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民國總理段祺瑞

第62章 定心丸

民國總理段祺瑞 关河五十州 1554 2018-03-16
第一個到京的是安徽督軍倪嗣衝。由於徐樹錚在遊說時曾從自己的觀點出發,囑咐倪嗣沖在參戰問題上維持中立,所以倪嗣沖不僅發電維持中立,而且動身時又發表了反戰講話,說對德宣戰一定會引起亡國後果云云。 倪嗣衝也不是北洋嫡系,對府院之爭的內幕不太了解。到了京城後他還拎不清行情,以為總統比總理大,於是就先去拜見了黎元洪,同時還保舉其侄兒和兒子分別晉升中將、少將。 黎元洪明知段祺瑞召集軍事會議是要對他進行施壓,心裡已經很不痛快,又見倪嗣衝態度恭順謙卑,當即便決定拿這個“軟柿子”開刀立威。只見他沉下臉來,大聲呵斥道:“怎麼,你到北京來是為你的侄兒、兒子謀功名富貴的嗎?他們配當中將、少將嗎?授官是總統的大權,你身為省長,有什麼資格求官?”

倪嗣衝被罵得面紅耳赤,無地自容,慌忙退出了總統府。 接著倪嗣衝去謁見段祺瑞。段祺瑞對倪嗣衝的反戰言論很是反感,一問才知道是他受了徐樹錚的影響,本人其實笨笨的、傻傻的,除了知道要保住自己的地盤和實力外,並無甚麼確定的政治主張。 針對倪嗣衝的心理,段祺瑞給他吃了一顆定心丸,說明宣戰不僅不需要派兵出國,而且還可以獲得日本的借款、軍械以及其他優待條件。 如倪嗣衝這等粗魯少文的武人,你給他講高大上的政治理論,他根本無法領會,但做某事只有大把好處而沒有什麼壞處,他立刻就能聽懂。再加上黎元洪不給面子,相比之下,段祺瑞卻和藹可親,於是倪嗣衝馬上由反戰派變成了最積極的主戰派,他向外界大聲疾呼:“應當無條件加入,加入愈快愈好!”

湖北督軍王占元與倪嗣衝遭遇相仿,他當即表示:“前此有電請維持中立者,系徐樹錚示意,今日來京,方知參戰之必要。”其他陸續來京的督軍在被段祺瑞逐一開導後,也都對宣戰投了贊成票。 1917年4月25日,段祺瑞親自主持召開軍事會議,出席會議的督軍、督軍代表共二十餘人,這就是所謂的督軍團。 段祺瑞事先準備好了一張簽名單,上有“贊成總理外交政策”八個字,與會者一致在上面籤上自己的大名,而後這張簽名單便被送往了總統府。 段祺瑞業餘愛打牌,每天晚飯後都要準時過上一把牌癮。督軍團進京,令段公館的牌桌進入了史上最熱鬧的時代——督軍們常聚在段公館開會,開完會就來上幾桌麻將。 倪嗣衝等人在北洋軍中號稱勇將,他們在戰場上究竟勇不勇,段府家人也不知道,但親眼所見,這些人在賭博場上倒真的都是以一當十,頗有英雄氣概。那時候每天的輸贏都有千八百塊,光段公館抽的“頭錢”(即抽頭)積累下來就是一個頗為可觀的數字了。

督軍們把賭博場上的英雄氣概順延到了“參政議政”上,連國務院的內閣會議他們也要參加。當時內閣成員因為辭職、請假、免職等各種原因,一共只剩下三人,可列席的督軍和督軍代表倒有二十多個,討論議題時,三個閣員連插嘴的機會都沒有。 有督軍團助力,參戰案很快就在內閣會議上得以通過。會後,段祺瑞拿著這個方案請總統核准。因為在絕交案風波中,黎元洪已經答應不會反對內閣已經確定的方針,於是只得同意將參戰案提交國會討論。 國會才是真正難辦的。梁啟超、湯化龍的研究系議員是全體贊成參戰的,但他們在國會中並不佔多數,佔多數的是國民黨議員。 說起來,民初的議員老爺們與官僚相比較並沒有什麼兩樣,甚至在食利方面還有過之。就國民黨議員而言,他們對孫中山的崇拜,也僅止於崇拜孫的地位,其實幾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人打算。也因此,當時的國民黨議員中有所謂“南孫北張”和“大孫小孫”一類的名詞。

“北張”指的是張繼一派,該派直接就擺出要與孫中山分庭抗禮的架勢。 “小孫”指的是孫洪伊的“小孫派”,從在字面上看,這一派還謙虛一點,自稱“小孫”,起碼是要與孫中山分出大小,以示不敢並駕齊驅之意。 不管出自於“北張”還是“小孫”,這些所謂的國民黨議員都只有一個“政見”,那就是擁黎反段。國會會議還沒召開,他們已在其黨派內做出決定,要“先倒段再議外交”。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