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民國總理段祺瑞

第159章 我是中國人

民國總理段祺瑞 关河五十州 1675 2018-03-16
1928年秋,蔣介石第一次到北平(即北京)。當時段祺瑞的侄子段宏綱居住在北平,且與蔣介石的幕僚吳忠信認識。經吳忠信介紹和陪同,蔣介石與段宏綱相約在北京飯店見了面。 一見面,蔣介石就對段宏綱說:“我亦保定陸軍學堂學生,段先生是我的老師。”接著便詢問了段祺瑞的起居生活情況。 隨後,蔣介石對吳忠信說:“我因公務繁忙,不能前往天津看望段先生,請你代表我去。”當天下午,在段宏綱的陪同下,吳忠信到津謁見段祺瑞。 返回北平後,吳忠信向蔣介石進行了報告。得知段家生活確很困難,蔣介石馬上讓人給段祺瑞送去兩萬元。在以後的三四年內,他還向段祺瑞贈送過幾萬元生活費,段家的生活問題遂得到了解決。 蔣介石此舉,既是念及往日的師生情,同時也有加強政治聯絡的考慮。因為此時蔣介石和國民黨在北方的政治力量還比較薄弱,亟須藉助段祺瑞在北洋的聲望來鞏固自己的權力地位。

惦記著段祺瑞的,不光有他的學生,還有蠢蠢欲動的日本人。 1931年,日本通過九一八事變侵占東北。懾於國際輿論,他們不敢明目張膽地直接對東北進行統治,於是就想在中國的政治舞台上尋找到適當的人選做傀儡。 日本老牌特務土肥原為此在天津積極活動,準備在溥儀和段祺瑞二人中擇其一出關組織政府。段祺瑞能夠進入土肥原的視線,當然是因為他在北方的影響力以及過去執政時“親日”的歷史,但段祺瑞“親日”有個前提,那就是得從中國的國家利益出發,與之相悖的事他是堅決不願做的。 在接受天津《大公報》的記者採訪時,段祺瑞說:“盜已入室,但亦未必即據為己有,只有給他些東西,讓我們自己收回來再說。”他要表達的意思很明白,即他可以在東北另外成立一個與南京政府對立的政府,也可以答應日本的一些要求,但絕不同意把東北從中國分裂出去。

段祺瑞的態度讓土肥原深感這老頭不好糊弄,即便到了關外,也未必肯俯首聽命,到那時弄巧成拙,反而對日本不利。這樣他只好把溥儀拉到大連,並於1932年3月成立了偽滿洲國。 1933年年初,日軍先攻榆關,再攻熱河。東北軍不戰而潰,戰火燒向長城一線。日本外務省次官吉田茂奉日本政界元老西園寺之命,來天津找到曹汝霖,要他請段祺瑞出面,與西園寺一道,以中日在野元老的身份共同“調停”斡旋,商定中日兩軍“就地停戰”。 在曹汝霖的陪同下,吉田茂拜見了段祺瑞。得知對方來意,段祺瑞當即明確答复,“調停”可以,但撇開東三省,“調停”就無從談起。 “我們在野之人出來調停,說話要有根據,當局若問到東三省,將如何答复?我看單從就地停戰作為調停,恐怕沒有這樣簡單。”

他認為:“現在中國軍隊氣焰之高,不下於關東軍。若說停戰,應由日本先停,因為這次是日本先開戰的。” 這樣的要求顯然不可能為日方所接受。吉田茂見話不投機,很難再談下去,只得起身告辭。 送走吉田茂,曹汝霖忍不住抱怨道:“芝老,人家是真心希望和平的呀!況且當初支持你又不遺餘力。” 段祺瑞則猶有餘憤:“欺人太甚,是可忍,孰不可忍!” 日本一邊舉兵對關內發動進攻,一邊醞釀建立“華北國”,所選中的第一個人就是段祺瑞。王揖唐利欲熏心,在看望段祺瑞時,常常用含蓄的話進行試探,企圖勸段祺瑞出來為日本人做事。 蔣介石風聞後,不斷派民間人士和專使北上,請段祺瑞南下,並說明他如果繼續留在北方,恐為日本人所利用。經過南方代表這麼一講,段祺瑞才明白王揖唐的用意,於是便準備動身去上海。

王揖唐知道後急忙前來勸阻,而且話語漸漸露骨,說段的事業都在北方才能取得成功,雖然現在家裡窮,將來總有機會出頭,千萬不要南下。段祺瑞對此很不滿意,對家人說:“王揖唐不懷好意,我要教訓他。” 等王揖唐再來,段祺瑞就直言不諱地對他說:“我是中國人,決不做漢奸傀儡,就是你自己也應該好好想想,不要對不起祖先、父母和子孫後代。我決計到南方去,以後不要再來多說了。” 除王揖唐外,段宏業等少數人也曾對南下持有異議,段宏業甚至為此和吳光新拍了桌子,但段祺瑞一言裁決:華北局面愈來愈複雜,我離開這個旋渦乃是上策。 1933年1月21日凌晨,段祺瑞乘專車離開了天津站。這位自稱“吾老矣,無能為”的老人在告別北方的這一刻,也為自己過往的政治生涯畫上了一個足以自豪的句點。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