上的同志,都牢記1965年5月週總理的十六字教導:嚴肅認真,周到細緻,穩妥可靠,萬無一失。這是我們取得成功的法寶。多年的實踐證明,按照它辦,就能奪取勝利;忽視了它,就會招致失敗。 週總理要求我們這樣做,他自己更是身體力行的典範。每次核試驗前聽匯報,他總是要仔細地詢問可能影響成敗的各個關鍵環節,而且還要求我們把各種不利或意外因素考慮到。例如,彈已掛上飛機後,氣象起了變化怎麼辦?萬一彈投不下來怎麼辦?飛機帶彈返回機場時會不會彈又意外地脫鉤?這種情況下又應採取什麼可靠的保險措施?等等。有時得不到滿意的回答,他就暫時休會,給我們一段時間,讓我們回去找更多的同志進一步研究,直到有了令人放心的答案後才復會,再審議,作決定。他多次很嚴肅地重申他以前提出的十六字方針,語重心長地告誡我們說,核試驗關係重大,絕不能有一絲一毫馬虎。我們國家窮,做什麼事,都要考慮周到。略有失誤,都會加重人民的負擔啊。

正是由於週總理嚴肅又親切的教導和榜樣的力量,培養和鍛煉了國防科技隊伍的嚴細作風。此後,每一次重大的科研試驗中,都要重申十六字方針,都要開展群眾性的預想、預防活動,提方案,定措施。做到彈不帶隱患進試驗場,星不帶隱患上天,使我國在同一類型的尖端科學技術試驗中,成為世界上成功率最高的國家。 週總理在工作中對我們嚴格要求,試驗成功後又給我們極大的鼓勵。 1965年5月,航彈空爆試驗成功之後,他即派專機去西北把一批科技骨乾和領導同志接來北京。起飛前大家還是一身冬裝,到達北京時已是風和日暖的初夏。 5月底的一天,我們剛進入人民大會堂,就受到週總理、鄧小平總書記、陳毅元帥、賀龍元帥、聶榮臻元帥、羅瑞卿大將等許多中央領導同志以及國務院和總部的有關負責同志的歡迎。

週總理一邊和我們握手,一邊歉疚地說:“大家辛苦了。去年10月,本來應該和大家見面的。因為忙,延遲到現在,真對不起。這次空爆成功,計劃圓滿完成,老總們很高興,都要來見見有功之臣。” 陳老總朗朗笑道:“是來喝慶功酒啊!” 合影后,老總們在歡笑聲中招呼我們入席。每桌都有一位領導同志陪同就餐。我們在親切、和諧、歡暢的氛圍中感受到黨中央對國防科學技術事業的高度重視,對這一戰線上的科技人員的親切關懷。 總理即席發表了講話,勉勵我們繼續努力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群策群力,戒驕戒躁,再接再厲;為攀登下一個高峰,盡快掌握氫彈技術,加強國防、保衛和平作出更大的貢獻。 中央首長的集體接見,給予我們極大的鼓舞。這年夏天,我們學習了《實踐論》、《矛盾論》和周總理在人大三屆一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發動群眾,集中討論了下一步的攻關計劃。

1966年5月進行了含有熱核材料的核試驗,即我國的第三次核試驗。公報發表之後,給全國人民極大的鼓舞,對國外也很有影響。週總理決定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把3次核試驗實況剪輯成記錄片,向全國放映。 以前,關於第一顆原子彈試驗的記錄片,曾在1964年12月在人民大會堂給人大代表放映過一個小片段。許多代表都說太短了,沒看夠。為了滿足各族人民的心願,決定製作一部記錄片,公開放映。 不久,總理叫人通知我們到一個賓館禮堂去參加審片。 當時由於“文革小組”的幾個人未按時到場,審片工作拖延了較長時間。我們幾個人就抽空到禮堂一側的休息室去交談。 總理事先已審過片,他來到休息室向我們徵詢意見。 “記錄片這樣剪輯行不行?”他坐下來就問,“有心人能看出什麼秘密嗎?”

我們說,第三次試驗的畫面不宜出現太多。 總理笑道:“內容少了,群眾可不滿意呀。”又問我們:“能想辦法讓群眾多看一些實況嗎?”“前兩次的爆炸景像畫面可不可以多選一些呢?”我們都讚成總理的意見。這時“文革”運動已經發難,總理還十分關切我們的工作有無困難,生活秩序有無保障,問有沒有人抄我們的家,等等。 週總理如此為人民大眾著想,百忙中還把科技戰士的工作與生活放在心上,使我們深為感動。是啊,全國人民在3年困難時期,忍受苦難,盡可能節省出財力物力來支持核彈研製工作,現在3次核試驗都成功了,是該多給他們一些科技信息,向他們匯報。讓全國人民更多地了解國防科技事業的前進步伐,了解新中國的今天和明天,共同為實現我們的崇高理想而努力奮鬥。

