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民國總理段祺瑞

第130章 就饒他一條命吧

民國總理段祺瑞 关河五十州 1754 2018-03-16
據參與直皖戰爭的人說,這場戰爭其實打得非常簡單,就像舉行一場秋操一樣,只有西路最初一戰和高碑店一戰比較激烈一些。可就這樣,戰爭也暴露出了其殘酷的一面。除了王興文等官兵陣亡外,西路皖軍在潰退時又發生過慘劇——因為山洪暴發,第十五師及琉璃河車站的潰兵聚集橋上,擁擠難行,正好段芝貴的專車倒行過橋,橋上的很多士兵不是被專車軋死,就是掉進河裡淹死。 可想而知,當段祺瑞知道這些情況後,不可能無動於衷。就在他猶豫不決之際,傅良佐奉徐世昌之命前來對他進行勸說,讓他主動通電下野,並下令皖軍停止作戰。 傅良佐雖然還在段祺瑞左右,但和張志潭一樣,早已經成了靳雲鵬的人。段派嫡系軍人多對靳雲鵬不屑,傅良佐原本也站在徐樹錚一邊,他到湖南做督軍,就是出自徐樹錚的推薦。及至傅良佐擅離職守,從湖南逃回,徐樹錚每次與他見面,都要數落他:“不中用,太丟人。”傅良佐因羞轉恨,便也轉附了靳雲鵬。

徐世昌、靳雲鵬一體,傅良佐實際上就是他們的說客。只是讓段下野的話,如果直接出自徐、靳之口,段祺瑞未必會聽,出自傅良佐這個“賢侄”之口,效果就不一樣了。 通過傅良佐,徐世昌給段祺瑞傳達了一個信息:你的定國軍總司令系各軍擁戴,和你本人無關,只要你肯通電下野,我作為總統,可以保證你本人和部下的安全。 有了徐世昌的這一保證,段祺瑞決定以自己下野的方式,為直皖戰爭畫上句號。 1920年7月19日,他發表通電,聲明辭去本兼各職,同時解除定國軍名義,命令前方各將領即刻停止進攻,並立即退歸原防。 因為這一個通電,事前大張旗鼓的直皖大戰,不出五天就以直系的勝利結束了。可是段祺瑞想的又實在太理想化了,他的對手不是西方紳士,即便老段已經放下了槍,他們也沒有半點要罷手的意思。

在直軍佔領琉璃河車站之後,王士珍等北洋元老前去求見吳佩孚,打算替雙方和解。吳佩孚表面上對這些元老極盡恭維謙和之態,說:“讓元老們屈尊前來,怎麼辦,怎麼好?我一定尊重元老們的意見。” 他的部下們則在一旁氣勢洶洶地大罵段祺瑞,說段祺瑞“扣押直軍兵餉,借債賣國擴軍”。這些人還說:“我們是回防,並沒有侵犯別人,他(指段祺瑞)卻派隊伍來打我們。現在打敗了,派幾位來了,早幹什麼去了!那不行。邊防軍一個也不能留,都得繳械,非把老段抓著,講講理不行。” 其實這就是吳佩孚事前佈置好的一齣戲,意在表示不是他吳佩孚得勢不饒人,而是段祺瑞已犯了直軍將士的眾怒,不打不行。王士珍等人見狀只好辭去,臨上火車時,他們還懇求吳佩孚:“等兩天吧,不要前進了。我們一定有辦法,讓你們消得下氣去。”

王士珍等人所乘的火車剛剛開走,吳佩孚立即下令所有部隊繼續追擊,只以暫時不入北京為限。 在段祺瑞發出下野通電後,皖軍各部都已受命停止作戰,徐樹錚、曾毓雋、段芝貴等將領幕僚也已先後逃回北京。他們在京唯一能躲的地方也就是東交民巷的外國使館區了。公使團曾經公開表示不干涉中國內政,不收留亡命徒,但日本使館顧念段祺瑞執政期間與日本政府的關係一直較好,所以還是破例為他們提供了藏身之處。 段祺瑞也可以去東交民巷,但他不願在這個時候乞求日本人庇護,從而進一步坐實曹、吳等人對他“賣國”的指控,於是便堅持不肯離開府學胡同的住宅一步。 見直軍仍不肯罷手,段祺瑞只得又引咎自劾,寫了一篇呈文,然後拿著呈文去見徐世昌,表示願一人承當戰爭責任。

雖然直奉大戰也不在徐世昌的期望範圍之內,可是看到曾經不可一世的老段居然落到如此地步,徐世昌還是從裡到外地覺得暢快。看完段祺瑞的呈文後,他付之一笑,末了不忘奚落對方一句:“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徐世昌隨後派靳雲鵬、張懷芝赴津與曹、吳商議如何了局。雙方見面後,曹、吳對於段祺瑞、徐樹錚尚有餘憤,說一定要將二人處死,以絕後患。靳雲鵬自然巴不得徐樹錚人頭落地,但對自己的老師畢竟還是有感情的,因此竭力替段祺瑞說情。 曹、吳也知道段祺瑞在北洋的威望,若真的對段下手,難免引起非議,對直系本身也不利。吳佩孚於是笑一笑說:“老段不肯逃走,還像是一個人,就饒他一條命吧!” 曹錕、張作霖和吳佩孚商量下來,向徐世昌提了一大堆條件,除戰前的那些以外,又加上了懲辦以段祺瑞、徐樹錚為首的安福系成員、取消邊防軍和西北邊防軍以及直奉軍永駐京畿等更為苛刻的條款。

對這些條件,徐世昌都表示基本同意,只有對於嚴辦段祺瑞一項,他密電曹、張、吳,要求加以通融。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