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民國總理段祺瑞

第142章 話不投機

民國總理段祺瑞 关河五十州 1664 2018-03-16
對曾毓雋重提的聯孫話題,段祺瑞深以為然,遂再次派人敦請孫中山早日入京。 1924年12月31日,已在途中身染重病的孫中山應邀扶病入京。第二天,段祺瑞在北京召開善後會議,同時電邀孫中山、黎元洪以及在京的國民黨人參加。 按照“三元老方案”,應該是先開國是會議,再討論就職,現在段祺瑞卻是以執政的身份主持會議,而且孫中山隨後對會議所提出的修改意見,也未被段祺瑞所接受。孫中山對此表示強烈不滿,除他自己拒絕與會外,同時命令國民黨人一律不參加會議。黎元洪和西南要人也都以拒絕與會作為抵制。 因為到會人數不足,善後會議被迫拖了兩週時間才召開第一次正式會議。雖然段祺瑞的執政地位通過這次會議獲得了法律依據,但他的兩大願望都落空了,既不能與國民黨順利合作,也無法取得西南諸侯的支持。

拋去西南方面不談,孫、段其實從根子上就無法融合。孫中山是革命領袖,他的那套三民主義及其三大政策,與整個北洋係都格格不入。段祺瑞作為北洋領袖,本身就自有一套,當然更無法接受和吸收孫中山所提出的東西。 自孫、段以下,情形也是如此:一般段派人員基於南北成見,對國民黨人不能推誠相見,而國民黨人對段政府同樣猜疑加指責,始終不能信任。 隨孫中山一同進京的汪精衛曾到段公館與段祺瑞見面,但卻話不投機,越說越擰。雙方不但不能解決任何問題,還弄得很不痛快。 也許求同存異的唯一辦法,就是雙方領袖能夠坐下來面對面地認真地談一談,但自孫中山到京後,孫、段始終未能正式會晤。某次,有人問隨孫中山一同進京的汪精衛:“先生(孫中山)北來,老段有沒有拜會過先生?”汪精衛回答:“這個契弟(汪的口頭禪,用以指代他所不喜歡的人)怎會來看先生的!”

其實汪精衛說的並不是真話。自孫中山來京後,段祺瑞曾多次要親訪孫中山,以交流意見,但都被汪精衛等人擋駕。國民黨人倒也不是故意要為難老段,而是在京名醫在對孫中山的病情進行會診後,一致認為病人應完全靜養,嚴禁會客。平時能夠與孫中山見面的僅汪精衛、孫夫人宋慶齡等少數人,連許多國民黨元老都被迫打消了同孫中山會面的念頭。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病逝於北京。雖然政見不合,但段祺瑞總體來說對孫中山是尊重的,當孫中山逝世的消息傳來時,他正在出席國務會議,聽聞後立即宣布散會,除派人到孫中山行轅弔唁外,還批准內務部所議,對孫中山採用國葬的方式下葬。 反而在京的國民黨中執委認為在廣東有己方的政府,不能承認北京政府所做的決定,因而拒絕國葬,只同意採用國民葬禮。

到了孫中山發喪公祭的日子,根據原定安排,段祺瑞本來要親臨吊奠,他也已經穿好大禮服,準備登車前往。這時京師警察總監朱深來段公館報告,說他剛剛由設祭的中央公園趕來,並且說他已偵聽到,國民黨人將在段祺瑞設祭時施以非常手段。 曾毓雋正好也在段祺瑞身邊,他不相信朱深所說,認為太過離奇,不足為信。朱深賭咒發誓他所說的都是事實,乃至於聲淚俱下。其他人見狀都站到了朱深一邊——且不說朱深吃的是警察飯,沒有確鑿證據,不會在這麼重要的事情上撒謊。即從早期國民黨人的處事風格來看,刺殺乃其家常便飯,未必就不會有國民黨人因孫氏的去世而遷怒於段,從而做出極端之事。 當然,也很有可能朱深只是神經過敏。可是試問,段祺瑞若真的去主祭,誰能確保他絕對安全?誰都不能,曾毓雋亦不例外。

段祺瑞患足痛症已有四五年之久,嚴重時,即便用大量的麻醉劑也無法減輕疼痛,必須將兩腳放在裝滿冷水甚至冰水的桶內泡上半個小時,方可減輕疼痛。當是與段比較熟悉的軍政界人士經常看到的一幕。 就在公祭前兩天,段祺瑞又正好足痛症發作,於是他便以腿腳腫脹,不能穿鞋為由,臨時改派內務總長龔心湛主祭。汪精衛、李烈鈞等國民黨人本就對段政府心存種種誤會,見此情景,更令他們大發雷霆,認為段祺瑞是有意托故不來參加。李烈鈞公開大罵段祺瑞,說是“死總理嚇倒了活執政”,前來主祭的龔心湛也被禁止從中路進入靈堂。 段祺瑞失去了與國民黨恢復情感聯繫的最後一次機會。至此,段政府與國民黨的關係完全破裂,國民黨表示堅決不會再與段合作。與之相應,廣東國民黨政府決定仍由胡漢民代行大元帥職權,繼續為北伐進行準備。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