原子彈、氫彈先後試驗成功後,核潛艇的研製進程也加快了。 1970年7月,核動力陸上模式堆運行試驗準備就緒,週總理派專機接有關人員進京匯報。 7月15日、16日的專委會,討論模式堆啟動提升功率問題。週總理在這次會上著重審查了啟動運行安全,要求對每個環節都要認真研究,指示二機部要吸收本部門以外的一些專家來“挑毛病”。這和周總理對核試驗提出的“嚴肅認真、周到細緻、穩妥可靠、萬無一失”十六字方針的精神是一致的。會議決定派清華大學、二機部二院專家和有關部門的領導同志會後立即去現場,與那裡的領導同志一起跟班工作,及時處理出現的問題。週總理抓工作嚴格要求,考慮問題又周到細緻。我記得,第二次會議結束後,同志們就乘機出發,他甚至連當時的天氣好不好,會不會影響按時起飛,都考慮、過問到了。啟動運行試驗期間,他還作了兩次電話指示,要求參試人員:不要急,要仔細做工作,要加強檢查,全力以赴,一絲不苟。那次試驗也取得了成功。

正是在這次審議核潛艇陸上模式堆的專委會上,週總理指出:這是核動力的起點,也是奠定核電站的基礎。 1970年11月的一次專委會上,週總理聽取了上海市研製核電站問題的匯報。當時北京的清華大學也有發展核動力的初步設想方案。週總理說,二機部不能只是“爆炸”部,除了搞核彈以外,還要搞核電站。按照週總理的要求,二機部的專家準備了關於國外核電站發展情況的資料,包括有多少種類型、功率多大、特點如何、發展前景等,並在會上作了匯報。也就是在那次會議上,週總理明確了我國發展核電站應遵循“安全、適用、經濟、自力更生”的方針。 到1974年,上海市研製的核電站確定用壓水堆方案,最後得到肯定。 1974年3月底到4月中,週總理主持的最後一次專委會,第一項議題就是審查上海市代號為“728工程”的核電站建設方案。那時周總理已經病了,他跟葉帥一起肯定了上海的方案。另兩項議題,審查二機部一座核材料生產工廠的建設調整方案和討論清華大學的試驗性核電站工程急需解決的幾個問題,是4月13日繼續開會研究的。上海市那時有“四人幫”的干擾,會後進展遲緩。清華大學也有類似問題,後來又因資金無法解決,就停下來了。總之,60年代中期就曾經研究安排我國核電站的起步建設,但由於十年動亂干擾,核電站的研製工作是不正常的,直到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才好轉。

1979年初,美國的一座核電站出了事故,洩露了放射性物質。 1986年4月底,蘇聯一座核電站又出了更嚴重的問題,在國標上引起了很大反響,對我們的工作曾有些影響。其實核電是一種安全、乾淨的能源,完全沒有必要懷疑,關鍵在於抓好質量和管理。週總理一心想的是祖國的繁榮富強,人民的幸福安全,世界的持久和平,很早就著手安排我國的和平利用原子能事業。 1970年周總理在專委會上明確的核電站建設應遵循“安全、適用、經濟、自力更生”方針,首先強調的就是安全。 1972年尼克松、田中相繼訪華,外交局面打開以後,有不少美籍中國學者來訪,巴基斯坦總統的科學顧問也來過。他們對我科研工作提出了不少建議,強調應重視科學理論研究,應適當安排長遠性課題及基礎理論研究,開展學術交流,大力培養年輕人,注意發揮原有科學人才的作用。週總理認為這些建議很好,一再指示有關單位要很好討論討論這方面的問題。 這年10月,中央決定派一個科技代表團到美國訪問,代表團由貝時璋、錢偉長、張文裕等著名科學家組成。出發前週總理在人民大會堂接見了代表團並講了話,同大家議論了幾個問題,並對應注意的事項作了交代。散會前週總理問還有什麼問題,張文裕同志提出了一個涉及高能物理的問題。當時在雲南落雪山的宇宙射線實驗站觀察到一件高能粒子反應事例,可能意味著發現了一種新粒子。張文裕同志提出這一發現是否可在代表團到達美國前公佈。週總理說,你們掌握的情況究竟怎麼樣?把握有多大?要加深研究。那時候,李政道教授正好在北京。週總理指示,他在國外見識廣,熟悉情況,先對他講講,聽聽他的意見。於是就安排了一次這樣的學術活動。總理了解討論情況後又指示,一定要實事求是,寫文章、報導,要真實。遵照週總理的指示,又經過認真分析討論,把研究成果在我國《物理》雜誌上發表了,印出單行本,送給代表團在國外分發、交流。正是在這件事的前不久,張文裕、朱洪元、謝家麟等18位科技工作者曾聯名寫了一封信給周總理,提出他們對我國發展高能物理的明確主張,反映他們工作中的一些困難。週總理9月11日親筆回信,指示高能物理研究和高能加速器的預製研究,應該成為科學院要抓的主要項目之一。這樣,在中國科學院建立高能物理研究所這件事就決定下來了。 週總理不僅領導和指揮我國廣大的科技工作者,從攻尖端技術到加強基礎理論研究,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建立了豐功偉績,而且以他光輝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和實踐,哺育著我們成長。這樣的事例是寫不完的,以上僅是我個人經歷的幾個片斷。 今天,我國形勢越來越好。我國的科學技術已有了不同層次的統籌安排。年輕的一代人才也在不斷湧現。 讓我們大家堅持不懈地努力,為實現周恩來總理的遺願,向現代科學技術大進軍,為振興中華,加速四個現代化的進程而共同奮鬥。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